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8GB2D000195)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薛华政胡学安周波魏良明齐红志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夏播播期对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产量和鲜食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确定糯玉米新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播期,比较了7个不同播期(5月21日、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下‘郑黄糯2号’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鲜食品质。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郑黄糯2号’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缩短,粗缩病率降低。与5月21日播种相比,6月5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13天,粗缩病则由11.26%减少到3.47%;6月20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28天,无粗缩病害发生。随播期推迟,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明显,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6月5日播期处理行粒数比5月21日播种减少12.12%,秃尖增加到0.06 cm,而较6月20日播期处理行粒数增加2.00%,但秃尖长减少1.47 cm,该播期处理的产量最高(11268.58 kg/hm2),分别较5月21日、6月20日播期处理增产6.81%、27.81%。在鲜食品质方面,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着采收期延迟而增加,但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相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鲜食品质表现为播期越早越好。综合以上因素和生产实际,‘郑黄糯2号’夏播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到6月5日,且在小麦收获后尽可能早播。
- 吴凤兰齐红志赵霞
- 关键词:玉米播期生育进程鲜食品质
- 施肥措施对国审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016年
- 为寻求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施肥措施,比较了3种不同施肥措施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不但影响郑黄糯2号的品质,还影响其鲜穗产量和干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玉米鲜穗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表现为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可溶性糖含量、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则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鲜穗产量、干籽粒产量分别为15 791.36、12 793.80 kg/hm2,分别较专家推荐施肥处理显著增加9.00%、11.98%,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极显著增加21.92%、20.51%;且玉米鲜穗蒸煮品质中甜度、糯度和口感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较好。因此,建议郑黄糯2号在生产中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措施。
- 薛华政韩赞平齐红志胡兵赵霞
- 关键词:施肥措施
- 不同密度对郑黄糯2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以郑黄糯2号为试材,研究了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郑黄糯2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
-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 关键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 郑黄糯2号糯玉米不同密度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2008年在郑州市进行了郑黄糯2号密度试验,通过对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和子粒品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密度对郑黄糯2号产量和子粒品质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黄糯2号产量先升后降,郑黄糯2号蛋白含量先上升,然后趋于平稳,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规律。为该品种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 关键词: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