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W064)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江腊生程丽华龚祝义更多>>
相关机构:九江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4篇诗歌
  • 4篇文学
  • 3篇当下
  • 3篇农民
  • 3篇进城
  • 3篇打工诗歌
  • 2篇代言
  • 2篇原生态
  • 2篇农民工
  • 2篇农民工进城
  • 2篇民工
  • 2篇观照
  • 1篇代文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心态
  • 1篇虚构
  • 1篇虚静
  • 1篇虚心
  • 1篇延安文艺
  • 1篇意象

机构

  • 9篇九江学院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江腊生
  • 3篇程丽华
  • 1篇龚祝义

传媒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生态的经验书写与代言式的群体情绪——论“打工诗歌”的美学向度被引量:1
2010年
历史进入1990年代,“打工”成为中国礼会的一个主题,“打工诗歌”也因此激起了一番新的文学感动。一些打工者以直面生活的勇气诉说着打丁经历曾经遭受的歧视与压抑,通过自己的诗歌吟唱表达他们的情感欲求、精神寄托和生存状态,以赤裸裸的原生态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涌动着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郑小琼的《打丁,一个沧桑的词》、罗德远的《蚯蚓兄弟》、徐非的《一位打工妹的征婚启事》、
江腊生
关键词:打工诗歌原生态向度美学代言
焦虑体验与新时期文学的审美诉求被引量:2
2016年
百年中国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普遍性的焦虑体验。它与传统的忧患意识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既展示了新时期文学的存在状态,也生成了文学史内部人的观念。政治与人性、欲望与消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焦虑,产生了新时期文学内部的价值张力,也在不同层面体现了复杂多元的审美诉求。
江腊生程丽华
关键词:焦虑忧患审美诉求
当下农民工书写的城市想像
2014年
城市想象是当下农民工进城的最大驱动。物质性的城市具象、性感的城市女性和城市身份构成了农民工书写中城市表达的主要载体,或充满诱惑,或悲情化处理,直接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农村与城市的物质与精神错位。
程丽华江腊生
现代文学中的农民工书写
2014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乡土小说作品不仅展示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写出了他们在城市谋生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痛苦,体现了作家对进城农民的悲悯情怀和道德批判意识,直接影响了当下的农民工书写。
龚祝义江腊生
关键词:现代小说进城农民悲悯情怀
知青写作与农民工书写——延安文艺的两种结缘方式被引量:1
2012年
延安文艺思想一直贯穿在当代文学之中,成为当代文学或隐或现的精神脉络。它所体现的崇高政治理想和英雄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从"文革"中走过来的广大知青与他们的文本理想与激情。这与广大知青生活自身体痛感体验相结合,构成了知青文学的精神品格和文本焦虑。延安文艺确立的革命伦理,在打工文学身上得到了新的继承。进城农民工生存境遇与城市想象的落差,造成这些作家强烈的道德焦虑和价值焦虑,内心发出的朴素的阶级论,正好续接了曾经的革命意识形态,以一种强烈的抗击精神来面对一个外在的城市世界。因此,农民工书写的叙述伦理很大程度上源于民间最为原始的道德义愤和曾经影响深刻的延安文艺的革命伦理。
江腊生
关键词:延安文艺
“打工诗歌”的审美观照被引量:3
2010年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书写原生态的打工生活情状与生存体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诗歌以素朴的语言营造了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意象,但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群体情绪的倾泄,也阻滞了诗歌向人性纵深之处的思考。
江腊生
关键词:原生态
虚静·虚构·虚心--农民工书写从现实生存到诗意存在
2014年
城乡冲突是当下农民工书写的重点。随着现代化的大步推进,城市对乡村资源的掠夺在一天天加剧,乡村生活质量在貌似红火的现代化中不断与城市拉开差距。从个体上看,农民工进城,为的是谋求发财致富,却连个人身份都无法认同;从社会发展看,农民工进城,为的是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却处处遭遇城市文化机制的压抑与阻碍。在这些城乡冲突的语境下,文学呼应了自古以来针砭现实,为民呐喊的精神传统,将现实主义文学作了最直接、最原始的当下阐释。
江腊生程丽华
关键词:农民工进城诗意存在现实主义文学虚心虚构
亲历经验的书写和愤怒情绪的泼洒——当下打工诗歌的意象阐析
2010年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通过各种原生态的意象书写记录当下打工生活情状与疼痛经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这些诗歌意象提供了打工生活的直观和丰富,也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愤怒情绪的泼洒,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诗歌意象的美学思考。
江腊生
关键词:打工诗歌意象
当下农民工书写的叙述心态
2013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三农”问题愈显突出,吸引众多文学创作者重新关注乡土,关注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描述农民进城打工的生活状态,呈现出当下社会的文化心态:一方面体现了当下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造成了城乡文化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存在价值,尤其是底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力度在不断提升。这些文化心态渗透在作家文本中,形成了当下农民工书写中与众不同的叙述心态。
江腊生
关键词:文化心态社会经济文化文学创作者
底层见证与超越——郑小琼诗歌的整体观照被引量:2
2012年
谈论郑小琼的诗歌创作,总是有些艰难。近年来,各大媒体总是将郑小琼归到打工诗人、80后的创作等范畴,这大概是出于郑小琼本身的身份与年龄的缘故。她以打工生活亲历者的身份,原生态地书写了底层打工者的在场体验与精神疼痛,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让我们窥见一个广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真实生活和心理状态。但仔细阅读文本,却发现郑小琼的诗歌创作不仅仅记录下一个中国特色时代的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心路历程,更重要的是其中青春的激情流淌与存在的理性思考。其中,不仅有个人身体、物质层面的书写,也有国家政治、历史层面的呈现。郑小琼的诗歌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打工者生存的空间与心灵世界,又扩大到社会政治与历史层面,承载了传统诗歌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个体情绪与思考。
江腊生
关键词:诗歌创作整体观照打工生活农民工进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