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9D005011000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友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从“神圣祭坛”到“世俗歌场”——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仪式在戏曲生成中的作用
- 2010年
- "戏曲"并非一个单质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和丰富的外在形态的历时存在的文化范畴。它不是某一剧种的具体称谓。
- 陈友峰
- 关键词:宗教仪式人类学视野方相氏
- “宗教礼仪”与“模仿性表达”——兼论形成戏曲的双重因素及其对戏曲审美形态之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单一路径演进的结果,而是宗教性因素和世俗性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模仿"从本质上讲,是现实主体对自己所身居世界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和阐释,是人类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模仿"的核心及其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是"装扮"和"表演",它与宗教行为活动层面的"仪式",在戏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时空观念,是"时间主导下的循环型的时空观念",在此文化土壤中孕生或受其文化精神影响的原始宗教和少数民族宗教的时空观念亦多如此。这一时空观念对戏曲审美机制和审美形态的形成,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规定着戏曲艺术的未来走向,发挥着文化基因的作用。
- 陈友峰
- 关键词:戏曲艺术
- 循环的“时空观念”与“观念化”的舞台时空——论传统文化与原始宗教的时空观念及其对戏曲审美形态之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任何区域情境和历史情境中形成的"时空观念",均蕴含着历史主体的现实经验和情感生命,其中所谓的"时空"是一种与现实物理时空迥然有别的主体性的时空。中国传统文化和原始宗教文化中的时空观念,是时间主导下"循环型"的时空观念。这一时空观念的形成与其所处的亚细亚独特区域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历史性形成的农耕文明有着密切关系。它促使戏曲艺术形成了"观念化"舞台、流宕不羁的艺术时空、虚拟假定的艺术风格、景随人迁的表演原则和以少胜多的艺术精神,对戏曲的内部机制和深层结构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 陈友峰
- 关键词:中国戏曲审美机制艺术形态
- 从“模仿性”表达到“叙述性”渗入——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戏曲艺术的生成
- 2010年
- 戏曲属于由语言、符号构造而成的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具有结构和意义的世界,它产生于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以"装扮"和"表演"为核心的模仿性表达。戏曲在生成过程中受到现实存在的"世俗性因素"和"宗教性因素"双重影响,它们为戏曲的生成提供了诸多"技艺单元"和"艺术元素",却未能使其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具有强烈叙述性的讲唱艺术的融入促使了戏曲艺术的最终生成。戏曲生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以"装扮"、"表演"为核心的模仿性表达与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叙述性表达有机融合的过程。就是人类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成为戏曲孕生的文化基因并决定了戏曲未来走向。
- 陈友峰
- 关键词:中国戏曲原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