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15)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韩琛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迷信可存”:“伊藤鲁迅”的东亚近代像被引量:1
- 2015年
- 个人从宗族、村社和城邦等传统纽带中挣脱出来,克服等级身份制的束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转折性事件。社会就此而成为近代1的,人也成为近代人,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由景观。也许,就是因为个人本位是近代产物,而传统社会是群体本位的结构,所以一旦近代社会中发生群体性的社会运动,致使无数个人成为牺牲,那么这些明明发生于近代的事件,却往往被贴上传统复辟的标签,以为这群体性暴力的发生,是来源于传统的渊薮。
- 韩琛
- 关键词:鲁迅思想群体本位日本法社会运动新教伦理竹内好
- 鲁迅1927:革命与复辟被引量:8
- 2018年
- 自1926年8月26日起,鲁迅由北京南下,中间一年有余,先后任职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最后于1927年10月3日抵达上海,并在此度过余生。忆及这一年的辗转飘零,鲁迅颇为感慨:"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像一个橄榄。"
- 韩琛
- 发明“原鲁迅”——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批判
- 2014年
- 伊藤虎丸在"终末论个人主义"论述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绝对"自由意志论主体"的"原鲁迅"。"原鲁迅"作为现代东亚的"最初之人",虽然天赋自由精神,然而却不是特殊之人,而是一个普遍之人,其表征了现代社会对主体的基本想象:透过自己的特殊性来感知自己为普遍性的代表。伊藤虎丸发明"原鲁迅"的目的,是为东亚社会的现代性实践建立一个以鲁迅为镜像的历史典范:即通过主体性的精神、文化和社会革命,从而在根本上彻底接受了西方近代主义的"现代中国"。进而以之为参照,批判战后日本之无主体性的近代化进程。
- 韩琛
- 关键词:终末论
- 入戏的观众:鲁迅与现代东亚新视界被引量:6
- 2014年
- 作为中国现代叙事缘起的政治寓言,"幻灯片事件"折射出现代东亚新视/世界中层叠的权力关系,反映了现代中国作为错位于古/今、中/西间的"铁屋子",为三重"帝国之眼"所透视:本土专制主义、日本次帝国主义以及西方殖民主义。从"幻灯片事件"到"铁屋子的寓言"的叙事转换中,鲁迅在客观论述启蒙现代性项目的合历史性的同时,又质疑其内在的殖民暴力、历史压抑与霸权倾向,从而超越了进步与落后、现代与传统、观看与被看的二元思维模式。鲁迅既情非得已、厕身于一个追求现代性的历史大戏剧之中,又出乎其外,并不断发出挑战的噪声,终而将历史演员与观众的角色集于一身,成为一名"入戏的观众"。
- 韩琛
- “无”鲁迅的“竹内鲁迅”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先行否定《呐喊》、《彷徨》、仙台经验、启蒙者、先觉者等现实鲁迅像,竹内好以《野草》、S会馆时期、文学者、非先觉者等为回心之轴,塑造了一个本质为"无"的绝对"文学者鲁迅"。但是,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目的论,使"竹内鲁迅"陷入了一种玄学式的同义反复逻辑,以至于以否定鲁迅来成就"竹内鲁迅",以无限否定至无来证明"无"。"竹内鲁迅"的形式先于内容、语言先于事实、目的先于历史,不过是以竹内好为代表的"二战"期间的日本知识人,表达其无法克服的历史困境和思想危机的媒介。"竹内鲁迅"其实"无"鲁迅。
- 韩琛
- 关键词:竹内鲁迅
- 三城记:异邦体验与老舍小说的发生被引量:7
- 2017年
- 1924年至1930年,老舍的异邦行旅联结起中国、南洋与欧洲,他的小说创作也发生在这个旅程中。写于伦敦的《二马》,映照出帝国中心城市的混杂图景;始于新加坡的《小坡的生日》,再现了东西洋之间的南洋;完成于济南的《猫城记》,则是讽喻现代中国的亡托邦寓言。跨界东西的异邦体验、多元一体的身份认同,让老舍小说变得杂音起伏、多义交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文本世界。老舍小说的发生过程表明,现代社会在某一时段确立起来的文学体制,既发明出一种特殊的文学主流,也暗示了"执拗的杂音"的普遍存在,是后者而非前者,构成了文学现代性之无限趋新求变的永恒动力。在汇流于五四文学传统的同时,亦敞开其作为一个历史原点的开放性与复数性,这才是老舍及其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 韩琛
- 关键词:老舍小说五四文学
- 鲁迅原点问题及其知识生产的悖反——兼及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批判被引量:2
- 2014年
- 新世纪以来,有关鲁迅原点问题的讨论已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不仅事关鲁迅文学的发生学辩证,是"重写文学史"的崭新内容,而且与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和未来想象密切相关。从鲁迅自述的寓言式原点到日本学者的原点重构,再到本土研究者的原点再生产,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构成了一个序列完整的历史谱系。然而,与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的整体状况一样,本土的鲁迅原点叙事在试图超越"启蒙鲁迅"和"左翼鲁迅"论述的同时,亦呈现出一种失却价值立场、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思想创造的倾向。而分析有关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的历史内涵,则需要从这个去意识形态化的市场化时代本身获得理解的线索。
- 韩琛
- 关键词:知识生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