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840003)
-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5
- 相关作者:朱宇林李月陈文哲祁新华程煜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影响流动女性自身发展能力因素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影响流动女性自身发展的因素是一个十分复杂并需要加以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分析影响因素的整体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利用对福州市浦上工业区某服装厂的流动女性人口调查的数据对此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流动经历、个人特征及社会文化和体制是影响她们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流动经历、受教育程度有利于农村流动女性的自身发展,而流动女性的年龄、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及户口制度,则会对流动女性自身发展产生一定的束缚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女性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 林李月朱宇
- 关键词:流动女性影响因素
- 生态位理论在旅游地竞争中的应用研究——以皖南三座名山为例被引量:21
- 2007年
- 生态位理论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尝试将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地竞争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单元的状态,如游客数量、环境容量、资源开发量、旅游收入等;二是生态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和支配力,如游客年增长量、旅游收入年增长量、资源消耗量等。两者的综合体现了特定旅游生态单元在旅游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即旅游地生态位。在此基础上,以位于皖南的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三座名山为例,提出旅游地竞争的生态位扩充策略和生态位分离策略,不仅为国内其他旅游地竞争提供借鉴,并且充实了旅游地竞争理论。
- 祁新华程煜包战雄
- 关键词:生态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2
- 2007年
- 本文首先利用福州市"五普"流动人口数据,选取流动人口数量、密度、比重等指标分别从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次分析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四普"流动人口数据,绘制流动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并依据流动人口密度区位商(Q)将福州市流动人口分成三个类型区,最后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 韦小丽朱宇
- 关键词:流动人口
- 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动态变化和内部差异——基于福建省4城市的调查被引量:28
- 2008年
-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6年在福建省4个主要人口流入城市进行的两次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调查资料,通过对这两个时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了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流动人口尚未有在流入地长久定居的打算,但与2002年相比,2006年打算在流入地定居的流动人口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流动人口内部在定居意愿及其变化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为掌握流动人口的流迁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陈文哲朱宇
- 关键词:定居意愿流动人口
-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情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福建省六城市的调查被引量:15
- 2009年
- 本文利用2006年在福建省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从城市、企业和流动人口三个层次考察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社会政策是影响社会保险情况的显著因素;企业特征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情况的影响比较模糊,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参加社会保险情况造成影响,但其就业的稳定程度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论文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的政策意义。
- 林李月朱宇
-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影响因素
- 不同流迁意愿下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与对策——基于对福建3市的调查被引量:5
- 2008年
- 基于对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3市所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流迁意愿下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现状。调查表明,与当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方式有限、居住条件较差;与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分化为几个具有不同流迁意愿的亚群体的事实一致,不同流迁意愿流动人口的住房条件、住房需求以及今后在住房上的打算也都存在着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林李月朱宇李祥德
- 关键词:流动人口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