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3V04)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冯春雷陈雪忠黄洪亮张勋徐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选择性
  • 1篇鱼类
  • 1篇渔具
  • 1篇渔业
  • 1篇拖网
  • 1篇虾拖网
  • 1篇捕捞

机构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张勋
  • 2篇黄洪亮
  • 2篇陈雪忠
  • 2篇冯春雷
  • 1篇张禹
  • 1篇李灵智
  • 1篇徐国栋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鱼类行为研究在捕捞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9年
鱼类行为除了自身的摄食、生殖、呼吸行为外,还包括逃避敌害、洄游、集群等行为,同时鱼类行为也受到一些环境因子(如潮汐和水温)的影响。作者总结了鱼类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在捕捞实际中的应用,指出鱼类行为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根据不同鱼类的行为特点,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环境友好型渔具,从而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冯春雷李志国黄洪亮张勋陈雪忠
关键词:渔具渔业
桁杆虾拖网圆形分隔装置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在桁杆虾拖网中间一只网囊前部加装圆形分隔装置,并在装置上部开设逃逸口。装置的格栅倾角分别为30°、45°、60°,栅条间距分别为2.5 cm、3.5 cm和4.5 cm。在逃逸口上方装有网袋,用于收集逃鱼。对装配不同倾角和不同栅条间距的装置进行了试验,根据各个网次网囊和网袋的渔获组成和体长分布情况,分析装置的分隔效果。结果表明:在栅条间距为2.5 cm时,倾角越小,虾的通过率越低,但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虾的通过率也明显提高,当栅条间距增大到4.5 cm时,无论倾角如何,虾基本上可以通过格栅进入网囊;栅条间距在为2.5 cm和3.5 cm时,超过65%的扁平形鱼类被分隔出去,且通过率随倾角增加而提高,当栅条间距达到4.5 cm时,优势体长(150~200 mm)范围内的鱼约45%不能被分隔出去,仅当体长超过180 mm时,约70%的渔获可逃逸;侧扁形鱼类在栅条间距为2.5 cm时分隔效果明显,当栅条间距为4.5 cm时,优势体长(60~80 mm)内的鱼大多数都不能逃逸,仅当格栅倾角为45°时,体长大于110 mm的鱼类可以被分隔出去。试验证明,采用3.5 cm栅条间距和45°格栅倾角时,分隔装置的选择性效果较为理想。
冯春雷徐国栋黄洪亮张勋李灵智张禹陈雪忠
关键词:选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