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17) 作品数:3 被引量:49 H指数:3 相关作者: 林邦慧 白武明 陈祖安 程旭 王运生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孕震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2009年 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及断裂带东侧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坚硬地壳阻挡的影响,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速度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现今构造块体边界断层上表征剪应力及法向应力等综合影响的危险度分布.结果表明,上、中地壳层危险度分布中危险度较高的地段多数与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七级以上大震区域基本一致.包括2008年汶川8.0级等大震的发震断层.通过分别对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的两种不同构造格局进行试算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分层与物性明显变化对汶川大震的孕育发生均起了关键性作用.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强度分布图可见,高原东部整个边缘地带均接近应变率强度的陡变带.其中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西侧应变率强度是东侧的近4倍,而且断裂带东侧应变率强度等值线衰减比西侧快.反映了汶川大震逆冲型发震断层地区独特的特征.此外,由计算得到的应变能密度分布图可见,龙门山断裂带在上、中地壳层中均位于宽度相同、其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在上地壳层这个带的东西两侧则是应变能密度较低的地区,而在中地壳层,其强度在断裂带东侧逐渐向东衰减,西侧应变能密度高,而东侧应变能密度较低.表明在印度板块强烈推挤作用和高原各构造块体相互制约及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特殊构造环境中,高原地壳物质向东水平运动,受到龙门山断裂带东侧介质刚性强度较大的四川盆地阻挡,使得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在大震前已积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 程旭 王运生关键词:汶川地震 孕震机理 青藏高原 龙门山断裂带 小尺度地幔对流和大陆造山 <正>由于热传递机制的差异,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密度要大于在绝热温度梯度和压力条件下同样深度地幔物质的密度。这样从力学上就存在重力的不稳定,上部物质的密度要大于下部物质的密度。如果在足够大的扰动作用下,这种重力不稳定将会进一... 白武明 陈祖安 黄晓葛文献传递 2001年8.1级昆仑山大震破裂过程及对2008年汶川8.0级大震孕育发生影响的研究 本文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块体边界)与有限元(块体内)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其东侧四川盆地,鄂尔多斯块体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环境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 程旭 王运生关键词:构造块体 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发生印证了之前的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正>自2008年以来,作者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块体边界)与有限元(块体内)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其东侧四川盆地,鄂尔多斯块体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环境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 程旭文献传递 岩浆驱动下裂纹亚临界增长及其岩脉起始运移的分析 <正>1.引言上地幔部分融溶区域产生的岩浆通过反应和渠道流动上升到地壳岩浆室。随着岩浆室压力增加,岩浆可能喷出岩浆室,并通过岩脉的形成和运移,最终传播到地球表面。岩脉是充满岩浆且垂直于它顶端最小压缩应力传播的拉张断裂。目... 陈祖安 靳志和 白武明文献传递 1997年玛尼地震对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DDA+FEM方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08年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1997年玛尼7.9级大震的发生过程,研究大震引起研究区各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特征.(1)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位错大约7m;(2)深部位错面上位错分布与用地震波资料震源反演的结果类似;(3)最大差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4)地表垂直位移表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计算模拟得到了玛尼地震发生引起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各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表明玛尼大震的发生除了使其发震断层的两端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力进一步集中外,位于上地壳层上东昆仑断裂中段的2001年昆仑山8.1大震(H=11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2MPa,位于中地壳层上喀拉昆仑断裂带中的2008年改则6.9级地震(H=30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也增加约0.7MPa,可见这两个已接近破裂强度地段的失稳对发生大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作者发展的三维DDA+FEM方法能有效地用于大震活动与各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关键词:数值模拟 A perturbation solution for dyke propagation in an elastic medium with graded density We present a perturb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teady-state propagation of a dyke from an over pressured ... 陈祖安 S.E.Johnson关键词:OVERPRESSURE 文献传递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block system In this paper,the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combined with 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 + FEM) t... Zuan Chen~(a,c,*),Banghui Lin~b,Wuming Bai~a,Xu Cheng~a,Yunsheng Wang~c a Key Laboratory of the Study of Earth’s Deep Interior,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b 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ese Seism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81,China 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文献传递 2001年8.1级昆仑山大震破裂过程及对2008年汶川8.0级大震孕育发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块体边界)与有限元(块体内)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其东侧四川盆地,鄂尔多斯块体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环境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及断裂带东侧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坚硬地壳阻挡的影响,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速度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相似.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2001年昆仑山大震的破裂过程;研究大震引起各构造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特征,特别是对2008年汶川大震发震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昆仑山大震发震断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错距约4.5 m,最大应力降约18 MPa.计算获得大震释放的主压应力场图像,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大震发震断层垂直面上位错等值线图及大震引起垂直位移变化三维图分别与大震的震源机制,地表破裂带同震位移分布,GPS同震位移图及地震波反演和GPS反演的结果总体上均比较相近.(2)计算获得的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分布具有不对称特点,大震发震断层南侧变化梯度明显大于北侧.(3)模拟计算得到大震引起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0.016 MPa(上地壳层).昆仑山大震破裂过程是在东昆仑断裂带其发震断层上发生的左旋走滑错动,引起东昆仑断裂带南侧巴彦喀拉块体进一步东扩和一定规模的变形,并受到该块体东侧四川盆地较硬地壳的阻挡,使得块体东边界断层中低倾角的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变能积累增强.可以认为这一破裂过程对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发生逆冲型失稳起了促进作用.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 程旭 王运生关键词:构造块体 数值模拟 1997年玛尼地震对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DDA+FEM方法数值模拟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Λ+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