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32)

作品数:25 被引量:181H指数:8
相关作者:于湘友王毅潘鹏飞杜欣欣宋云林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脓毒
  • 11篇脓毒症
  • 5篇休克
  • 5篇亚甲蓝
  • 5篇脓毒症大鼠
  • 4篇术后
  • 4篇重症
  • 4篇降钙素
  • 4篇降钙素原
  • 3篇通气
  • 3篇脓毒性
  • 3篇清除率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呼吸机
  • 3篇ICU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降钙素原

机构

  • 2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于湘友
  • 14篇王毅
  • 6篇潘鹏飞
  • 5篇杜欣欣
  • 4篇宋云林
  • 3篇郗晓婧
  • 3篇戴成
  • 2篇高云
  • 2篇柴瑞峰
  • 2篇杨春波
  • 2篇李颖
  • 2篇马燕
  • 2篇马龙
  • 1篇徐恩洁
  • 1篇王齐国
  • 1篇拜合提尼沙吐...
  • 1篇艾尔肯
  • 1篇吴昊
  • 1篇汪永新
  • 1篇郭驹

传媒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新疆医学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3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甲蓝对不同时期脓毒症大鼠心、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MB)在大鼠脓毒症不同时期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两组再分别分为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亚甲蓝组(MB组),每组8只。使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在早期(造模后10h,早期组)与晚期(造模后20h,晚期组)分别给予MB 10mg/kg治疗,10~12h后测量大鼠血压、血气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取心、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CLP组和MB组大鼠的血压在脓毒症不同时期均较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和MB组的MAP变化值在早期及晚期和S组比较变化幅度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和MB组的酸碱度(pH)在脓毒症晚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pO2)在脓毒症不同时期均较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和MB组在早期和晚期的NO值均较S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MB组和CLP组比较,NO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CLP组心、肺损伤较S组严重。晚期CLP组心、肺损伤较S组和早期CLP组严重。MB治疗后未明显改善损伤。结论 MB可明显改善脓毒症晚期大鼠的低血压,MB对脓毒症各期血气值影响不大。脓毒症不同时期使用MB治疗对组织损伤程度影响不大。
王毅郗晓婧于湘友
关键词:亚甲蓝脓毒症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微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脓毒症模型采用CLP法进行制作,小、中、大剂量治疗组大鼠模型制作完成后,分别将右美托咪定以2.5μg·kg^(-1)·h(-1)、5μg·kg^(-1)·h(-1)和10μg·kg^(-1)·h(-1)的速度经尾静脉持续泵入。记录各组大鼠CLP术后1、3、5 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CLP后3 h动脉血气包括p 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细胞外液剩余碱、碳酸氢盐水平、总二氧化碳含量、氧饱和度及血乳酸水平,并计算24 h各组大鼠死亡情况。结果四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5、3.862,P=0.005、0.001)。与CLP组相比,小、中、大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在术后1 h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术后3、5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心率则在术后3、5 h开始降低(P均<0.05)。CLP组大鼠术后3、5 h的平均动脉压较1 h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小、中、大剂量治疗组大鼠术后3、5 h的心率均较同组1 h显著降低(P均<0.05),小、中剂量治疗组大鼠术后5 h的心率均较同组3 h显著降低(P均<0.05)。四组大鼠p H值[(7.27±0.07)、(7.17±0.08)、(7.12±0.07)、(7.13±0.07)]、二氧化碳分压[(38±8)、(72±21)、(77±24)、(83±16)mm Hg]、细胞外液剩余碱[(-9.7±3.9)、(-3.2±2.8)、(-4.7±3.4)、(-2.0±1.7)mmol/L]、碳酸氢盐水平[(17.4±3.3)、(25.0±2.7)、(24.7±4.2)、(27.1±1.7)mmol/L]、总二氧化碳含量[(18.6±3.7)、(27.1±2.8)、(26.9±4.9)、(29.6±2.1)mmol/L]、氧饱和度[(97.8±1.0)%、(97.2±1.5)%、(93.9±4.2)%、(94.4±4.0)%]及血乳酸水平[(94.45±4.01)、(0.63±0.66)、(0.63±0.43)、(0.45±0.38)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02、34.460、30.096、33.709、33.988、18.076、39.916,P均<0.05),而氧分压水平[(1
马燕拜合提尼沙吐尔地于湘友王毅宋云林
血清降钙素原及其清除率对自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及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自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自体肝移植术且术后转入ICU的32例受者,根据移植术后9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18例)和非感染组(14例)。收集受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第1至9天血清PCT值,计算肝移植术后第3、5、7、9天PCTc。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受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住院总时间和ICU留治时间。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术后第1、3、5、7、9天PCT值及术后第3、5、7、9天PCTc值。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Tc对受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受者术后第3、5、7、9天血清PCT值中位数分别为[13.27(6.25~26.85)]和[5.69(5.21~14.25)]、[20.57(15.65~35.25)]和[5.65(4.52~6.56)]、[25.88(20.36~42.65)]和[5.93(4.72~13.65)]、[30.31(22.21~50.36)]和[6.47(0.94~9.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6、-3.305、-3.400、-3.837,P均<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第7、9天PCTc中位数分别为-195%(-548%^-70%)和-23%(-93%~55%)、-223%(-645%^-89%)和-39%(-9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1、-3.153,P均<0.05)。肝移植受者术后第3、5、7、9天PCTc预测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CI:0.517~0.900,P<0.05)、0.778(95%CI:0.614~0.942,P<0.05)、0.813(95%CI:0.665~0.962,P<0.05)、0.829(95%CI:0.689~0.970,P<0.05)。术后第9天PCTc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截断值为-78.04%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3.4%。结论自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持续高水平的血清PCT值可能提示感染控制欠佳,连续动态监测PCT和PCTc对病情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阿地兰.艾尔肯王毅于湘友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降钙素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何去何从?被引量:5
2018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在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基于SIRS的脓毒症(sepsis)1.0定义[1]。
潘鹏飞张雄峰于湘友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INFLAMMATORYSIRS脓毒症
