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255)

作品数:29 被引量:227H指数:9
相关作者:卞建民张真真李育松刘彩虹胡昱欣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地下水
  • 6篇土壤
  • 5篇土壤水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土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分
  • 3篇污染
  • 3篇碱土
  • 2篇水分特征
  • 2篇水分特征曲线
  • 2篇松嫩平原
  • 2篇土壤水分特征
  • 2篇土壤水分特征...
  • 1篇氮污染
  • 1篇导水率
  • 1篇地下水氮污染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化学
  • 1篇地下水化学特...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省水利科...

作者

  • 11篇卞建民
  • 4篇张真真
  • 4篇刘彩虹
  • 2篇孙晓庆
  • 2篇高月
  • 2篇韩宇
  • 1篇李月芬
  • 1篇谭剑锋
  • 1篇李昭阳
  • 1篇汤洁
  • 1篇鲁守刚
  • 1篇杨占梅
  • 1篇马驰
  • 1篇鲍新华
  • 1篇林年丰
  • 1篇陈乃嘉
  • 1篇李文睿
  • 1篇王宇
  • 1篇李嘉瑞
  • 1篇宋培源

传媒

  • 3篇水文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节水灌溉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哈尔滨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状况被引量:12
2014年
针对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制约该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现状,选择松嫩平原的第一大城市和松花江流经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依据区内数年第四系潜水、第四系承压水的水样检测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离子比例系数法、Piper三线图示法及Kriging差值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农业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以入渗溶滤水为主,HCO3-和Ca2+分别是地下水中较稳定的主要阴、阳离子,HCO3-Ca是主要的水化学类型;部分地区由于总硬度和Cl-、SO42-的明显升高影响地下水水质;地下水系统中离子反应主要来自于碳酸盐和硫酸盐类的风化溶解,且发生着离子交换作用;"三氮"污染超标严重且分布面积广。
王瑞卞建民张真真胡婧敏李文睿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三氮污染松嫩平原
基于小波分析的抚松县降水量变化对矿泉水资源量的响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泉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泉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泉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泉的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泉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泉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泉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泉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泉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高月卞建民宋超丛璐
关键词:降水量泉流量交叉小波多时间尺度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基于吉林西部大安市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量.结合大安市地下水监测井数据及地统计学,得到地下水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异特性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呈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空间变化的影响比重增大;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剧烈的时空转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的地区均是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说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地下水位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
聂思雨孙晓庆卞建民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下水位
冻融作用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由于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存在相变换、温度梯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运移较为复杂。针对吉林西部土壤盐渍化问题,以大安市苏打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采样与室内模拟对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展了土壤冻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定向地改变土壤中的盐分和水分在各层的分布,影响水盐运移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梯度和蒸发作用。在温度梯度的驱动下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存在自下而上的运移,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分蒸发而盐分留在土壤上部,致使土壤上部含盐量升高,土壤趋于盐碱化。长此以往将造成土壤盐渍化。
陈乃嘉宋培源李嘉瑞
关键词:冻融盐渍土水盐运移
基于灰色关联熵的乾安县地下水环境演化方向判别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近年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采用灰色关联系数及信息熵的熵变理论开展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研究。选取1998-2010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序列数据,在该区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演化方向的信息熵判别模型,揭示该区水资源利用的不均匀性;通过模型计算,1998、2004、2008及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开采量的灰色关联熵分别为3.58、3.65、3.78及3.72,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地下水环境处于失稳状态。向着重建稳定态的过程演变。
卞建民孙晓庆
关键词:地下水
吉林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影响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以吉林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市表层土壤受到Hg、Cd、As、Cu、Pb、Cr及Zn的污染,且这些元素对吉林市表层土壤污染程度不同,其中Zn、Hg、Cr、Cd和Pb的污染程度较高,特别是分别存在Hg和Cd的强生态危害及中等生态危害;各元素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为:Hg>Cd>As>Cu>Pb>Cr>Zn;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总体达中等及中等以上危害程度。
张戈鲍新华马驰鲁守刚谭剑锋
关键词: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
松嫩平原地下水氮污染空间变异性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为探明松嫩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氮污染影响,利用地统计学软件分析了"三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特征,采用ArcGIS绘制了地下水硝态氮的变异函数图和空间分布图,并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氮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价。上述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污染物以"三氮"最为突出,其中硝态氮污染最重,变异系数为1.686,属于强变异,含量分布与二阶球状模型拟合最好,块金值和基底效应分别为2.423和0.575,其含量的空间异质性是结构性因素及随机性因素共同造成的,随机性因素稍强;硝态氮污染高风险区占总面积的88.78%,主要分布在东中部高平原区,这一区域大部分为III类水,对人体健康存在较高的风险,应引起关注。
卞建民张真真韩宇
关键词:地下水硝态氮健康风险评价
吉林西部盐碱土壤水力学参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究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水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盐碱土和非盐碱土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容重、全盐量、含水量、机械组成等,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VG)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适于描述研究区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盐碱与非盐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Ks存在显著性差异;θs和n值变异性较弱,θr和α中等变异强度;Ks的空间变异性较强,盐碱土剖面为强变异(CV=109.09%),非盐碱土为中等变异强度(CV=51.09%);土壤全盐量与p H值、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Ks的主要影响因素.
刘彩虹卞建民王宇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盐碱土VANGENUCHTEN模型
大安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大安市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大安市气候因素、引水灌溉水量、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资料,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suffer软件利用克里格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插值,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降水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增量为0.249mm/a;蒸发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增量为-2.063mm/a;引水灌溉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年灌溉水量增量为0.212×108m/a。潜水埋深呈小幅度减小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023m/a,承压水埋深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146m/a。承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开采(主要是农业开采与生活用水)、引水灌溉、降水、蒸发,农业开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调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张真真卞建民李天宇高月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环境因子
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的大安市地下水埋深预测被引量:5
2015年
依据大安市2000—2009年的降水、蒸发、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资料,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较大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大安市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模型预测了地下水埋深。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46,-0.13,三者对地下水埋深的贡献率分别为:43.09%,27.45%,21.39%,总贡献率达91.93%,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素。CAR模型预测的承压水埋深和潜水埋深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根据预测方案,当降水量减少10%,蒸发量增加9%,农业用水量增加11%时,承压水埋深将达到8.70 m,潜水埋深将达到4.55 m。干旱时期应适当减少农业开采量,增加地表水灌溉,减小土壤沙漠化发生的可能。
张真真卞建民韩宇张琳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