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30)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方越塔娜刘宝超高晓倩刘延亮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热带太平洋温跃层深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原因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SODA数据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气候跃迁前后热带太平洋温跃层变化的季节特征,研究了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风场变化与温跃层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1976—1977年气候跃迁之后,温跃层深度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热带太平洋东部的秘鲁沿岸海域温跃层变深,而在10°S^10°N的热带太平洋其他海域温跃层均呈现变浅趋势;2)温跃层深度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总体表现为,温跃层变浅的最显著区域随着季节的推移由东太平洋逐渐移至西太平洋并且变浅的幅度增大;3)热带太平洋海表面风场的年代际变化导致的赤道西风异常及风场异常的散度场是温跃层变化的主要原因。
- 高晓倩方越祖永灿塔娜刘宝超
-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温跃层年代际变化
- 1951—2000年间冬季黄海暖流变异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二维正压数值模式,分别模拟了黄海1951—2000年间两个代表时间段冬季的环流状况。对比这两个时间段的环流,发现冬季黄海暖流及沿岸流存在着显著的变异。主要表现为:(1)在1951—2000年期间,黄海暖流和沿岸流都呈现明显的减弱趋势并且黄海暖流的主轴发生西移;(2)黄海暖流及沿岸流的减弱致使环流异常在黄海中部和西部形成了一个海盆尺度的反气旋环流圈,而在黄海东部形成一个弱的气旋式环流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环流的异常与冬季风风应力经水深平均后变异的旋度场吻合良好,表明冬季风场的变异和黄海水深分布是决定黄海环流变异特征的主要因子。1977—2000年间,在36°N断面观测到的海表温度锋面强度的减弱趋势也很好的验证了数值模式所得出的结果。
- 塔娜方越孙双文王辉武刘延亮
- 关键词:黄海暖流冬季风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