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338)

作品数:6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侯红魏源赵龙李发生李继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地下水
  • 2篇人体健康风险
  • 2篇人体健康风险...
  • 2篇生物可给性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健康风险评估
  • 1篇地下水保护
  • 1篇水保护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率
  • 1篇锑矿
  • 1篇锑矿区
  • 1篇土柱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迁移

机构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侯红
  • 4篇魏源
  • 4篇赵龙
  • 3篇上官宇先
  • 3篇李发生
  • 3篇李继宁
  • 2篇秦晓鹏
  • 1篇王世杰
  • 1篇陈志鹏
  • 1篇颜增光
  • 1篇王林权
  • 1篇许亚飞
  • 1篇朱菲菲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以保护地下水为目标的Ag土壤环境基准推导案例被引量:7
2014年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借鉴国外制订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方法学,以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和东北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吸附试验获取重金属Ag在3种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并通过文献调研获取3种土壤及其含水层的相关参数;采用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土壤环境基准技术导则中的SSL(soil screening level)模型,并基于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对Ag土壤环境基准进行反推.结果显示:Ag在红壤、黑土和潮土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7.10、56.7、132 L/kg,推导出的基于保护地下水的Ag的土壤环境基准值分别为0.440、3.04和7.80 mg/kg.3种土壤中Ag的基准值均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值范围内,与各国基准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壤性质、含水层类型以及Ag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异所致.
朱菲菲侯红赵龙魏源李继宁颜增光
关键词:AG地下水保护
利用大型土柱自然淋溶条件下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及形态转化被引量:27
2015年
为研究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通过分层填装土柱,在土柱0~5 cm深度范围内添加Pb、Ag、Bi、In、Sb和Sn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并在自然条件下淋溶4 a,分析各重金属在红壤、潮土、黑土和砂土中的迁移速率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1在〉30 cm深度范围内,红壤、潮土和黑土中各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其相应本底值相比变化不大;与试验前土壤相比,砂土整个剖面中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较高.26种重金属在4种土壤中的残留率表现为砂土〈潮土〈黑土〈红壤;对于0~10 cm土壤中Pb的残留率,在潮土中大于Ag和Sb,在黑土中大于Ag,在红壤中大于In,在砂土中则大于Sn.3模拟试验后残留在土柱中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30 cm),而深层(〉30 cm)较少;6种重金属在红壤、潮土、黑土和砂土中的残留率平均值分别为98.0%、65.1%、65.9%和56.5%.4与添加污染土壤之前相比,试验后土壤中残渣态等稳定形态重金属质量分数较低,其中Pb、In和Sb均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金属络合态为主,Ag和Sn分别以有机金属络合态、双氧水可提取有机结合态和有机金属络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Bi则以碳酸盐结合态和双氧水可提取有机结合态为主.结果显示,红壤中Pb的迁移风险较低,潮土和黑土中Ag、Sb的迁移风险较高,而砂土中Sn和Sb的迁移风险需要格外关注.
上官宇先秦晓鹏赵冬安赵龙王林权侯红李发生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迁移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诸葛菜生理指标和氮磷钙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探究AM(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丛枝菌根)真菌对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应用,以石灰土为培养基质模拟喀斯特高钙环境,选用4种球囊霉属的AM真菌(BEG-141、BEG-167、BEG-168、BEG-193)作为供试菌种接种喀斯特适生植物——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进行模拟研究.选取诸葛菜的全株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值、水分利用率为生理指标同时以氮磷钙为代表元素,通过对比接种和非接种试验,研究AM真菌对宿主植物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对喀斯特适生植物诸葛菜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全株生物量的促进效应达到了3~5倍;对净光合速率值比较分析,接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3倍,其中BEG-167接种组的净光合速率[33.14μmol/(m2·s)]最大;从水分利用率来看,只有BEG-168和BEG-141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8和1.4倍;所有接种组地下部的TP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9.71%~34.39%,只有BEG-193接种组的地上部分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整体而言,接种促进了诸葛菜地下部分对TP的吸收;接种组地上部T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地下部的TN吸收提高了38.07%~138.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接种后诸葛菜地上部TCa(总钙)含量降低了7.61%~55.58%,接种减少了TCa向其地上部的运输,从而减少TCa过量对植物体的伤害.研究显示,AM真菌对诸葛菜的促进效应很可能是通过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TP和TN的吸收,抑制钙向植物体地上部转移等途径实现的.
