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13)

作品数:8 被引量:147H指数:6
相关作者:郑洪伟杨贵赵俊兴秦克章李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斑岩
  • 4篇成矿
  • 3篇矿床
  • 3篇矿带
  • 3篇班公湖
  • 3篇成矿带
  • 2篇岩体
  • 2篇氧逸度
  • 2篇逸度
  • 2篇远震
  • 2篇深部结构
  • 2篇铜金
  • 2篇铜金矿
  • 2篇铜金矿床
  • 2篇金矿
  • 2篇金矿床
  • 2篇班公湖-怒江...
  • 2篇层析成像
  • 1篇低速带
  • 1篇低温热液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作者

  • 3篇郑洪伟
  • 2篇杨贵
  • 2篇肖波
  • 2篇李金祥
  • 2篇陈雷
  • 2篇李光明
  • 2篇费光春
  • 2篇秦克章
  • 2篇赵俊兴
  • 1篇贺日政
  • 1篇姚晓峰
  • 1篇张志
  • 1篇李志军
  • 1篇钟婉婷
  • 1篇丁帅
  • 1篇李廷栋
  • 1篇耿树方
  • 1篇刘淑聪
  • 1篇温春齐
  • 1篇胡正华

传媒

  • 2篇矿床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3
  • 5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的隆升剥蚀—斑岩铜钼矿床的锆石/磷灰石U-Th/He年龄被引量:1
2012年
在青藏高原发育3条著名的斑岩铜成矿带:始新世三江-玉龙斑岩Cu-Mo成矿带(如玉龙,纳日贡玛等)、中新世冈底斯斑岩Cu-Mo成矿带(中国最大的斑岩型驱龙Cu-Mo矿床、甲玛斑岩-矽卡岩型Cu-Mo矿床等)以及白垩纪班公湖斑岩Cu-Au成矿带(多龙斑岩Cu-Au矿床等),吸引了国外内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芮宗瑶等,2003,2006;唐仁鲤等,1995;
李光明秦克章李金祥曹明坚肖波赵俊兴陈雷
关键词:锆石TH成矿斑岩磷灰石
西藏班公湖带与多龙斑岩Cu-Au矿床共生的拿顿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Au-Cu矿床被引量:6
2012年
青藏高原发育3条著名的斑岩铜成矿带:碰撞背景的新生代玉龙斑岩Cu-Mo成矿带(如玉龙、纳日贡玛等)和冈底斯斑岩Cu-Mo成矿带(驱龙矿床、甲玛矽卡岩-斑岩型矿床等)以及俯冲背景的中生代班公湖斑岩Cu-Au成矿带(多龙矿床等),吸引了国外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唐仁鲤等,1995;芮宗瑶等,2006;侯增谦等,2001;曲晓明等,2001;Qin et al.,2005;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肖波赵俊兴曹明坚陈雷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斑岩侵入岩矿床高硫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被引量:62
2012年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近年来由西藏地质五队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一个具超大型规模的铜金矿床,系继玉龙、驱龙、雄村、甲玛等超大型铜矿床之后的又一重大找矿突破,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第一个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早侏罗世曲色组变长石石英砂岩的接触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得天独厚,岩浆活动频繁,为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的蚀变分带,在斑岩体及其围岩由内向外形成钾硅化带、粘土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地球物理勘查表明,含矿斑岩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1:1万土壤测量显示,斑岩铜矿产于高背景区,并与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的Cu、Au、Ag、Mo元素的化探综合异常相对应,在空间上尤其与Cu、Au异常分布高度吻合。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Au、Ag、As、Sb、Cu、Pb、Zn元素高异常常与激电探测异常吻合。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建立了适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通过勘查和初步评价,在矿区外围新发现了波龙、拿顿、拿若、赛角、尕尔勤、铁格龙、地堡那木岗等斑岩矿(床)点,并最终形成多龙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对该区域找矿起到指导作用。
李玉彬多吉钟婉婷李玉昌强巴旺堆陈红旗刘鸿飞张金树张天平徐志忠范安辉索朗旺钦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中国东部地区深部结构的层析成像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中国国家台网6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和国际地震中心(ISC)592个台站分别记录的1996—2007和1990—2004的震相报告,从中提取出可供反演使用的远震事件9806个,共12078个高质量的P波初至走时数据,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结果显示,在五大连池火山区和大同火山区有明显的低速异常,大同火山源区较深。另外几个明显的低速区分别分布在广东地区、渤海湾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的高速特征和扬子板块的低速特征在纵剖面图像上也较为明显。中国东南部的软流圈中存在大面积的地幔上涌,认为是由板块之间的碰撞俯冲、引起大尺度地幔横向流动造成的,而太平洋板块的作用局限于其俯冲的"远程效应",为大范围的软流圈物质上涌提供了东侧的深部动力条件。
郑洪伟耿树方杨贵刘淑聪
关键词:远震层析成像低速带地幔上涌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深部结构的远震P波层析成像被引量:7
