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827)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5
相关作者:江晓东徐家平胡凝杨沈斌刘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小麦
  • 7篇冬小麦
  • 6篇增温
  • 4篇反射光谱
  • 3篇小麦冠层
  • 3篇冠层
  • 3篇光谱
  • 3篇反射光
  • 2篇冬小麦冠层
  • 2篇一阶导数
  • 2篇一阶导数光谱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气候
  • 2篇冠层反射光谱
  • 1篇氮含量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冬小麦生产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机构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9篇江晓东
  • 3篇徐家平
  • 2篇杨沈斌
  • 2篇胡凝
  • 2篇李映雪
  • 2篇刘诚
  • 1篇张涛
  • 1篇曹畅
  • 1篇杨再强
  • 1篇万长健
  • 1篇王晓梅
  • 1篇张富存
  • 1篇张洁
  • 1篇韩小梅
  • 1篇常亮
  • 1篇周志龙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鲁西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明确不同气象要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该地区作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素,基于鲁西南地区50年的气象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气候变化趋势,运用布达格夫斯基连乘原理估算了研究区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以3.0mm/10a的平均速率增加,日照时数以112.05h/10a的速率呈极显著减少。近50年的光合、光温、光温水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22.6×104、17.6×104、7.4×104kg/hm2,其变化趋势分别为: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光温水生产潜力的总体减少趋势不明显。温度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负效应,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正效应,与温度相比,水分是制约鲁西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气候因子。
李瑞英任崇勇江晓东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气候变化
不同增温影响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研究
为了研究不同增温对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以徐麦31为供试品种,设置了2种不同的大田开放式增温处理:夜间增温2℃(T1)和白天温增2℃(T2),及不增温作对照(CK),研究采用Field ...
曹梅江晓东
关键词:小麦增温反射光谱
文献传递
昼夜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以扬麦13号为材料,采用开放式的田间增温系统对麦田进行不同增温处理(从出苗到收获),研究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全天增温(AW,全天冠层平均增温1.9℃)、白天增温(DW,白天冠层平均增温2.1℃)、夜间增温(NW,夜间冠层平均增温1.7℃)3个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W、DW、NW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均提前,AW处理下小麦提前时间最多,其次为DW处理,最后为NW处理;小麦各生育时期中,拔节期提前时间最多。3种增温处理下小麦株高基本大于CK,AW处理下小麦株高最高,这主要由于增温导致小麦生育时期提前,越冬期缩短,有利于小麦营养生长。AW处理下小麦LAImax值出现最早,这与日平均温度高低、昼夜温差大小等密切相关。DW、AW处理下小麦增产,NW处理下小麦减产。
石姣姣江晓东邱思齐
关键词:增温小麦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江苏南部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WOFOST模型模拟1980—2010年南京不同增温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0~2℃,增温使冬小麦发育期提前。出苗-开花期和出苗-成熟期增温,提前了冬小麦的开花期,但对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影响较小;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延长,冬小麦产量增加,以出苗-开花期增温2℃产量提高最大。开花-成熟期增温缩短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降低产量,以增温2℃减产幅度最大。
江晓东江晓东张涛杨沈斌
关键词:冬小麦增温WOFOST模型发育期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冬小麦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紫外线-B(ultraviolet-B UV-B,280-320nm)辐射增强20%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中国南京开展了2 a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耕作(耕深25 cm)、少耕(耕深10 cm)和免耕(土壤不耕作)3种耕作处理种植冬小麦,采用人工增加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辐射增强。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与常规耕作相比,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分别比常规耕处理作高1632.12和952.15 kg/hm2。从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来看,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从冬小麦籽粒灌浆中期开始,少耕和免耕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质量分数、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处理,MD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2种处理冬小麦的叶片衰老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冬小麦旗叶在籽粒灌浆中期及以后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和低的衰老程度,是其产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的原因。该文可为制定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的冬小麦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江晓东张洁杨再强胡凝张富存
关键词:光合作用保护性耕作冬小麦
