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77)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卢实春李宁王孟龙赖威林栋栋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肝移植
  • 8篇移植术
  • 8篇肝炎
  • 8篇肝移植术
  • 6篇术后
  • 6篇病毒
  • 5篇移植术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活体
  • 5篇肝移植术后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3篇胆道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右半肝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活体肝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作者

  • 22篇卢实春
  • 15篇王孟龙
  • 15篇李宁
  • 14篇赖威
  • 11篇林栋栋
  • 10篇郭庆良
  • 8篇武聚山
  • 7篇戴军
  • 6篇曾道炳
  • 5篇刘源
  • 4篇李传云
  • 4篇张振
  • 3篇池萍
  • 3篇伏志
  • 3篇赵冀
  • 3篇朱岳
  • 3篇金圣杰
  • 2篇张毅
  • 2篇张秀辉
  • 2篇赵纪春

传媒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近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近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间121例次肝移植病例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治资料。结果在121肝移植病例中有30例(24.8%)病人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术后高血压11例(9.1%),心力衰竭9例(7.4%),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7例(5.8%),心律失常12例(9.9%),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2.5%),室性心动过速3例(2.5%),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4.9%)。由心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为4例(3.3%)。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主要同既往有无心脏病史有明显关系(x2=20.56,P〈O.01);与术后液体出入量亦有明显关系(x2=-17.14,P〈0.01)。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可能原因为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术后循环状况不稳定有关。心律失常主要与终末期肝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QT间期延长;术后早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Swan—Ganz导管刺激心内膜有关。术后早期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术前的仔细评估,术后控制液体输入量及输液速度、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凝血功能稳定,对于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并给予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相关死亡率。
王鑫卢实春王孟龙池萍刘晋宁王璐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心血管病并发症
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受体在拉米夫定或(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性用药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预防复发及个体优化治疗措施。方法ELISA法、HBV DNA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期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期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的HBV标志物,回顾性观察96例受体术后HBV标志物在随访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最长7年随访时间内共有17例(17.71%)乙型肝炎复发患者。2年乙型肝炎实际总体复发率为22.0%,术前病毒复制状态对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有影响(P〈0.05);82.4%(14/17)乙型肝炎复发者发生在术后3年内,是3年后复发人数的4.7倍(P〈0.01);3年内复发者中,术前为HBV活跃复制者占78.6%(11/14)。抗-HBc和抗-HBe检出率随时间下降,但仍长期存在。结论术后乙型肝炎复发依然存在。对于术前非HBV活跃复制受体,在术后严格联合预防用药且有补救方案前提下,以术后3年作为时间尺度来尝试停用或降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从而建立一套不同病毒及免疫状态下的个体用药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戴军卢实春严律南李波赖威赵冀金圣杰文天夫赵纪春曾勇顾梅陶传敏张秀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似物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肝移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4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个月死亡组和生存组病人术前临床生化指标、术前并发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分析术式、转流与否、血浆置换等对生存率的影响。筛选出影响生存率的一些变量。结果64例肝移植病人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82.81%和79.69%。应用单因素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各项指标,结果术前MELD评分、血清肌酐、INR、术前气管插管、合并感染及合并肝肾综合征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方式、术前血浆置换与否、术中出血量与预后无关。将生存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及合并感染仍保留在回归方程中,与生存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能有效救治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通过对病人术前一些指标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计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人的预后。
郭庆良卢实春王孟龙林栋栋高大明朱岳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慢性重型肝炎生存率
术前即时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血浆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也少(P<0.01);术后脱呼吸机早(P<0.05),胃肠功能及意识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率、1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前状况,虽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但有利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恢复。
郭庆良卢实春王孟龙赖威张振韩大康代丽丽李宁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中心血管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对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18例,测定麻醉诱导后(T0)、无肝期5 min(T1)和30 min(T2)、新肝期5 min(T3)和60 min(T4)及关腹时(T5)血浆ADM、ANP、ET、TXA2及PGI2的浓度。记录HR、B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CVP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ADM在T4及T5时明显升高(P<0.01);ANP从T1~T5进行性下降(P<0.05或P<0.01)。T3时ET含量最低(P<0.05)。T0~T5时TXA2和PGI2持续高于正常值,T4时PGI2显著下降(P<0.05)。与T0比较,T1和T3时SBP、DBP显著下降(P<0.01);HR在T1~T4时增快(P<0.01)。T1、T2时CVP、PAWP及MPAP明显下降(P<0.01)。无肝期前后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有增高趋势,肌酐清除率(CCr)有下降趋势。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尿量减少(P<0.05),术中尿红细胞、隐血及蛋白增加。结论心血管活性物质与血流动力学显著相关,肝移植术中血浆ADM、ANP、ET、TXA2和PGI2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肾小球滤过和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池萍卢实春王孟龙曹英浩郭晓东孙莉
