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072400450660)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学功郑敬刚樊明智吴国玺申怀飞更多>>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劳动力
  • 4篇农村劳动力转...
  • 4篇就业
  • 4篇劳动力
  • 4篇劳动力转移
  • 3篇中原城市
  • 3篇中原城市群
  • 3篇产业结构
  • 3篇城市群
  • 2篇转移就业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就业结构
  • 2篇城市化
  • 1篇弱作用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劳动

机构

  • 6篇许昌学院

作者

  • 6篇刘学功
  • 2篇郑敬刚
  • 1篇樊明智
  • 1篇王轩
  • 1篇吴国玺
  • 1篇申怀飞

传媒

  • 2篇改革与战略
  • 2篇农业经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开发研究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发展研究——许昌市城市化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反映,二者之间是一种耦合与协同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与一般模型对比分析,因非农产业企业规模与布局、政策制度等原因,许昌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县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刘学功樊明智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
基于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中原城市群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相对较弱,和城市群构建的目标相比,其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原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需要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的支持,以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制度创新,扩大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刘学功王轩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刘学功申怀飞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产业结构演变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之比较研究——中原城市群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刘学功郑敬刚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农业劳动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许昌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农村劳动力与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城市化水平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许昌市城市化与第二产业发展呈较强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发展无明显规律关系。因产业与企业基础现状、布局、区位、政策制度等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提高许昌市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刘学功郑敬刚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市化
县域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中原城市群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学功吴国玺
关键词:县域贡献率弱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