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40091)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汪银峰周晓彦陶娥高欣赵美英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方言
  • 5篇《元韵谱》
  • 2篇燕行录
  • 2篇语法化
  • 2篇域外汉籍
  • 2篇韵书
  • 2篇中古
  • 2篇中古汉语
  • 2篇洛阳方言
  • 2篇古汉语
  • 2篇汉籍
  • 2篇汉语
  • 2篇好歹
  • 2篇法化
  • 2篇词汇化
  • 2篇词尾
  • 1篇代词
  • 1篇东北方言
  • 1篇动词
  • 1篇动因

机构

  • 17篇辽宁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汪银峰
  • 7篇周晓彦
  • 1篇高欣
  • 1篇陶娥
  • 1篇赵美英

传媒

  • 3篇汉字文化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满族研究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襄阳职业技术...
  • 1篇东方语言学

年份

  • 8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韵谱》入声字的文白层次
2014年
乔中和《元韵谱》作为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韵学著作,对于明清汉语语音,特别是明末内丘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元韵谱》保留入声,入声与阴声韵相配,且入声字存在文白层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元韵谱》入声字的文白层次,结合今河北内丘话,考察文白层次的形成及发展。《元韵谱》入声字的文白层次并非个案,在明清韵书韵图中非常普遍,因此本文扩大考察范围,以入声字文白层次作为研究视角,选取明清时期几种有代表性的文献材料进行比较,综合考察《元韵谱》入声字文白层次的性质。
汪银峰
关键词:《元韵谱》入声字
从《元韵谱》、《五方元音》韵图结构看两者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乔中和《元韵谱》和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韵书与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这是当时韵书编撰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两书韵图的关系,龙庄伟先生有相关讨论。龙先生将《五方元音.韵略》驼韵与《元韵谱》博佸相比较,
汪银峰
关键词:《五方元音》《元韵谱》韵图明清时期韵书
《元韵谱》与《五音集韵》
2013年
乔中和《元韵谱》,作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 1年),是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二十一母、十二佸、五声、四响,构成了《元韵谱》的音系框架。关于《元韵谱》在明清语音研究上的价值,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而对于《元韵谱》的传承,特别是其韵字及注释的来源,则谈及较少。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元韵谱》的传承关系。
汪银峰
关键词:《元韵谱》
域外汉籍《入沈记》与清代盛京语言被引量:2
2013年
《入沈记》作为域外汉籍"燕行录"之一,详细记录了朝鲜使节在盛京地区的沿途见闻,成为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盛京地区各个方面的重要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对清代前期盛京地区的语言状况进行挖掘,从而丰富我们对清代盛京地区语言的认识。同时对《燕行录》在语言研究方面的价值,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燕行录"抛砖引玉。
汪银峰
关键词:《燕行录》清代语言
《元韵谱》与《西儒耳目资》《等韵图经》音系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元韵谱》,河北内丘乔中和撰,书成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该书是明末一部韵书韵俐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在明清语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汪银峰
关键词:《元韵谱》《西儒耳目资》音系语音研究韵书
太谷方言的人称代词被引量:3
2014年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汉,称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太谷,沿用至今。其西北部地势平坦与清徐县接壤,东南部山峦迭起与榆社县交界,东北与榆次市毗邻,西南与祁县相依,总面积达1033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它与平遥、祁县同为著名的晋商故里,其境内的晋商大院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为代表。根据《山西方言调查报告》,太谷话属晋语并州片晋阳小片,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语音也略有差异,但从总体看还是比较一致的,
高欣
关键词:人称代词太谷方言晋商大院方言调查西北部
反义复合词“好歹”的共时与历时考察被引量:7
2016年
"好歹"是由形容词语素"好"和"歹"组合而成的,"好歹"凝合成词之后,通过转喻机制,整体发生了转类,趋向于名词化,具有指称功能。随着其句法位置的变化,加上本身具有评价性的语义基础,"好歹"又进一步虚化为情态副词,且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用法成为其最主要的用法。不同词性的"好歹"其自身的概念整合度及词汇化等级也并不相同,表现为:情态副词>名词>形容词。
周晓彦
关键词:好歹词汇化语法化
《元韵谱》音学思想与明末易学哲学思潮被引量:1
2012年
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音韵学的发展,特别是韵书韵图的编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末乔中和《元韵谱》所构建的音学体系与易学思想关系密切,甚至是以易学思想作为它的理论支点。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元韵谱》与易学的关系,并结合时代背景,揭示易学对明代韵书韵图编纂所产生的影响,探索易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影响、渗透和运用。
汪银峰
关键词:音韵学《元韵谱》
中古汉语“自”的词尾化历程及其动因与机制
2016年
"自"是中古时期最常用的副词词尾之一。在上古汉语中"自"最常用的用法是作己称代词,还可以作介词和副词。我们认为副词词尾的"自"是由其己称代词的用法发展而来的。"自"最初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回指主语或表示动作行为由主语发出,随着语言的发展,"自"与主语之间的距离扩大,"自"的回指、强调功能减弱、消失,"自"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受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自"依附于其前的副词性成分,降格为仅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词尾。在类推作用下,"自"的构词功能进一步增强,呈现出类化趋势,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双音节副词。
周晓彦
域外汉籍“燕行录”与东北方言研究
2014年
域外汉籍“燕行录”大多用汉语完成,其共时语料的性质不容忽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本土史料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反映当时汉语的真实状态,是研究明清时期语言的巨大宝藏。辽东地区一直都是使行线路的重要地区,因此燕行文献中也保存有很多关于东北方言的诸多信息,成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东北语言的使用及语言特征的宝贵材料。本文将这些燕行文献的作者、成书、内容及收录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考述,以期为东北方言历时语言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汪银峰
关键词:东北方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