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D034)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7
相关作者:项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艺术

主题

  • 4篇音乐
  • 4篇中国音乐
  • 4篇礼俗
  • 4篇国音
  • 3篇仪式
  • 3篇文化
  • 3篇历史语境
  • 2篇当下
  • 2篇音乐本体
  • 2篇音乐文化
  • 2篇音乐学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诉求
  • 2篇礼乐
  • 2篇礼制
  • 2篇乐籍
  • 2篇乐籍制度
  • 2篇乐学
  • 2篇功能性
  • 1篇信仰

机构

  • 1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1篇项阳

传媒

  • 5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中国音乐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人民音乐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会社文化内涵被引量:5
2015年
陕西西安和河北冀中的音乐会社在律调谱器曲等音乐本体中心特征的意义上具有相通一致性,在用乐的功能性上亦有一致性,因此需要从文化的深层把握这其中的内涵。本文侧重于冀中音乐会社,辨析两者之间从吉礼承祀对象以及凶礼为用的同一性,音乐本体的相通性、保持传承相对稳定的内因,以及何以产生变异的诸种要素。认定其为中国音乐文化大传统当下存在的意义。
项阳
理念回归——历史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乐学与乐本体学被引量:6
2018年
回归历史语境,中国传统乐学理念与当下学界认知的乐学理念有较大差异。传统乐学涵盖乐本体之学,却有学科门类的整体意义,即围绕乐所产生的系列文化现象都属乐学范畴,当下乐学则仅为乐本体之学,如此大的差距值得反思。如果我们的着力点侧重当下而回溯历史,由于学科类分过细,则可能在认知上产生局限。学界应该从传统音乐文化的逻辑起点进行有效梳理,把握中国乐文化坐标,辨析内涵与边界,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意义上看,中国乐学显然不应等同于乐本体之学。
项阳
关键词:逻辑起点
宗教信仰的“痴迷者”与木卡姆之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维吾尔族阿希克为了信仰传习技艺,技艺与信仰仪式融为一体,这些仪式既有宗教性也有礼俗性,渗透在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社会生活中代代传承,技艺与信仰相须。只有在这种功能性的传承中,那些依附于信仰而存在,抑或为信仰而生发,将某些社会上本已存在的艺术形态采取拿来主义纳入仪式固化为用,无论是存在或称融入,都已成为这种信仰文化整体性的有机构成。在具有宗教信仰的社会形态中,这艺术样态绝非是文化上的一贴膏药,而是具有文化的整体性意义。在维吾尔族聚居区,阿希克与伊斯兰教信仰依附共生。围绕宗教信仰所存在的种种社会礼俗形态都有这个群体的参与。他们承载的技艺在宗教信仰仪式中不可或缺,在与宗教信仰相关社会生活中整体显现。音声技艺既融入仪式也融入生活,这是宗教信仰——多种礼俗——阿希克——木卡姆形成链环的意义。阿希克掌握了音声技艺之后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必须到场赞颂真主、赞颂生活,向真主虔诚倾诉,他们所唱既代表了仪式之必须,又在向真主真诚告白中代表当地伊斯兰教众的心声——既显现宗教崇拜又净化心灵,这心声就是维吾尔族聚居区木卡姆存在的意义。
项阳
关键词:信仰痴迷者
从仪式和非仪式视角看国家用乐机构之承载被引量:2
2018年
回归历史语境,把握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礼乐为仪式用乐,俗乐为非仪式用乐,如此形成中国音乐文化两条主导脉络,以表达国人情感的用乐诉求。周代国家用乐机构由春官统辖,侧重礼乐,礼俗兼具,诸侯国以"有司"承载。秦汉时期太常掌礼,乐府掌乐,其乐同样礼俗兼具。从乐的视角把握,乐府是乐之府,乐府之"乐"涵盖了"诗",我们可侧重诗的研讨,但研究乐府应充分考虑乐的整体存在。哪些属于仪式为用,哪些属于非仪式为用;乐涵盖了哪些体裁、题材和技艺形式,以辨析国家用乐理念和机构乐人承载之变迁的深层内涵。在这种意义上《乐府诗集》是仪式用乐和非仪式用乐之乐语的集合体。
项阳
关键词:历史语境
“礼乐文明”的困惑被引量:11
2015年
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有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之论,但对礼乐文化、礼乐文明的内涵却见仁见智,有以文化模式论,有以文化体系论,不论何种认知,都不能脱离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礼和乐。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于国家意义上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具有体系化、等级化、多类型、多风格的特征,以礼仪用乐的诸种形态诠释礼乐观念、礼乐思想、礼乐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言说礼乐,首先是依礼制有仪式诉求,据礼制仪式类型设计乐制类型形成整体意义,以彰显乐之多功能性存在。当礼制仪式用乐理念固化,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时段不同会有所差异,但三千载一以贯之存在当无疑义。探讨礼乐思想、礼乐观念、礼乐制度、礼乐文明,我们既要从礼、礼制、礼制仪式的整体进行把握,又要从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的对应,从礼乐形态、礼乐本体、与礼乐相关的制度等层面进行认知。在礼乐意义上,这礼与乐为并置互融关系,不如此会导致礼乐概念的泛化,甚至以礼代乐。中华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均有依不同仪式类型用乐的理念,从国家到民间都有仪式用乐诉求,周公开创的国家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成为后世圭臬并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项阳
