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3)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6
相关作者:郑民瞿辉李建忠何顺利贾承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勘探
  • 6篇油气
  • 6篇深水
  • 6篇气田
  • 6篇陆缘
  • 6篇被动陆缘
  • 4篇油气勘探
  • 4篇油气田
  • 4篇盆地
  • 4篇勘探领域
  • 3篇大型油气田
  • 3篇地质
  • 3篇深水区
  • 3篇深水油气
  • 3篇深水油气勘探
  • 2篇深水勘探
  • 2篇被动大陆边缘
  • 2篇被动大陆边缘...
  • 2篇边缘盆地
  • 1篇低渗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9篇郑民
  • 7篇李建忠
  • 7篇瞿辉
  • 3篇何顺利
  • 2篇常毓文
  • 2篇汪萍
  • 2篇梁英波
  • 2篇申颍浩
  • 2篇贾承造
  • 1篇陈新彬
  • 1篇冯志强
  • 1篇王燕灵
  • 1篇邹存友
  • 1篇张红玲
  • 1篇李小地
  • 1篇彭昱强
  • 1篇张歧
  • 1篇鞠秀娟
  • 1篇郑曼
  • 1篇田冷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第五届油气成...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被引量:12
2010年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郑民贾承造冯志强李小地瞿辉梁英波
关键词:前陆盆地勘探领域
东北白垩纪大三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其残留盆地群的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28
2010年
大三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受褶皱基底影响,后期又被断裂构造作用破坏,因此大三江盆地群具备典型的残留盆地特征.在构造演化方面,可分为大三江成盆之前的基底演化、大三江成盆演化、大三江改造破坏阶段;在沉积演化方面,大三江盆地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识别出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等9个三级层序,横向上具有全盆地可连通对比的特点.大三江盆地沉积地层受古地貌控制作用明显,海侵自东北方向向南西方向整体侵入.受大三江盆地成盆后改造作用影响,大三江盆地群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复杂,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SN、EW、NNE、NEE、NNW、NWW向等多组断裂,以NE向深断裂系为主.大三江各次级盆地可分为残留-叠合型、残留-继承型、残留-改造型,每一类型石油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主要是后期演化过程对中新生代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不同,由此决定其具有不同的油气勘探意义.
贾承造郑民
关键词:断裂构造特征油气勘探意义
B样条反褶积方法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反褶积是试井分析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法,由于反褶积方法存在固有的数值稳定性问题,其相关的算法实用性一直不强。将B样条应用于反褶积算法之后,能够克服反褶积方法本身的数值稳定性问题,有效进行试井解释,获取更大的测试半径,有效识别边界特征,可以通过较短的测试时间获取较多的油藏信息,是目前试井解释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申颍浩何顺利张红玲田冷
关键词:反褶积B样条试井解释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勘探领域富油气特征及与我国南海被动陆缘深水区对比
被动陆缘深水富油气区油气资源丰富,大发现接连不断,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2000-2007年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300m)共发现33个大型油气田,占全球同期油气大发现的42%.南海北部海域、南海南部海域及东南...
郑民李建忠瞿辉
关键词:石油地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被引量:26
2010年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目前,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2000—2007年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300 m)共发现33个大型油气田,占全球同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的42%。在分析近年墨西哥湾深水区、巴西大坎普斯盆地、西非近海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油气重大发现和探讨其含油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并讨论分析了国外被动陆缘深水勘探领域的大型油气田发现对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启示意义及下一步勘探对策。未来几年,我国应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勘探投入,开展重、磁、电、震联合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建立适应南海地区特点的深水大型油气盆地勘查及综合评价技术系统,为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面展开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加强深水区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
瞿辉郑民李建忠梁英波
关键词: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大型油气田
低渗透储层产量递减模型的渗流机理及应用被引量:18
2011年
从相对渗透率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根据不同的相对渗透率形态推导出注采平衡条件下Arps广义递减模型,即指数型、双曲型和调和型产量递减方程,分析了广义模型简化为常规模型的条件,指出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特性对产量递减类型和递减模型参数的重要影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Arps广义模型能有效描述低渗透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决定产量递减类型,油相相对渗透率递减越快,产量递减率越大。
陈新彬常毓文王燕灵汪萍邹存友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程
子洲气田榆30井区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三维地质特征模型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手段,对子洲气田榆30井区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小层对比、录井解释、物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井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实现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剩余油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
申颍浩刘德华何顺利陆红军
关键词:地质建模子洲气田
气田压力系统的划分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探求合理的气田压力系统划分方法、促进现场技术人员准确而快速地划分气田压力系统,根据气田实际情况,探讨气田压力系统划分原则、思路和步骤.结果表明:划分气田压力系统时,低渗气田宜遵循"就近、同层、同时、同流体、宜粗不宜细"原则,而中高渗气田宜遵循"就近、同层、同时、同流体、同压降"原则;划分时应按照投产顺序,由单井、井组、区块和气田的顺序依次展开.低渗气田的地质特点决定了其压力系统划分的复杂性,需参考多方面资料且随开发资料丰富后逐步调整和完善.
彭昱强何顺利鞠秀娟张歧
关键词:气田地层压力靖边气田
干酪根溶解理论及其在页岩气评价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引入干酪根溶解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烃、排烃模型,指出Ⅱ型干酪根在较高演化程度(转换率>75%)下,液态烃(C6-15+)的排烃效率高于69%,气态烃(C1-5)的排烃效率高达97%。计算得到Ⅱ型干酪根在高演化阶段的滞留气量(非页岩总滞留量)为2.84mg/gTOC。由干酪根溶解理论模型所得干酪根滞留气量间接反映页岩中吸附气所占比例不大,而由有机质降解,成岩作用(如蒙脱石向伊利石转换)或者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孔隙和裂缝中的游离气含量较高,是页岩气产量的主力贡献。在页岩气区带优选及井位选择时需要特别重视寻找微米—纳米孔及天然微裂缝发育的"甜点区"。
陈晓明李建忠郑民郑曼
关键词:排烃页岩气吸附气游离气
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目前,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全球被动...
瞿辉郑民李建忠
关键词:深水油气勘探被动陆缘成藏地质大型油气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