关键词:肝移植心血管活性物质血流动力学肾功能
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胆道重建探讨
2011年
目的 探讨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胆道重建的技术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完成的21例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资料。 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总管单个吻合10例;供肝两支胆管开口分别与受者两支胆管吻合5例;供肝胆管整形成一个开口与受者胆管吻合5例,其中采用T管支撑2例,Y型管支撑1例;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结果 4例受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因术后急性肝坏死行再次肝移植。其余受者存活至今,1年存活率为77.65%。受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其中胆漏5例,胆道狭窄2例,均经外科手术处理痊愈。胆管与胆管单个吻合口组、胆管整形成一个开口与受者胆管吻合组和两支胆管开口分别与受者胆管吻合组比较,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9,P=0.719)。结论 根据供受者胆管情况,可以灵活采用单根胆管吻合、胆管整形、分别吻合和肝管空肠吻合等不同重建方式。后壁连续、前壁间断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采用可能有助于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林栋栋卢实春李宁王孟龙张振伏志郭庆良张毅李传云赖威朱岳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右半肝胆道重建
活体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尸体供肝严重短缺,越来越多的中心采取活体肝移植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虽然肝移植受者的总体存活率明显升高,胆道重建的外科技术和方法也有较大进展,但肝移植并发症的最常见部位还是在胆道,活体肝移植尤其如此.肝移植的胆道并发症不仅降低了移植肝的存活率,也影响受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受者死亡[1].对于这些并发症,传统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但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大多数并发症可采用内镜进行处理,而外科手术已经成为内镜处理失败后的备选手段.现将活体肝移植中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策略作如下综述.
林栋栋卢实春李宁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术胆道并发症移植后肝移植受者移植并发症
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21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供受者处理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完成21例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的资料。结果供者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23例次,按照Clavien系统分级:Ⅰ级15例次,Ⅱ级8例次。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所有供者均痊愈。受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均经外科手术处理痊愈,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移植物含肝中静脉4例,不含肝中静脉17例,两组受者1年存活率分别为75%与76%(χ2=1.000,P=0.617)。结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仔细术前评估,精细手术操作,合理地分配肝中静脉并保证移植物和残肝的功能性体积,术后密切监护、妥善处理并发症是供受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林栋栋卢实春李宁王孟龙张毅伏志郭庆良赖威朱岳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右半肝
肝移植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细胞中HBV DNA含量及复制状态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PBMC包括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受体PBMC内仍有HBV DNA存在,是HBV再感染的主要病毒来源。在肝移植术后持续规范的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及细胞半衰期作用下,PBMC应逐渐呈HBV DNA阴性,但临床情况并非如此,推测造血干细胞已有HBV感染,其内的HBV随细胞分裂而复制并进入子代细胞,导致HBV持续存在及耐受。为证实此推测,我们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磁珠分选,分离PBMC中的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CD34^+细胞并提取DNA,进行总HBV 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赖威卢实春李幼平赵冀戴军金圣杰
关键词:肝移植病毒复制单个核细胞CD34^+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减量的吗替麦考酚酯免疫抑制方案对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为了了解肝移植术后,基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减量的吗替麦考酚酯(MMF)免疫抑制方案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分析3年内资料完整的124例肝移受体术后CNI相关肾损害发生情况,总结基于CNI减量的MMF免疫抑制方案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临床效果。结果124例肝移植受体中,有14例(11.29%)发生CNI相关肾损害,其中5例(5/22)发生于环孢素A(CsA)组,9例(9/102)发生于他克莫司(TAC)组,术后发生肾损害的时间为(12.92±9.04)个月(1—31个月)。TAC剂量降低约55%[(2.6±1.14)mg/d与(1.1±0.22)mg/d;t=3.000,P=0.040],CsA剂量降低约70%(370±179)mg/d与(105±27);t=3.359,P=0.028,MMF平均剂量为(1.05±0.15)g/d(0.5—1.5g/d)。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平均随访时间(6.00±3.37)个月(3—14个月),14例肾损害受体血清肌酐从(139±46)μmol/L降到第1、2、3个月的(122±46)μmol/L(t=3.152,P=0.004)、(114±53)μmol/L(t=4.180,P=0.001)和(93±18)μmol/L(t=4.721,P=0.000);肌酐清除率从(52±21)ml/min增加到第1、2、3个月的(63±22)ml/min(t=-3.439.P=0.004)、(69±25)m]/min(t=-4.207,P=0.001)和(79±25)m]/min(t=-6.149,P=0.000)。71.43%(10/14)CNI相关肾损害受体血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21.43%(3/14)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7.14%(1/14)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基于CNI减量的MMF免疫抑制方案能持续显著改善肝移植术后CNI相关肾损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赖威卢实春王孟龙张静武聚山戴军曾道炳夏仁品李宁
关键词:肝脏移植吗替麦考酚酯肾功能障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