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5BS02006)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瑞明贾士儒马霞陈世文陆大年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被引量:2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0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犤(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犦×100。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④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犤(16.17±2.14)%比(11.83±1.94)%,P<0.05;(70.54±6.35)%比(55.28±6.63)%,(92.60±5.62)%比(78.73±6.24)%,(100.00±0.00)%比(93.67±6.33)%,P<0.01犦。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
- 马霞陈世文王瑞明陆大年贾士儒
- 关键词:纤维素伤口愈合
- 气升罐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动力学模型的确定被引量:3
- 2006年
- 为了在规定的范围内准确预测整个反应的变化情况,初步建立了细菌纤维素气升罐发酵生产的动力学模型:dXdt=1309..6792SXX+SdPdt=0.13ddXt+0.08XdSdt=-87.39ddXt-25.97ddPt+1.
- 马霞王瑞明察可文贾士儒
-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