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6M01)

作品数:6 被引量:190H指数:5
相关作者:唐世浩延昊田国良侯英雨柳钦火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态气象
  • 3篇气象
  • 2篇生态
  • 1篇典型草原
  • 1篇羊草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数据
  • 1篇植被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天然草地
  • 1篇气候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夏季
  • 1篇陆地植被
  • 1篇内蒙古典型草...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多元线性回归
  • 1篇干旱
  • 1篇高温

机构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作者

  • 2篇唐世浩
  • 1篇柳钦火
  • 1篇侯英雨
  • 1篇李兴华
  • 1篇伏洋
  • 1篇娜日苏
  • 1篇韩芳
  • 1篇张存厚
  • 1篇张海珍
  • 1篇田国良
  • 1篇延昊

传媒

  • 3篇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毛留喜李朝生侯英雨钱拴唐世浩
关键词:生态
青藏高原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被引量:73
2007年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此两项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利用2003—2004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经过GPS定位,与NOAA/AVHRR植被指数建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分别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2003—2004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只标准羊单位,超载率分别为16%、78%,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其余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11%-、26%,利于“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153%,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钱拴毛留喜侯英雨伏洋张海珍杜军
关键词:天然草地补饲超载率青藏高原
我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77
2007年
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模型,估算了我国陆地1982—2000年1—12月植被NPP,分析了1982—2000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规律,基于像元空间尺度讨论了植被NPP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植被NPP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年NPP在1982—2000年基本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落叶针叶林,增长幅度最小的是草地;1982—2000年,NPP年际间波动最大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年际间波动最小的植被类型是草地.通过NPP对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变化的响应分析表明,我国降水对植被NPP季节性变化的驱动作用高于温度,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对北方植被NPP季节性变化的驱动作用高于南方;我国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对NPP年际变化的驱动作用(强度、方向)随季节及纬度的不同而不同.
侯英雨柳钦火延昊田国良
关键词:遥感数据净初级生产力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生长高度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的试验研究,得出羊草的旬生长高度与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相关密切,5~8月牧草每旬的生长高度与前一旬生长高度相关系数达0.964,羊草的生长符合线性生长规律。由于羊草在生长后期受到自身生长节律的影响,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的特征。在研究中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并建立了生长高度预测模型。经拟合检验效果较好,预测模型能在一定精度水平上准确地预测羊草的生长高度。
李兴华张存厚韩芳娜日苏
关键词:羊草多元线性回归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毛留喜李朝生侯英雨钱拴唐世浩
关键词:生态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被引量:23
2007年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毛留喜钱拴侯英雨李朝生
关键词:高温干旱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