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38)

作品数:7 被引量:169H指数:6
相关作者:郝天珧胥颐李志伟刘建华刘劲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层析成像
  • 4篇地震
  • 4篇地震层析
  • 4篇地震层析成像
  • 4篇岩石
  • 4篇波速
  • 3篇岩石层
  • 3篇黄海地区
  • 3篇反演
  • 2篇等效
  • 2篇地幔
  • 2篇中国东部海域
  • 2篇上地幔
  • 2篇界面反演
  • 2篇各向异性
  • 2篇海域
  • 2篇厚度
  • 2篇PN波
  • 2篇PN波速度
  • 2篇P波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9篇郝天珧
  • 8篇胥颐
  • 7篇李志伟
  • 4篇刘劲松
  • 4篇刘建华
  • 2篇赵百民
  • 2篇徐亚
  • 1篇彭艳菊
  • 1篇戴明刚
  • 1篇黄忠贤
  • 1篇袁淑琴
  • 1篇周立宏
  • 1篇郑月军
  • 1篇高嘉瑞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区岩石层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分析被引量:54
2006年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及台湾地区、日本和琉球群岛的地震观测数据,通过体波地震层析技术反演了中国东部海域及其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岩石层性质和深部动力学条件,探讨了中朝与扬子块体、扬子与华夏块体在海区的深部边界及其构造属性,揭示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板片俯冲下沉、弧后扩张作用对中国东部海域岩石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海域的岩石层地幔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它们与区域构造的形成演化有一定的联系.中国大陆东部的五莲-青岛断裂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济州岛南缘断裂共同构成中朝和扬子块体的边界,江绍断裂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端成为分隔扬子和华夏块体的边界;东海陆架与冲绳海槽的岩石层结构差异明显,东海陆架具有中国东部地区的岩石层特征,属于欧亚大陆向海域的延伸;冲绳海槽的岩石层强烈减薄,为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区域;沿着日本-琉球-台湾俯冲带,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下沉引起的地幔扰动对中国东部海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亚大陆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台湾地区岩石层明显增厚.
胥颐刘建华郝天珧刘劲松李志伟
关键词:中国东部海域地震层析成像
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逐步剥离磁场法被引量:6
2007年
在对前人研究方法总结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步剥离位场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位场是由一个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变化引起,通过逐步剥离位场,得到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进而求取磁性地层的起伏.本文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和野外实例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赵百民郝天珧徐亚周立宏高嘉瑞袁淑琴
关键词:界面反演
中国边缘海域及其邻区的岩石层结构与构造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中国边缘海域近年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根据速度异常和各向异性分析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的岩石层结构和构造,讨论中朝块体和扬子块体在黄海内部的拼合边界(黄海东部断裂带)、东海陆架盆地上地幔异常与岩石层形成演化、南海北部地壳底部高速层的成因及地幔活动等问题。分析表明,黄海东部与朝鲜半岛之间存在一个深部构造界限(大致对应于黄海东部断裂带),分界两侧Pn波速度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不同构造应力和断裂剪切运动作用下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特征。东海陆架下方的低速异常揭示了张裂盆地形成时期的地幔活动痕迹,表明中、新生代期间发生过地幔上涌并造成岩石层减薄,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引发的地幔活动对东海陆架岩石层的形成、演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南海北部岩石层厚度较大并且温度相对偏低,地幔异常仅限于局部地区,估计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地壳底部高速层形成于张裂发生之前,或者是地壳形成时期壳幔分异时的产物。南海中央海盆的扩张不仅导致地壳拉张,软流层物质上涌,而且也造成岩石层地幔减薄甚至缺失。
胥颐郝天珧李志伟刘建华
关键词:岩石层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黄海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波平均速度较高,没有发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上地幔顶部不存在大范围的地幔扰动.速度异常的分布表明,南黄海东部和西部有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块体,其间的分界大致对应于南北走向的黄海东部断裂带,具有相对较低的Pn波速度.边界东、西两侧的Pn波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南黄海西部Pn波的快波方向以北东—北北东方向为主,反映了海区内部扬子块体向北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形;南黄海东部Pn波的快波方向为南北方向,与黄海东部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说明黄海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深达岩石层地幔的南北向转换边界.结合相关资料估计黄海东部断裂带在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右旋走滑运动,以响应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旋剪切以及南黄海扬子块体的向北嵌入.