不同筋力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光谱参数,分析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从拔节期到蜡熟期,扬麦1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高于徐麦31,在孕穗期两品种的差异最显著;LAI、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开花时达最大值,扬麦13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徐麦31,而LAI和叶片氮含量则低于徐麦31。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红边位置(λr)、红边幅值(Dr)与叶绿素含量,氮素反射指数(NRI)、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green)与叶片氮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RVI、NDVI可以反演LAI;λr、Dr可以反演叶绿素;NRI、VARIgreen可以反演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上光谱参数能反映小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时期可运用小麦冠层反射光谱进行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识别,孕穗期为最佳识别时期。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遥感识别提供依据。
江晓东石姣姣李映雪周志龙徐家平
关键词:小麦冠层反射光谱LAI叶片氮含量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设置开放式田间增温系统,研究了昼夜不对称增温、昼夜对称增温,昼夜不增温条件下对冬小麦麦田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且主要影响O-30c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称增温处理相比,不对称增温处理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增大,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降低,不利于小麦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江晓东苏海报王晓梅万长健韩小梅郝鸣驹
关键词:冬小麦蒸腾速率土壤含水率土壤贮水量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冬小麦花后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全球变暖具有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温度升高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也改变了其冠层的光谱反射特性。为了研究昼夜不对称增温对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在南京采用开放式田间增温系统,开展昼夜不对称增温的人工控制试验,利用FieldSpec Pro FR光谱仪测定了2个冬小麦品种扬麦15和徐麦31的冠层反射光谱,分析了冬小麦开花后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一阶导数光谱,比较了2种增温方式对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昼夜不对称增温处理(白天增温1℃,夜间增温3℃,T2)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的下降最为显著,且以开花期的冬小麦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降低幅度最大。昼夜对称增温处理(白天增温2℃,夜间增温2℃,T1)下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变化与T2处理后的变化相似,但其反射率降低幅度小于T2处理。在开花期,扬麦15在CK、T1、T2处理下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分别为0.70、0.61、0.55,而徐麦31在CK、T1、T2处理下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分别为0.65、0.60、0.52。由一阶导数光谱可以发现,T1、T2处理下,扬麦15红边位置由738 nm变为花后20 d的731和730 nm,俆麦31表现相同的规律。T1和T2处理也使得红边峰值下降,在开花期红边峰值下降幅度最大,且T2处理下降幅度较T1处理更大。与光谱反射率变化相对应,T1和T2均使2品种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显著降低,以T2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因此,昼夜不对称增温影响了冬小麦LAI、叶绿素质量分数、细胞结构和衰老程度,进而表现出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反射率的下降。
江晓东刘诚徐家平杨沈斌胡凝石姣姣
关键词:冬小麦反射光谱一阶导数光谱
夜间增温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生产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扬麦13和徐麦31为试验材料,采用开放的田间增温系统对冬小麦进行全生育时期夜间增温处理,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情景,探讨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夜间增温使冬小麦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且对偏暖年型的影响更为显著。夜间增温使冬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不利于穗粒数形成,同时夜间增温使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量的三要素共同下降,导致了冬小麦的减产,且在偏暖年型下,减产幅度更大。另外,夜间增温条件下,强筋冬小麦产量的减幅大于弱筋冬小麦。
苏海报陈昆江晓东陈彰宇李侃甘维金
关键词:气候变暖夜间增温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UV-B辐射增强和免耕对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田间模拟UV-B辐射增强,并采用FieldSpec Pro FR光谱仪进行田间观测,对UV-B辐射增强20%(U)条件下免耕(Z)和深耕(C)两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无UV-B辐射增强(N)为对照,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ZU、ZN、CN、CU。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光谱能有效监测UV-B辐射增强和两种耕作方式的复合作用。各处理间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近红外高台,灌浆期是最佳监测生育期。在灌浆期,U处理导致小麦冠层光谱近红外高台反射率明显降低,Z处理的近红外高台反射率明显低于C处理,且其受U处理的影响小于C处理,表明免耕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进一步采用一阶导数光谱分析发现,各处理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有显著差异。U处理导致红峰高度在灌浆期显著降低。Z处理的红峰高度明显低于C处理,红边位置比C处理偏红,并出现多峰情况。在未来UV-B辐射增强情景下,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采用冠层光谱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
徐家平江晓东李映雪曹畅赵兔祥刘诚常亮代君梅
关键词:冬小麦耕作方式冠层反射光谱一阶导数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