2013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国际地震中心的震相报告资料,11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880个远震事件,共8640条远震P波到时数据,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深部结构进行了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合肥盆地上地幔表现为低速特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内的高速体应该是向华北板块下俯冲并在深部发生断离的扬子板块;扬子板块的俯冲断离导致了软流圈物质上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幔都以低速为主,且均表现为从地幔深处向北涌向地表.该上涌的软流圈物质是矿集区形成的深部物质来源;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东经120°以东地区,该区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矿床出露,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高速,也佐证了上涌的软流圈物质是成岩成矿的物质来源.初步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模式,认为扬子板块俯冲断离导致软流圈上涌,进而引起岩石圈拉张,岩浆通过底侵作用上升到地壳浅部,然后沿着断裂构造形成侵入岩体,并最终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
郑洪伟李廷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结构层析成像软流圈上涌
西藏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
<正>多不杂矿床位于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西侧,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发现的第一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祝向平等,2015)。矿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由老到新有下侏罗统曲色组(J1q)、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
李云强费光春
文献传递
羌塘地体内部双湖—冈玛错—龙木错构造带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概要总结了羌塘地体内部的双湖—冈玛错—龙木错构造带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从地表出露的蓝闪片岩、混杂堆积和生物古地理特征的差异,以及重力异常带分布、Pn波异常特征及地震层析成像等可以看出,双湖—冈玛错—龙木错构造带很可能是冈瓦那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缝合带。
郑洪伟贺日政杨贵
关键词: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
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含矿母岩成岩时代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4
2013年
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拟解决前人资料中成岩与成矿相差22Ma以上的疑惑,重新厘定矿床的形成时限。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母岩为石英闪长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手段对石英闪长岩进行定年。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锆石振荡环带清晰,长轴和短轴之比在1.5∶1~4∶1之间。锆石上15个有效测点给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1±0.4Ma(MSWD=0.88),代表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86.87±0.50Ma),显示矿床由岩体侵位结晶至矿质沉淀经历了1Ma左右的演化时间。矿床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关闭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和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的弧—陆碰撞阶段。
姚晓峰唐菊兴李志军邓世林丁帅胡正华张志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弧-陆碰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岩体锆石Ce^4+/Ce^3+比值及氧逸度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两个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和不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3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分别为536.03,492.18,454.02;1个不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为0.67。说明波龙、多不杂斑岩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岩体具有相对更高的氧化状态。对比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的斑岩矿床、云南中甸岛弧成矿带中的烂泥塘斑岩铜矿床、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的马厂箐、铜厂铜钼矿以及玉龙成矿带铜钼矿床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发现含矿岩体锆石Ce^4+/Ce^3+比值一般>250。结合波龙、多不杂矿床的锆石Ce^4+/Ce^3+的计算结果发现Ce^4+/Ce^3+基本>300,因此将锆石Ce^4+/Ce^3+>300作为波龙、多不杂矿床斑岩成矿的一个地球化学标志。此外,通过(Ce^/Ce^*)D锆石氧逸度计和(XCe^4+melt/XCe^3+melt)锆石氧逸度计计算得到的波龙、多不杂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的氧逸度(log(fO2))分别位于MH(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带和FMQ(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带之上,平均值为ΔMH+3.24和ΔFMQ+1.78,前人研究发现多不杂含矿石英斑岩的氧化状态较高,平均ΔNNO+2.4,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条件,说明高氧逸度更有利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
李云强费光春温春齐曾鑫赵德坤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床氧逸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