自动变流速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监测呼吸机报警次数,评估自动变流速(AutoFlow)在容量控制通气中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DragerEvita4呼吸机预计机械通气时间〉2d的48例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SIMV辅助应用AutoFlow,均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及芬太尼维持镇静Ramsay评分2~3分。记录呼吸机报警次数、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5d内呼吸频率(RR)、潮气量(V_T)、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镇静剂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64d(3756h),对照组78d(1812h),观察组86d(1944h);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d,M(范围)]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5)比2(1~28),P〉0.05]。所有患者共记录到23843次呼吸机报警,平均6次/h;对照组记录到17386次,平均9.6次/h;观察组记录到6457次,平均33次/h;观察组每小时的呼吸机报警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道压力报警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22(8~1068)比565(13~1898),P〈0.0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1—5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有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气胸发生,而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2例;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37.5%,P〉O.05)。结论AutoFlow可安全用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呼吸机报警的次数。
宋云林李颖朱叶苇窦清理艾尔肯柴瑞峰于湘友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报警
连续4年ICU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某院外科ICU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分离病原菌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结果 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检出病原菌3 454株,革兰阴性(G^-)菌占84.11%,革兰阳性(G^+)菌占14.50%,真菌占1.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检出率:2011—2014年分别为38.46%~73.33%、26.95%~37.06%。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20.00%);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两种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3.32%~37.16%);葡萄球菌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2011—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2.86%~61.2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6.96%~91.67%;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ICU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医生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应重视非抗菌药物感染控制策略。
朱肖萌刘瑶王毅郗晓婧于湘友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耐药性病原菌
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LR4及血清TNF-α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受体4(TLR4)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例COPD患者为实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乌司他丁治疗前后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同时,收集外周血血清,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实验组患者乌司他丁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在乌司他丁治疗前和治疗后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P<0.05)。此外,TLR4 mRNA与TNF-α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TLR4 mRNA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可能与慢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有关;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COPD患者炎症反应。
龙训辉王齐国杜岗李颖宋云林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单核细胞乌司他丁
亚甲蓝对脓毒症大鼠血压和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治疗脓毒症最优治疗剂量和最优给药时间及亚甲蓝对早晚期脓毒症大鼠动脉血压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模型。200只大鼠随机分为8h组和24h组,每组按给药剂量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术后每个亚组按分组时间分别注射亚甲蓝5、10、15、20、25 mg/kg体质量,得到最优给药剂量。140只大鼠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术后0、6、12、18、24、30、36h给予最优剂量,并得出最优给药时间。126只大鼠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7组,每组再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亚甲蓝组3个亚组,给予得到的最优剂量的亚甲蓝,测量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前后的平均动脉压。结果 8h组各亚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组各亚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甲蓝对不同时期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给药时间点的延长,脓毒症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24h后脓毒症大鼠中位生存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生存率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6~36h组脓毒症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0h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亚甲蓝明显增加12~36h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12~30h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甲蓝不会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的病死率产生影响,但可以延长晚期脓毒症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亚甲蓝能明显增加脓毒症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和对血管活性药的反应性。
戴成朱肖萌于湘友
关键词:脓毒症亚甲蓝盲肠结扎穿孔
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对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PCT、ESR、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质量指数、颅脑手术疾病种类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95.24%、80.95%、90.48%;对照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4.76%、14.29%、4.76%;两组血清PCT、ESR、CRP平均浓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ESR、CRP及PCT+ESR+CRP在诊断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0.95%、90.47%和95.61%;特异性分别为95.23%、85.71%、95.23%和89.37%。结论 PCT、ESR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对及时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瑶王毅于湘友
关键词: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
脓毒症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脓毒症是由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的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脓毒症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生率,Fleischmann C等[2]做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全球年发病率高达3100万例,其中严重脓毒症有1 940万例,住院死亡率约为17%。中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全国脓毒症有关的死亡率为66.7%[3]。国外研究统计表明,严重脓毒症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41.6%,且生活质量较差[4]。尽管脓毒症的预防及治疗手段不断更新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肖雅文王毅潘鹏飞滑晓莉于湘友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线粒体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脓毒性休克年发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