关键词:礼乐文化礼乐文明
中国音乐学史论并举学术道路的开创及当下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中叶以来,"音研所"杨荫浏、黄翔鹏等学术前辈将中国音乐史学与传统音乐活态深层挖掘并举的研究理念,引领了群体性的研究实践,使得中国音乐学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建构中国音乐学需既把握历史,又梳理活态,厘清当下活态存在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如此方能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当下学界应沿着这种史论并举的学术传统在继续开拓前行,更好地认知和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
项阳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
礼俗·礼制·礼俗——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被引量:11
2017年
中国语言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同一词语在不同时段内涵有着差异性,礼俗仪式用乐即如此。本文从华夏文明"国家"确立前后以及清代雍正禁除贱籍前后两个历史节点把握礼俗仪式用乐与礼制仪式用乐的关系。前一节点重在部落氏族方国阶段乐从俗到礼俗、进而与国家礼制相须为用的过程,形成了影响中国三千年礼制仪式用乐的主导脉络;后一节点重在雍正禁除贱籍导致国家礼制仪式用乐向民间礼俗仪式用乐的转化过程,辨析曾经的官属乐人由于生存方式改变导致其承载与国家礼制仪式相须为用的乐向民间礼俗转化,这对传统国家礼乐文化下移造成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地方官府官属乐人承载的国家礼制仪式及其用乐为民间礼俗所接衍逐渐"俗化"。当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存在的民间礼俗仪式用乐无论其观念、形式乃至音乐本体都可显现礼乐文化大传统的存在。应考量传统仪式用乐理念在当下国家意义上如何前行,中华礼乐文明如何具有发展动力。承继历史上礼乐文化大传统的民间礼俗仪式用乐当下以"小传统"存在,彰显当下主流社会中礼乐文化整体观念的缺失。
项阳
关键词:礼俗礼制文化认同
民歌认知续论——对花儿等歌种创承机制的相关思考被引量:12
2015年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多民族、多省市自治区的一种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由于区域人群民族、方言、习俗等多方面差异,同为花儿却形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区域音调,这些音调都归于花儿种属。学界认定花儿是为民歌类下山歌的一种,但深入辨析之时我们发现,既有民歌分类难以相对准确把握这其中的内涵,花儿兼具小调的某些特征,即区域性音调在各自区域由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主导性创承,由此引发对民歌类分的再思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应重花儿在民间创承机制的把握,努力改变创作与演唱分离的状况,意在培养歌手把握经典性作品与区域音调之时的再创造能力。还应加强花儿与民间礼俗关系的研究,让真正意义的民歌手回归或称适应这种文化土壤。当下民歌手从生成机制上与花儿民间创承机制的传统渐行渐远,这显然不利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持续性健康发展。
项阳
关键词:花儿
从王侯之颂到平民之颂被引量:3
2015年
"颂"之音声体裁在西周时期出现,用于高端祭祀仪式,体现人们对大自然敬畏,对尊者崇拜,对逝者缅怀等诸多情感。颂由吉礼祭祀仪式所生发,其特征是在礼制仪式中以乐表达,由于其时尚未发明乐谱与舞谱,《诗经》记录颂的文字部分,但不能忽略颂作为歌唱形态以及在仪式为用。《诗经》三颂为王侯之颂,彰显高端。随着历史演进,颂既有与仪式相须为用,亦有脱离仪式为用,诸如当下歌唱体裁之颂歌,亦独立成文学体裁样式。在山西临县的葬礼、庙会仪式中礼生承载的音声样态竟然与两周之颂的整体特征相吻,差异为对象以及内容的变化以及曲调的市井性,这是将国家高端礼制仪式为用接衍为民间礼俗仪式为用,以平民之颂活态存在。我们通过对临县丧礼仪式的考察辨析,把握颂这种形态的当下样貌,并借助该活态样本"复原"历史,以认知颂之深层内涵。汉魏以降曾有过挽歌体裁,在下以为临县丧礼仪式中的演唱形态虽与挽歌有关联,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颂的接衍。
项阳
关键词:乐语歌诗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学实践被引量:7
2019年
历史人类学抑或历史的民族音乐学历史人类学,是在文化人类学基础上引入历史学研究理念,以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综合视角观察研究对象的学术方法论。文化人类学原本侧重解析共时性存在的文化现象,引入历史学视角和研究方法,考量诸种文化现象的历时性存在.
项阳
关键词:乐籍制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民间礼俗中国音乐学音乐本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