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140)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谢益民杨海涛姚兰曲音波赵建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篇稻秆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蒸煮
  • 1篇蒸煮过程
  • 1篇植物纤维
  • 1篇纤维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硫酸盐法
  • 1篇硫酸盐法蒸煮
  • 1篇酶水解
  • 1篇木素
  • 1篇木素-碳水化...
  • 1篇木质素
  • 1篇秸秆
  • 1篇结晶度
  • 1篇活性剂
  • 1篇比表面
  • 1篇比表面积

机构

  • 3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杭州机电设计...

作者

  • 3篇姚兰
  • 3篇杨海涛
  • 3篇谢益民
  • 2篇赵建
  • 2篇曲音波
  • 1篇杨五峰
  • 1篇郑兴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木质素结构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素吸附纤维素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石油以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出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石油的代替能源。
姚兰赵建谢益民杨海涛曲音波
关键词:木质素表面活性剂纤维素酶
稀酸预处理改善玉米秸秆酶水解性能的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探讨在稀酸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提高纤维素转化率的机制,利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FT-IR、XRD、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在形态学和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在经过稀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其纤维素转化率有较大的提高,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g∶mL),1.00 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从31.88%提高到95.74%。XRD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结晶度有所增加,从原料的37.8%增加到58.7%,但是当预处理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晶度没有较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58%。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在稀酸预处理后,原来的光滑表面变得粗糙、多孔,这样的表面有利于纤维素酶与玉米秸秆的接触,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程度的增加,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1.00 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从0.329 m2/g增加到2.878 m2/g,这都有利于改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作用,增加纤维素转化率。
姚兰赵建谢益民杨海涛杨五峰曲音波
关键词:玉米秸秆结晶度比表面积
同位素标记法用于植物纤维中LCC蒸煮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植物纤维原料中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ignin-carbohydrate complexes,LCCs)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向天然植物稻秆中投入带13 C同位素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苷,用Bjrkman的方法将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从稻秆粉末中分离出来,结合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的液态13 C NMR检测分析发现木素与糖类主要是通过苯甲醚键、酯键和缩醛键连接。其中,在LCC中木素的主要结构为β-O-4结构。将分离出来的带标记的LCC模拟硫酸盐法蒸煮,分离得到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硫酸盐木素。通过对天然稻秆LCC硫酸盐木素和稻秆LCC硫酸盐木素-[α-13 C]的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13 C NMR分析,证实了在稻秆LCC硫酸盐蒸煮后,产物中还存在少量以苯甲醚键和缩醛键连接的LC结构。另外,所得硫酸盐木素主要以β-O-4结构为主,含有少量的β-β、β-5和β-1结构。
杨海涛郑兴姚兰谢益民
关键词: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硫酸盐法蒸煮稻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