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377269)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戴乾圜周志刚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3-丁二烯与DNA交联致癌机理的研究——代谢产物与鸟嘌呤反应及与DNA交联作用的AM1计算
- 1999年
- 采用AMI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鸟嘌呤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DEB与DNA片段生成烷化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果得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鸟嘌吟发生两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交联后的DNA结构稳定、变形小: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两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
- 周志刚戴乾圜钟儒刚
- 关键词:丁二烯致癌机理AM1
- 1,3-丁二烯代谢产物与DNA交联的AM1计算研究
- 1999年
- 采用AM1半经验量化方法计算了环境污染物 1 ,3 丁二烯代谢产物在DNA大沟侧与碱基烷化股间交联反应 ,结果表明 :其主要代谢产物 1 ,2 环氧 3,4 丁烯 (EB)和 1 ,2 ,3,4 二环氧丁烷 (DEB)与腺嘌呤和胞嘧啶发生烷化反应的活性差别不大 ,难以用其反应活性解释其致癌活性的巨大差异 ;同时得到DEB发生一次烷化反应后 ,更易于发生第二次烷化反应 ,产生交联作用 .这可能为两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 .DEB能与多种不同序列的DNA形成股间交联 ,有些产物互补碱对变形较大 ,但DNA基本结构仍保持 ;对比在小沟侧DEB只易与两种不同序列的DNA形成股间交联 ,且交联结构变形很小 .
- 周志刚戴乾圜钟儒刚
- 关键词:致癌作用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