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CM026)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杨守军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盐胁迫下冬枣幼苗对土壤施钾的响应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下土壤施钾(K)对冬枣幼苗生物产量、养分含量以及叶片和土壤中K+、Na+分布的影响,以期探讨K素对冬枣Na 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冬枣合理施用K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冬枣幼苗的鲜重增加量,施用KCl可以有效缓解Na Cl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在盐胁迫下可使叶片干重较未施KCl时提高21.5%~29.8%。土壤施K 0.1 g/kg可使冬枣幼苗的耐盐能力由可耐土壤含盐量2 g/kg提高至3 g/kg。适量施用外源K+可增加叶片中的N、P、K含量,改善树体营养状况,提高叶片中的K+/N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盐胁迫造成的离子失衡,减轻Na Cl胁迫对冬枣的伤害作用。土壤盐分会显著影响K素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
- 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李自成柴传平
- 关键词:冬枣盐胁迫KCL生物量离子分布
- 根系修剪与施肥对冬枣二次枝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施肥量减半,对冬枣二次枝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减半施肥则影响不大。减少施肥量显著降低了冬枣产量。施肥方法相同条件下,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二次枝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与施肥量减半的效果相当。根系修剪后,减少施肥量可增强对冬枣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根系修剪可显著提高冬枣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半量施肥相近的增产效果。此外,根剪后减少施肥量提高了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冬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侧3倍地径根剪可减少肥料使用量,对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马丙尧邢尚军杜振宇马海林刘方春
- 关键词:根剪冬枣二次枝
- 山东沾化冬枣园土壤的钾素特征研究
- 2015年
-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对冬枣园土壤钾素特征的影响,采用土培试验对枣园土壤的钾素含量、形态变化以及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土壤的各形态钾含量较对照土壤均有显著提高,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17.22%、133.92%、60.55%和7.29%。与对照土壤相比,冬枣园土壤的钾吸附率和最大理论吸附量均较低,而解吸出的钾量则显著增加。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枣园土壤的钾吸附过程;而对于钾解吸过程,拟合效果最佳的是Elovich方程。
- 杜振宇杨守军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
- 关键词:冬枣土壤钾素解吸
- 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动力学
- 2015年
-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特征,以Ca Cl2和柠檬酸溶液为浸提剂,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对枣园土壤的非交换态钾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土壤非交换态钾在释放过程中表现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2个连续的阶段。快速释放阶段(〈188 h)的累积释放量占到总释放量的53.6%-59.2%,而在缓慢释放阶段(188-1244 h)的释放量不及总量的一半。在相同时间内,使用柠檬酸溶液浸提时,非交换态钾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使用Ca Cl2溶液时的释放量。相比之下,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在5种动力学方程中,幂函数方程是描述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释放的最优模型。
- 王清华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
- 关键词:冬枣果园土壤钾释放
- 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对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给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钾施肥提供理论参考,以10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冬枣在不同生育期内对钾肥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冬枣萌芽期生长较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对钾肥的吸收速率较低,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的5.33%,所吸收钾的88.25%分配到叶片中;花期枣树生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吸收速率达到0.42g/(株·d),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19.57%;果实膨大期干物质积累略有增加,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34.46%;果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吸收速率达到0.49g/(株·d),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40.64%,所吸收钾的14.20%被分配到果实中。综合分析认为,萌芽前应少量施钾,花期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量,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应以钾肥为主,增加钾肥施用量。
- 李明秀杨守军杜振宇
- 关键词:冬枣钾肥吸收量黄河三角洲地区
- 土壤施钾对冬枣幼苗生长、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了解冬枣在土壤轻度盐胁迫下对外源钾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土壤施钾对冬枣幼苗生物产量、养分含量以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对冬枣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适量KCl可以显著提高冬枣的生物产量,同时增加叶片中的N、P、K含量,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但过量施钾会抑制冬枣生长。适量施用外源K+可提高叶片中的K+/N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盐胁迫造成的离子失衡,增强叶片的光合性能,改善叶片的生理功能。
- 王清华张兰英马丙尧杜振宇
- 关键词:冬枣KCL生物产量光合特性
- 滨海盐碱地冬枣对钾肥的响应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施钾水平对冬枣叶片生理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滨海盐碱地区冬枣的最佳施钾量。【方法】以10年生的冬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Dongzao)为试材,于萌芽前和果实膨大期按常规方法进行施肥,共设4个处理,施钾量分别为0、125、250和375 kg/ha。于花期、幼果期与收获期对不同钾处理的叶片酶活性、钾含量、渗透势、相对膨压及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钾肥能明显促进冬枣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冬枣叶片渗透势随之下降,其中施用125、250和375 kg/ha钾肥处理的渗透势在冬枣收获时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9.8%、36.1%和38.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相比对照处理,施用钾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枣叶片相对膨压和K+/Na+,其中施用250和375 kg/ha的钾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施用125 kg/ha钾肥的处理;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冬枣产量,以施用250 kg/ha钾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8050.0 kg/ha,但其与施用375 kg/ha钾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施用钾肥提高了果实糖酸比,有利于果实风味品质改善,以施用375 kg/ha钾肥处理的效果最佳。【结论】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钾肥推荐施用量为250 kg/ha。
- 姜昭然杨守军杜振宇
- 关键词:冬枣钾肥生理特性
- 农药在冬枣树体内迁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农药甲基硫菌灵在冬枣树体内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用药后的1~7天,农药残留主要积累器官为叶片和果实,残留量与用药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而枝条、树干以及根系中的残留量与用药后时间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果实中的农残量持续降低,用药21天后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枝条、树干及根系中农残量在用药后14天达到高峰,其中以树干最高,其次为枝条和根系,用药后的21~28天,农残量均呈下降趋势,以枝条为最低,根系为最高。综合分析认为:甲基硫菌灵喷施后,残留器官前期以叶片和果实为主,中期以枝条和树干为主,后期则以根系为主。
- 崔社强于泳杨守军张忠兰
- 关键词:农药残留冬枣迁移器官
- 钾对冬枣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为了探讨钾肥对冬枣产量与品质的改善效果,采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肥量(K2O 0、0.05、0.10、0.15和0.20 kg/株)对冬枣产量、单果重、果皮花青素和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黄酮、总三萜酸、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单果重和果皮花青素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钾量为0.10 kg/株时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0.10 kg/株时冬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可滴定酸达最低值,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0、0.05、0.15和0.20 kg/株施钾量显著提高13.81%、5.30%、6.11%和7.32%;同对照相比,各施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枣的Vc含量,并在施钾量为0.15 kg/株时取得最高值。此外,冬枣的总黄酮、总三帖酸和cAMP含量亦在0.10 kg/株施钾量时达最高值,其中总黄酮和cAM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至关重要。
- 杜振宇宋永贵许元峰马海林马丙尧刘方春井大炜
- 关键词:冬枣钾肥花青素总黄酮三萜酸环磷酸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