胥颐李志伟刘劲松郝天珧
关键词:黄海地区PN波速度各向异性
中国边缘海域及其邻区的岩石层结构与构造分析
利用中国边缘海域近年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根据速度异常和各向异性分析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的岩石层结构和构造,讨论中朝块体和扬子块体在黄海内部的拼合边界(黄海东部断裂带)、东海陆架盆地上地幔异常与岩石层形成演化、南海北部地壳...
胥颐郝天珧李志伟刘建华
关键词:岩石层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被引量:52
2006年
综合地震层析成像与重磁数据的处理结果,选择26°N~36°N,120°E~130°E的范围作为研究区,讨论了黄、东海研究区的深部结构特点及其与周边各地质单元的相互关系,完成了研究区两条剖面的密度结构反演,认为东海陆架地区地壳厚度变化与大陆地区相比并不明显,显著减薄开始于冲绳海槽地区,中地壳消失;琉球岛弧处地壳厚度明显再度增加,特别是上地壳的厚度增加最大,推断其原因应与俯冲作用及俯冲带附近板块与地幔的运动速率之差有关.地球物理场“东西分带”是黄海—东海地区壳内结构从西向东变化的反映,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研究区的岩石层结构出现以近EW向为优势的构造格局.因此推断深部近EW向的异常是三叠纪时期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所致,浅部的NE向条带异常是后期构造运动在岩石层较浅部位构造效应的反映.黄海—东海地区岩石层结构存在浅部与深部优势构造方向不协调的现象.层析成像结果证实了南黄海东缘断层的存在,还勾绘出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为以40°左右的倾角向NW方向倾斜的高速带,另一条倾向基本相同的高速带则是南、北扬子块体结合带在深部的反映.
郝天珧徐亚胥颐Suh Mancheol刘建华戴明刚李志伟
关键词:岩石层结构地震层析成像密度反演
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被引量:22
2009年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拼合边界提供了新的信息.反演结果表明,北黄海和南黄海西部具有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特征,P 波速度明显偏低且深度较大,说明盆地内部沉积层较厚、沉降幅度较大.以北黄海、南黄海海州湾和苏北—南黄盆地最为突出.南黄海中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显示出构造隆起区的地壳速度特征,其中南黄海中部的高速异常具有北东方向的伸展痕迹,与胶东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趋于一致,但是与朝鲜半岛的高速异常并不相连,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据此推测南黄海与朝鲜半岛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近南北方向的深断裂——黄海东部断裂,至于该断裂是否可以作为中朝—扬子块体在海区的拼合边界,尚需获取黄海东部及朝鲜半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胥颐李志伟Kim Kwanghee郝天珧刘劲松
关键词:黄海地区P波速度地壳结构
中国东部海域岩石圈结构面波层析成像被引量:29
2009年
本文通过面波层析成像得到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图像,给出了主要构造单元的区划及其结构特征,并讨论了速度结构与现今构造活动及构造演化历史的关系.研究区内中下地壳的平均速度与地震活动存在比较显著的关系,强震基本都发生在低速区内或高低速过渡区.太行山以东地壳内存在几条北西向低速带,其中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下方的低速带最为显著.东部海域划分成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和冲绳海槽等4个构造块体.北黄海具有较薄较高速的岩石圈,与南华北盆地类似,推测是中生代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成岩石圈减薄的遗迹.北华北地区具有低速的地壳和较厚的岩石圈,岩石圈地幔速度偏低且上下比较均匀,可能反映中生代沿北方缝合带持续碰撞作用的特点.南黄海具有相对较厚的岩石圈,较多地保存了下扬子克拉通的特征.在下扬子与华北地块的拼合过程中,洋壳俯冲可能是北黄海和苏皖地区上地幔低速特征的成因.在125°E以东的朝鲜半岛地区未发现这一拼合过程的遗迹.有可能整个朝鲜半岛都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但也有可能是太平洋俯冲和日本海张开的作用完全改造了朝鲜半岛的岩石圈上地幔,抹去了以往构造运动的痕迹.东海地区的地壳厚度,特别是岩石圈厚度向冲绳海槽方向减小,反映出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在弧后广大地区都有影响.冲绳海槽地区可见俯冲的菲律宾海板片以及板片上方显著低速的地壳和上地幔,为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机制提供了证据.
黄忠贤胥颐郝天珧彭艳菊郑月军
关键词:海域岩石圈面波层析成像
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胥颐李志伟刘劲松郝天珧
关键词:黄海地区PN波速度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逐步剥离磁场法
在对前人研究方法总结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步剥离位场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位场是由一个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变化引起,通过逐步剥离位场,得到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进而求取磁性地层的起伏....
赵百民郝天珧徐亚周立宏高嘉瑞袁淑琴
关键词:界面反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