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1319825040)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朝晖李盛李宇峙柳力何春燕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沥青
  • 6篇路面
  • 5篇道路工程
  • 5篇路工
  • 5篇复合式路面
  • 3篇玄武岩纤维
  • 3篇应力
  • 3篇配筋
  • 3篇配筋混凝土
  • 3篇连续配筋
  • 3篇连续配筋混凝...
  • 3篇路用
  • 3篇路用性能
  • 3篇改性沥青
  • 2篇性能评价
  • 2篇贫混凝土
  • 2篇温度效应
  • 2篇沥青路
  • 2篇沥青路面
  • 2篇混凝土

机构

  • 10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省交通规...

作者

  • 10篇刘朝晖
  • 7篇李盛
  • 4篇李宇峙
  • 2篇张景怡
  • 2篇柳力
  • 2篇何春燕
  • 1篇周婷
  • 1篇周婷
  • 1篇李本鹏
  • 1篇周昕
  • 1篇史进
  • 1篇曹强

传媒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公路工程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层厚度对温度效应及车辙变形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针对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计算了CRC层的最大温度梯度、车辙深度、温度裂缝的扩展强度,分析了结构层厚度与CRC层的最大温度梯度、车辙深度、温度裂缝扩展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AC层厚度一般在不小于4cm时才能起到降低CRC层顶面最大温度的作用;CRC层的最大温度梯度随AC层和CRC层厚度的增加而递减;车辙深度随着AC层厚度的增加而递增;AC层厚度的增加能有效减小温度裂缝的扩展,其他结构层厚度对温度裂缝的扩展强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层厚度提供参考。
李盛刘朝晖李宇峙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式路面车辙变形温度梯度
玄武岩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随着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推广使用,其种类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试验研究以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为基础,对同一级配不同纤维种类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选取浙江石金膨化玄武岩纤维(GBF)和长沙北美孚玄武岩纤维(BMF)2种玄武岩矿物纤维,分别对掺量0.2%、0.3%和0.4%确定最佳油石比并进行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车辙等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GBF、BMF最佳纤维掺量分别为0.3%、0.30%;对应最佳油石比分别为6.2%、6.0%;对应动稳定度分别为9 104次/mm、8 508次/mm。综合比较而言,BMF要略优于GBF。
刘朝晖曹强周昕柳力
关键词:SMA-13玄武岩纤维纤维掺量油石比动稳定度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及结构被引量:18
2012年
针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CRC+AC)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传热学理论、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了层间剪应力的临界荷位和影响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研究了基于层间剪应力的层间结构和材料及CRC层表面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层间抗剪强度不足会使CRC+AC结构层间出现纵向和侧向滑移;层间最大剪应力随AC层厚度和模量的增大而减小,且随AC层厚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为明显,CRC层厚度对层间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很小;通过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路修筑经验和检测结果,建议CRC+AC结构AC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 cm;建议采用喷洒式结构对CRC+AC结构的层间进行处理,并选用SBS改性沥青作为喷洒沥青,采用裸化技术对CRC层表面进行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的合理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李盛刘朝晖李宇峙
关键词:道路工程连续配筋混凝土有限元法层间剪应力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及路用性能被引量:22
2012年
针对目前国内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以中海油70#沥青为基质沥青,SBS和胶粉作为改性剂,采用掺量为4%、5%、6%的SBS和2%、4%、6%的胶粉制备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对比试验,成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的延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弹性恢复变化趋势,归纳了引起变化趋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SBS掺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延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软化点和弹性恢复呈现上升的趋势,针入度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可为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和路用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刘朝晖柳力史进李盛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改性沥青SBS胶粉路用性能
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配筋率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的纵向配筋设计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AC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AC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RC+AC复合路面结构的纵向配筋设计不需要考虑剥落、渗水和冲断破坏,只需考虑钢筋的拉断破坏即可;由于AC层的隔热作用明显,CRC+AC复合路面结构的纵向配筋率可以相应减少,以AC层厚度10 cm为例,CRC层的纵向配筋率可减少0.12%左右;钢筋的架设建议采用滑动支架,纵向钢筋的连接建议采用绑扎方式,搭接长度约为35倍钢筋直径。
李盛刘朝晖李宇峙
关键词:道路工程配筋率温度效应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
路面粘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研发与性能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针对路面结构粘层沥青材料特点,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胶粉(CRM)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在室内制备了一种粘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基于对粘层沥青高温性能及粘度的测定,优化了复合改性沥青室内制备工艺。通过常规指标测试、高温动态剪切试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粘度试验,对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确定改性剂最佳掺量。研究表明所研发的粘层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较优,更能满足粘层沥青材料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刘朝晖张景怡周婷李盛
关键词:路用性能评价复合改性沥青最佳掺量
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喷洒改性沥青性能评价及比较
针对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的破坏特征,以韩国SK—70号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室内制备了胶粉改性沥青、SBS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三种层间材料,并比较其高温稳定性能、中温耐疲劳性能和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BS与胶...
刘朝晖张景怡周婷李盛
关键词:刚柔复合式路面路用性能
文献传递
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中AC层的裂缝扩展被引量:19
2011年
针对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对AC层的受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AC层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了AC层荷载型和温度型裂缝的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裂缝扩展时期、裂缝长度、结构层厚度、模量等因素对AC层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AC层裂缝的扩展时期对扩展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增加AC层的厚度对裂缝扩展尤其是对AC层底面裂缝的扩展能起到很好的延缓作用;CRC层厚度对AC层裂缝扩展的影响很小或基本没有影响;随着AC层模量的增加,AC层温度裂缝的扩展强度线性增加,荷载裂缝的扩展强度变化不大;其他结构层的厚度和模量对AC层裂缝的扩展强度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可为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李盛刘朝晖李宇峙
关键词:道路工程连续配筋混凝土应力强度因子
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从贫混凝土基层的复合式路面的使用状况来看,反射裂缝的问题比较突出.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是一种能有效减弱或者避免贫混凝土产生反射裂缝的新型混合料.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抗冲击能力以及静力抗压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2.0‰,最佳掺量范围为3~6 kg/m3.掺入玄武岩纤维后,能大幅提高贫混凝土的早期抗压、抗弯拉强度,且28 d龄期的纤维贫混凝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也较一般贫混凝土提高了20%以上;可使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较普通贫混凝土提高了近1/3倍;可提高贫混凝土材料的静力抗压弹性模量,但提升幅度不大.
刘朝晖何春燕孙潇潇李本鹏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
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荷载应力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三维等参元理论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沥青复合式路面(BFRLC+AC)荷载应力,确定了路面结构的临界荷位,及BFRLC板的合理板长,研究了不同沥青面层厚度、沥青面层模量、BFRLC板厚度、BFRLC板模量及基础模量对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层底应力的影响。为BFRL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何春燕刘朝晖袁鹏
关键词:荷载应力复合式路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