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071)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霍星王芳刘晶晶王国年李玄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趋化因子Fractalkine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4年
- 脑组织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生的关键是白细胞聚集并迁移至脑实质中。Fractalkine(FKN)作为脑中主要的趋化因子,具有黏附、趋化、调节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及神经保护等多重作用,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FK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石荷洁霍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趋化因子FRACTALKINE炎症
- 细胞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脑缺血一旦发生,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缺血脑组织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一组称为细胞因子的多肽调节物质在脑缺血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它们的表达时相性和作用各不相同。脑缺血引起TNF-α、IL-1、IL-6、IL-8、IL-10和FKN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进而触发有关损伤和修复的应答。这些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细胞因子能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着毒性或保护效应。探究它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确切作用将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现对几种关键的细胞因子综述如下。
- 王芳霍星王国年刘晶晶刘天琳
- 关键词:细胞因子脑缺血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 胸4~5椎间隙直视下硬膜外头端置管建立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大鼠模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经济、稳定、可靠的模型。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经胸4~5椎间隙,直视下向头端于硬膜外腔置入经拉撕等处理后的临床用硬膜外导管,采用椎旁肌肉缝扎导管,皮下隧道预留缓冲长度等方法固定导管。48 h后大鼠硬膜外腔注入美蓝100μL/kg,尸检鉴定模型成功和药液的分布范围。结果置管48 h后的成功率为85.8%,硬膜外腔的感染率为0,导管脱出几率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经胸4~5椎间隙直视下头端置管建立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并具有损伤小、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费用低及周期短等优点。
- 马新宇李玄霍星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连续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HTE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后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确定布比卡因HTEA的最佳浓度。 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组,6只)、CI/RI组(18只),再将CI/R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HTEA1组、HTEA2组,每组6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HTEA,经T4-T5间隙硬膜外导管给药,HTEA1组给予0.250%布比卡因,HTEA2给予0.125%布比卡因,SH组及C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术前10 min开始20 μl/h连续泵入,直至取材。术中记录大鼠MAP、心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DS),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对双侧海马进行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趋化因子Fractalkine (FKN)的表达。 结果与SH组比较,HTEA1组、HTEA2组及C组在缺血开始时MAP升高(P<0.05),再灌注时MAP降低(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心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S评分减低,存活细胞数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加,FKN表达增加(P<0.05)。与C组比较,HTEA1组与HTEA2组存活细胞数增加,凋亡细胞数以及FKN表达减少(P<0.05),MAP、心率和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A1与HTEA2两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比卡因HTEA可减轻大鼠CI/RI,两种浓度之间无差异。
- 石荷洁张中军李玄马新宇霍星
- 关键词:布比卡因再灌注损伤
- 利多卡因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胃癌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大于等于60岁,BMI20-25 kg/m^2,随机分为2组(利多组和对照组):利多组40例,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5 mg/kg/h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40例,给予同等剂量和同等用法的生理盐水。术中维持BIS值在40-60。术后两组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PCIA镇痛泵配法:两组均为芬太尼20μg/kg+生理盐水总量300 mL。观察并记录入室时刻(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手术开皮即刻(T_2)、开皮后半小时(T_3)以及出手术室时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术前1 d及术后6 h、1 d、2 d、3 d、7 d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术后评估并记录术后6 h、1 d、2 d、3 d及7 d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利多组术后6 h、1 d、2 d和3 d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利多组4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10.0%),对照组13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2.5%),利多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预防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
- 刘琳霍星牛芳芳刘天琳石荷洁
- 关键词:利多卡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