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27)

作品数:13 被引量:12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圣云许双喜翟晨阳史利江顾筱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福祉
  • 3篇城市
  • 2篇低碳
  • 2篇低碳发展
  • 2篇演进
  • 2篇碳排放
  • 2篇网络
  • 2篇网络结构
  • 2篇民生
  • 2篇民生福祉
  • 2篇竞争力
  • 2篇绩效
  • 2篇AHP模型
  • 2篇常态
  • 2篇长江
  • 2篇城市群
  • 2篇ENTROP...
  • 1篇动态演进
  • 1篇研究文献综述
  • 1篇一体化

机构

  • 13篇南昌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13篇王圣云
  • 3篇许双喜
  • 2篇史利江
  • 2篇翟晨阳
  • 1篇吕晞
  • 1篇傅春
  • 1篇魏博通
  • 1篇廖纯韬
  • 1篇黄敏
  • 1篇张新芝
  • 1篇顾筱和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祉研究文献综述被引量:8
2014年
国内外自开展对福祉的研究以来,学者们对福祉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有价值的探索。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对福祉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福祉研究的深入发展。基于此,未来福祉的研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福祉的概念框架和理论研究;拓宽福祉研究的视角,综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展开福祉的跨学科研究;福祉研究方法向系统化、定性定量化、综合化方面拓展。
占少贵王圣云傅春
关键词:福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民生福祉导向下的中国中部地区低碳发展竞争力评价——基于AHP-TOPSIS模型的实证被引量:8
2014年
在碳约束下提升区域竞争力是中部地区低碳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区域低碳发展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在碳约束下持续提高碳排放绩效、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提升居民福祉的能力。基于AHP-TOPSIS组合评价法对中国中部六省低碳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湖南省综合竞争力最强,江西省次之,山西省最弱,湖北省次弱,河南、安徽两省居中。中部六省低碳发展竞争力的驱动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山西省低碳发展竞争力主要由产出竞争力驱动,江西省由基础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驱动,安徽省主要由效率竞争力驱动,湖北省由潜力竞争力和产出竞争力驱动,河南省主要由基础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驱动,湖南省低碳发展各子竞争力之间相对均衡发展。
王圣云廖纯韬许双喜黄敏
关键词:民生福祉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被引量:36
2016年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动和引领长江中游地区乃至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应用社会网络方法,对1990、200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1990年,武汉市与长沙市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态尚不完备,多数城市游离于网络之外,呈现一种稀疏网络空间结构,分别以武汉市和长沙市为中心形成两个星形城市小群体,构成的线型空间结构;(2)200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日趋完整,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密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南昌市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其中;(3)2012年,南昌市由节点城市升级为中心城市,城市群网络异质性降低,网络扩散更为均匀,空间联系效率整体提高。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直接和成熟;(4)加强城市之间的直接交流联系,以共享目标引导城市群网络构建,走跨省区城市集群联合发展道路,发展多中心网络结构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崛起的关键。
王圣云翟晨阳顾筱和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竞争力网络结构
中国区域人类福祉的产出绩效与模式演进:1990-2010被引量:3
2016年
区域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类福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实现人类福祉最大化,是提高人类福祉产出绩效的核心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碳排放敏感性人类福祉指数(HWI),应用四象限图等方法,对1990-2010年中国区域人类福祉的产出绩效与结构模式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199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人类福祉水平快速提升,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梯度递减空间格局。由于中、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福祉与社会福祉得分增速较快,我国人类福祉整体趋向区域均衡发展;(2)我国社会福祉在人类福祉中的占比远高于生态经济福祉,且生态经济福祉比重整体趋于降低,社会福祉比重整体趋于提高;(3)我国人类福祉结构模式经历了"低人类福祉不协调型→生态经济福祉先导型→人类福祉协调型"的动态演进过程,但在2010年东北、西部地区却退回生态经济福祉滞后模式;(4)大致以1999年为界,之前我国四大区域生态经济福祉提升快于社会福祉,之后生态经济福祉稳步不前,而社会福祉大幅提升;(5)199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人类福祉的碳绩效在降低中呈趋同演进态势;经济发展的碳绩效整体降低,1999年以后降幅尤为明显;经济发展的福祉产出效率整体趋于递减。
王圣云
关键词:模式演进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空间差异演化与要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重新计算人类发展指数(HDI),应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对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演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1)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整体得到明显提升,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全球七大区域间的HDI差异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非均衡的主要特征,但其对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区域间与区域内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整体趋于均衡。(2)全球七大区域内部HDI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非洲与大洋洲区域内国家间的HDI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北美洲、欧洲(除东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区域内部的HDI差距较小且比较接近,东欧区域内部的HDI差距最小。(3)全球各国之间的教育指数差距最大,收入指数差距次之,健康指数差距最小。健康指数得分最高,教育指数增速最快。教育指数的不平衡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教育进步对HDI空间差距缩小的贡献率最高。(4)全球HDI空间差异演化主要由集中效应引起,即全球HDI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健康、教育与收入指数自身的非均衡性。集中效应促进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缩小,结构效应则扩大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的鸿沟。
