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308)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于建光王宁常志州贺笑顾元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还田
  • 3篇小麦
  • 3篇秸秆
  • 3篇酚酸
  • 2篇稻秸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水稻生长
  • 2篇水肥
  • 2篇水肥管理
  • 2篇淋洗
  • 2篇麦秸
  • 2篇麦秸还田
  • 2篇秸秆还田
  • 2篇化感
  • 2篇化感效应
  • 2篇腐解液
  • 2篇负面
  • 2篇负面效应
  • 1篇氮素

机构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作者

  • 10篇于建光
  • 6篇王宁
  • 4篇常志州
  • 3篇贺笑
  • 2篇刘满强
  • 2篇顾克军
  • 2篇张斯梅
  • 2篇焦加国
  • 2篇石祖梁
  • 2篇张传辉
  • 2篇张永春
  • 2篇杨四军
  • 2篇顾东祥
  • 2篇顾元
  • 1篇许博
  • 1篇宗良纲
  • 1篇卢信
  • 1篇艾玉春
  • 1篇汪吉东
  • 1篇李瑞鹏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被引量:56
2013年
通过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试验,明确小麦秸秆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水稻种子萌发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水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砂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显著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水稻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p<0.05),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p<0.05);小麦秸秆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秸秆浸提液,小麦秸秆叶部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茎秆浸提液,小麦秸秆15 d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7 d腐解液;4种浸提液或腐解液5倍稀释后均减缓了对水稻发芽和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的总酚酸含量均较高,含量介于90.80~222 mg L-1,且总酚酸含量与水稻植株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以及水稻发芽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对水稻产生化感效应,其作用强度与秸秆腐解方式、秸秆不同部位及腐解时间有关,同时小麦秸秆化感效应的产生与浸提液和腐解液中的酚酸含量有关。
于建光顾元常志州李瑞鹏
关键词:小麦秸秆浸提液腐解液水稻化感效应
不同土壤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d内模拟降水总量80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豆利岭刘庆峰王宁于建光于建光张永春刘满强
关键词:播种深度稻秸淋洗小麦出苗生长发育
不同理化调控措施缓解麦秸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被引量:3
2020年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其负效应对植株生长尤为重要,合理的苗床环境是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关键。通过盆栽模拟试验,采用不同调理剂(生物炭、粉煤灰等)和不同耕作措施(秸秆深埋、多次旋耕等),筛选适宜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理化措施。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过氧化钙能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酶活性,无水层处理增加了植株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对苗床进行多次旋耕处理优于添加生物炭和有氧肥料等调控技术,减缓了麦秸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但未恢复到对照水平。麦秸还田深埋处理可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利于水稻生长。
赵亚慧贺笑王宁赵颖杨四军周枫于建光
关键词:麦秸水稻秸秆还田调理剂耕作措施负面效应
水肥管理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稻田苗床环境的改善是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评估大量麦秸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采用施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不同水肥管理组合,以期筛选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大量麦秸单独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使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同时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和分枝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麦秸还田时,通过施用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水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负面效应,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得以恢复,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根系形态也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在所有水肥管理技术措施中,以施用化肥并延长泡田时间至10天的效果最好。
于建光贺笑王宁顾东祥许博张斯梅豆利岭
关键词:水肥管理麦秸水稻负面效应
外源酚酸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被引量:27
2013年
酚酸是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主要化感物质,为明确由麦秸腐解产生的不同酚酸物质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及作用阈值,采用平板培养法和砂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10种外源酚酸溶液(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丁香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芥子酸、咖啡酸和水杨酸),研究它们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种外源酚酸均对水稻种子的萌发产生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大部分种类的酚酸溶液对水稻生物量的累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产生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而对水稻植株体内丙二醛含量产生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作用。酚酸溶液对水稻产生的化感效应与酚酸种类以及浓度有关,不同酚酸对水稻的作用阈值不同。
顾元常志州于建光宗良纲
关键词:酚酸水稻化感效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秸秆浸提液或腐解液中12种酚酸被引量:8
2016年
建立了同时测定秸秆浸提液或腐解液中12种酚酸物质(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水杨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HLB(500 mg、60μm、6 mL)固相萃取小柱对水溶液中的酚酸物质进行浓缩,以含0.5%乙酸的乙腈和0.5%乙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30 min内可对12种酚酸物质同时检测,各种酚酸均可达到基线分离。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样品中12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9.41%~101.92%,12种酚酸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在0.02%~0.1%和0.25%~2.26%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秸秆浸提液、腐解液、土壤溶液及水溶液中12种酚酸物质含量。
于建光常志州王宁石祖梁卢信张传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酚酸
不同条件育秧提高水稻秧苗抗逆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筛选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抗性的育秧技术不失为重要途径。通过采用5种不同育秧条件对水稻秧苗进行抗性锻炼,以期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并在移栽后采取相同的栽培措施(氮素和水肥管理)对其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及低营养条件下育秧均降低了水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且增加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施用秸秆、浇施秸秆腐解液以及酚酸混合液进行育秧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平均根直径,且均降低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水稻秧苗对麦秸腐解产生负面影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通过在水稻育秧期添加适量麦秸、麦秸腐解液或酚酸混合液均可有效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适应性。
于建光吴一凡贺笑顾克军汪吉东张永春常志州
关键词:水稻育秧抗逆性
不同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下稻秸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连年稻秸还田易对小麦产生化感作用,为探索能减缓化感负效应并适宜小麦生长的秸秆还田方式和秸秆还田量,试验以宁麦13为材料,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4.5、9、18 t/hm^2)、不同还田方式(混施和表施处理)及覆盖稻秸后模拟降水(秸秆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施秸秆淋洗处理,小麦分蘖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混施处理比表施处理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较表施处理,中高量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POD活性(P<0.05);淋洗显著降低了小麦脯氨酸含量(P<0.05)。综上,表施适宜的秸秆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小。
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豆利岭刘满强焦加国
关键词:稻秸淋洗小麦苗期生长发育
土壤—作物系统氮素损失行为及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了土壤-作物系统中主要氮素损失途径,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态机制及调控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以期为实现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石祖梁顾东祥张传辉杨四军于建光顾克军张斯梅
关键词:土壤-作物系统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延长泡田时间并推迟施肥(FS+IP+FP,泡田7 d后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同时设置不施秸秆和化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秸秆(S)以及施秸秆和化肥(FS)处理,比较在施用秸秆和化肥的基础上,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泡田时间的两个处理(FS+IP和FS+IP+FP)能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酚酸含量;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明显低于F处理;合理的施用秸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FS+PT处理,其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9.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15.2%。研究表明,翻耕、泡田换水、延长泡田时间等水肥管理措施均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增加作物产量;考虑环境风险等综合效应,在麦秸还田时采用翻耕和延长泡田时间是较好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
赵亚慧王宁查显宝冯长云于建光于建光肖新
关键词:秸秆还田翻耕水肥管理田面水酚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