喻文强任宝琴朱乐辉魏源陈海燕王世杰周民
关键词:AM真菌诸葛菜水分利用率TCATN
利用CXTFIT-VZCOMML模型推导基于保护地下水的Sb的土壤环境基准被引量:2
2016年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订土壤质量标准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保护地下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柱试验研究了Sb(锑)在北京潮土中的迁移行为,利用嵌套有CXTFIT 2.1程序的STANMOD软件对非平衡两区模型进行计算,获得Sb在潮土中迁移的阻滞因子,同时利用VZCOMML(vadose zone contaminant migration multi-layered model)模型反推保护地下水的Sb的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非平衡两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Sb在潮土中的迁移过程(r^2>0.97);Sb在潮土中的迁移阻滞因子为5.82远小于批试验得到的阻滞因子(49.3).基于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ρ(Sb)的标准限值(0.005 mg/L),推导出基于保护地下水的Sb的土壤环境基准值为0.64 mg/kg,该值比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土壤基准或标准值(3.1~41 mg/kg)小1~2个数量级,可能是由于Sb在潮土中的阻滞因子或分配系数(K_d)较小、稀释系数较小、地下水或饮用水标准(C_(gw))偏低、土壤pH不同所致.未来应使用多种不同类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土壤,以获得更准确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土壤环境基准值.初步推导出Sb的土壤环境基准值(0.64 mg/kg)可为制订国家相关标准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秦晓鹏上官宇先赵龙侯红
关键词:SB地下水土壤
株洲市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46
2013年
在我国湖南株洲市采集42个农田土壤样品,利用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目前常用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经口腔摄入后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Cu、Zn、As、Cd和Pb总量(以w计)分别为101-407、22.9-139、64.0-2286、5.80-137、0.310-26.4和17.9-691mgkg,生物可给量(以w计)分别为3.80-38.1、1.96-106、5.06-1516、0.160-53.6、0.140-21.3和10.8-570mgkg. 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生物可给性平均值为Cd(66.0%)〉Pb(59.0%)〉Cu(44.9%)〉Zn(35.8%)〉As(16.9%)〉Cr(5.72%). 采用统计学上的显著模型,可通过土壤重金属总量、pH、w(OM)(OM为有机质)和w(TC)(TC为全碳)较好地预测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给量. 儿童的HI(总非致癌风险)和TCR(总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HI和TCR平均值分别约为成人的8.0和1.5倍. 用土壤重金属总量评估经口摄入途径的风险高估了实际的人体健康风险,用重金属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风险显著降低,HI和TCR平均值分别降低了71%和74%. 但用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仍有部分采样点的HI或TCR超过风险阈值,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李继宁侯红魏源许亚飞李发生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经口摄入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锑矿区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20
2014年
采集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区29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Fe、Mn、Cu、Zn、Pb、Cd、As和Sb)浓度,并对其污染状况作出评价;用简化生物可给性提取(simplif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SBET)法研究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并用人体健康风险模型评估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经口腔摄入后对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锑矿区土壤As和Sb的污染最为严重,且具有同源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不同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平均值为Mn(36.7%)>Cd(30.7%)>Pb(24.4%)>Zn(23.1%)>Cu(12.0%)>As(5.89%)>Fe(3.88%)>Sb(2.13%),表明经口摄入重金属大部分不被人体吸收;用总量评估经口摄入途径风险时过高估计了实际的人体健康风险,用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风险值显著降低,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TCR)平均值分别降低约97%和92%。主导健康危害效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Sb和As,调整后尾矿坝(S5)处仍有部分采样点总非致癌风险超过风险阈值,需要特别关注。
李继宁魏源赵龙上官宇先陈志鹏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生物可给性锑矿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