王圣云翟晨阳
关键词:泰尔指数
民生福祉导向的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民生福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落脚点。人口质量与居民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谐发展构成了区域社会发展的辅护条件,区域社会发展是"主辅"机制协同作用下民生福祉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基于民生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测评框架和指标体系,对1990—2011年("八五"初到"十一五"末)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发现:1990—2011年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稳步推进,尤其是2006年之后进程大大加快;"十一五"末中部六省社会发展差异趋向扩大,而东中西部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相对缩小;"十一五"末中部六省人口质量、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谐发展五个社会发展维度之间趋向均衡发展;1990—2011年,中部地区人口质量呈增长态势,居民生活水平整体呈现更快增长势头,"九五"时期改善尤为显著。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提升态势,社会保障水平除了山西、安徽为负增长外,中部其他省份均为正增长;中部地区推进社会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走一条以社会发展质量为核心的发展型福祉提升之路。
王圣云张新芝
关键词:福祉动态演进
中国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时空分异被引量:8
2016年
为建立碳排放敏感性人类福祉指数(HWI),运用LMDI方法对全国、区域及省区层面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不断提高,正向世界高人类福祉水平推进,但2005年以后人类福祉提升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越来越大;2在1980-2010年期间的中国人类福祉提升中,2000年以前由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共同驱动,2000年以后则以经济效应驱动为主;3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生态效率等因素共同影响中国区域人类福祉演变趋势。其中,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而生态效率效应则是主要的抑制力;从四大区域来看,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是东部地区提升人类福祉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提升人类福祉的核心驱动力;4中国人类福祉变化驱动效应可归纳为4种区域模式。其中,上海是技术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江西、湖南、四川、甘肃是经济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北京是"生态效率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其他省区主要是"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5中国应实施兼顾降低碳排放和提高人类福祉的低碳人文发展战略,着力扭转生态效率因素的减量效应;逐步改变经济效应为主推动人类福祉提升的驱动模式,构建人类福祉可持续提升的多元驱动模式。
王圣云
关键词:碳排放时空分异
中部经济崛起度动态评估与新常态下促进崛起的战略对策被引量:6
2016年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文章构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应用Entropy-AHP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测评和动态比较分析,并对2015年、2020年中部经济崛起趋势进行组合预测。研究发现:"七五"末至"十二五"初,中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N"字型折线增长态势,尤其在"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态势更为稳健,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增长率的省级差距趋向缩小;与广东相比,2015-2020年中部六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率普遍偏低,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增速将快于贵州,山西、江西则可能面临被贵州追赶的潜在威胁。
王圣云许双喜
基于人类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碳排放绩效与效应分解被引量:5
2014年
碳排放绩效是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测度展开,关注经济产出的碳排放绩效.基于人类福祉是研究碳排放绩效的新视角.首次提出碳排放绩效的概念框架及图解,据此构建了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评估模型,应用LMDI 分解法建立了碳排放绩效的效应分解模型,对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及其效应进行研究发现:(1)1990 年~2008 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先增后降;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与碳排放绩效整体上均呈递减趋同态势.中部地区人类福祉碳排放绩效的省际差距整体上趋向缩小;(2)1990 年~2008 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的总效应波动较大,驱动效应和抑制效应交替出现.经济福祉绩效效应整体递增,由抑制效应向驱动效应演进,呈现趋同趋势;(3)中部六省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主要由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决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碳排放绩效总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福祉的碳排放绩效效应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绩效效应和人类福祉的经济绩效效应两种效应的叠合.
王圣云史利江许双喜
关键词:低碳发展碳排放绩效LMDI分解法
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省区差异及推进策略——基于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和层次分析法对中部六省城乡一体化的演进及差异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城乡一体化水平都是上升的,但同时也出现了各省城乡一体化收敛的态势。湖北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江西、安徽,河南由于上升速度较快,超越了湖南,山西虽然上升速度最快,始终居于末位。不同省份在城乡一体化的五个维度上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发扬自身的优势,努力补齐短板,缩小和先进地区的差距,是每一个省份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关键。
魏博通王圣云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市农村中部六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