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02)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赵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氮素
  • 3篇根际
  • 3篇分蘖
  • 3篇分蘖期
  • 2篇氮代谢
  • 2篇氮素代谢
  • 2篇溶氧
  • 2篇溶氧量
  • 2篇水稻分蘖
  • 2篇水稻分蘖期
  • 2篇根系
  • 1篇氮积累
  • 1篇氮素利用
  • 1篇稻田
  • 1篇低氧
  • 1篇低氧环境
  • 1篇氧浓度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自贡市农业科...

作者

  • 6篇章秀福
  • 6篇王丹英
  • 6篇徐春梅
  • 4篇陈松
  • 3篇计成林
  • 3篇赵霞
  • 2篇赵锋
  • 2篇张卫建
  • 2篇陈丽萍
  • 1篇陶龙兴
  • 1篇石庆华
  • 1篇谢涛

传媒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根际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养分吸收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秀水09和春优84为材料,利用在线溶氧仪(氧气、氮气调节)设置4个氧浓度(低氧,0~1mg/L;中氧,2.5~3.5mg/L;高氧,〉6mg/L,即饱和溶解氧处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用充气泵连续向水体中充入空气;CK,常规水培,不进行氧调节),研究根际氧浓度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养分吸收、积累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探讨根际氧浓度变化情况下两个水稻品种幼苗养分吸收、积累和根系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O2浓度正常水平(对照)相比,中氧处理增加两个水稻品种幼苗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秀水09分别增加30.30%、32.96%和32.46%;春优84分别增加7.01%、1.77%和9.17%;高氧处理减少两个水稻品种幼苗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秀水09分别减少35.35%、15.62%和17.76%;春优84分别减少43.95%,18.92%和21.34%。低氧处理增加供试品种的根冠比。中氧处理增加两个水稻品种的N、P、K、Mn、Mg和Ca的吸收累积总量,低氧处理增加其Fe、Cu和Zn的吸收累积总量。中氧处理增加两个供试品种幼苗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总根尖数和细根比例,降低幼苗粗根比例,有利于水稻幼苗对养分的吸收,使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同时,中氧处理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养分吸收、积累、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品种差异。
徐春梅谢涛王丹英陈松计成林章秀福石庆华
关键词:水稻营养元素根系形态
根际溶氧量对分蘖期水稻生长特性及其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根际溶氧量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及其氮素代谢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水稻生长及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的溶氧浓度。进一步完善水稻需氧规律、了解氧气在水稻生长中的作用,为中国中低产田——潜育性稻田的改良、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正式试验在2013年于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试验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营养液中添加双氰胺抑制硝化作用,控制营养液铵硝比约为1﹕1;供试材料为常规籼稻中嘉早17和常规粳稻秀水134;移栽行间距为15 cm,移栽后10 d进行不同梯度的氧处理,通过安装水体循环泵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营养液以控制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试验设置了对照(CK:氧气含量为0.3—2.5 mg·L-1)、中氧(MO:氧气含量为2.3—5.5 mg·L-1)、高氧(HO:氧气含量为6.5—8.0 mg·L-1)3个处理,处理时间为15 d。采用便携式溶氧仪(YSI550A,美泉,美国)测定营养液中溶氧量。【结果】(1)2个品种的根茎叶干物重及氮积累量均呈MO>HO>CK的趋势,并且MO处理与CK达到显著水平;(2)2个品种MO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根系数、根系吸收面积,叶片氮光合利用效率和分蘖数均显著高于HO处理和CK,增氧处理MO和HO最长根长显著高于CK;(3)和秀水134相比,中嘉早17对根际氧含量比较敏感。相对于CK,中嘉早17 MO处理根茎叶干物重和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HO处理,且HO处理的根数、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及总吸收面积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虽然秀水134增氧处理的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根叶氮积累量、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均显著高于CK,但MO和HO处理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4)两品种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根系和叶片之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两品种在3个处理间变化一致,MO处理两品种叶片氮光合利用效率显
赵霞徐春梅王丹英陈松陶龙兴章秀福
关键词:水稻分蘖期氮素代谢
持续低氧环境下铵硝混合营养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国稻6号(杂交籼稻)和秀水09(粳稻)为材料,研究了持续低氧环境下不同氮源处理(NH4+∶NO3-比例为100∶0和50∶50)对水稻苗期生长和氮素吸收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硝混合营养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国稻6号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较铵营养分别增加21.06%、26.01%和2.42%;秀水09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分别增加4.76%、25.68%和4.48%。不同基因型水稻在铵硝混合营养下氮素累积量增幅不同,主要是由于其生物量、氮素含量的增幅不同;铵硝混合营养可增强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力,促进水稻对NH4+和NO3-的同化利用,从而增加了氮素在植株地上部的同化积累。在本试验条件下,籼稻(国稻6号)与粳稻(秀水09)相比,前者在氮素吸收利用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赵霞徐春梅王丹英陈松计成林陈丽萍章秀福
关键词:低氧环境氮代谢氮积累
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关键词:水稻灌浆动态粒位
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根系发育基因型根系发育氮代谢
根际溶氧量在水稻氮素利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稻田淹水使水稻根际溶氧量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氮素的硝化、反硝化和矿化作用。改变土壤各形态氮素的比例,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本文从水稻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吸收利用、根际溶氧量对水稻氮吸收代谢的作用、根际溶氧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本课题近年来有关水稻氮氧互作机制的研究结果,对今后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赵霞徐春梅王丹英陈松计成林陈丽萍章秀福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