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0XD1404200)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品晶吕凡邵立明吴铎徐颂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厌氧
  • 5篇厌氧消化
  • 3篇污泥
  • 3篇垃圾
  • 2篇中温厌氧
  • 2篇中温厌氧消化
  • 2篇接种
  • 2篇含固率
  • 2篇焚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低位热值
  • 1篇堆肥
  • 1篇厌氧菌
  • 1篇叶菜
  • 1篇叶菜类
  • 1篇叶菜类蔬菜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淬灭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3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7篇何品晶
  • 6篇吕凡
  • 5篇邵立明
  • 4篇吴铎
  • 1篇周琪
  • 1篇张继宁
  • 1篇张春燕
  • 1篇管冬兴
  • 1篇张宗兴
  • 1篇胡洁
  • 1篇郁醇
  • 1篇彭伟
  • 1篇蔡涛
  • 1篇徐颂
  • 1篇诸一殊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叶菜类蔬菜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叶菜类蔬菜垃圾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比较了含固率(3%、5%、7%)和接种比(1.5、2.5、3.5)对产甲烷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产甲烷反应迟滞期,平均日产甲烷速率越快.经过52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5的工况中,平均日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9.5mL/(gVS·d),日最大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49.8mL/(gVS·d),最早进入快速产甲烷期.当接种比为3.5时,随着含固率的升高,产甲烷速率下降,迟滞期延长,但单位底物累计产甲烷量增大,含固率7%时单位底物累计净产甲烷量为481mL/gVS.而当接种比为1.5时,含固率为5%和7%的工况均无法启动甲烷化反应,含固率为3%的工况的产气迟滞期达15d.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抑制甲烷化反应的启动,迟滞期随着液相中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当有机酸浓度低于1260mg/L,甲烷化反应没有明显的迟滞期.
何品晶胡洁吕凡诸一殊邵立明
关键词:中温厌氧消化含固率
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反应,采用含固率(TS)、离心脱水后含固率(CTS)、模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过滤比阻(SRF)以及结合水含量(BW)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厌氧消化阶段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研究发现:沼渣TS变化范围为3.0%~9.9%,CTS为10.9%~31.0%,NCST为50.8~163.7 s·L·(g TS)-1,SRF为2.1×1013~13.8×1013m·kg-1,BW为2.3~15.1 g·(g TS)-1.厌氧反应器的累计甲烷产量始终是餐厨垃圾高于厨余垃圾,前者最高可达381 ml· (gVSadded)-1,而后者仅为280ml·(g VSadded)-1;沼渣的脱水性能主要受厌氧消化时间的影响.同时,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的沼渣可以达到的脱水程度较高,而以厨余垃圾为原料的沼渣的脱水速率较快;沼渣TS与NCST、SRF和BW脱水指标的两两间相关性显著,而与CTS没有明显相关性.
何品晶周琪吴铎蔡涛彭伟吕凡邵立明
关键词: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沼渣脱水性能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经过10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固体(VS)累计净产甲烷量最高,为106mL/g;而含固率>5%、接种比<2的工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林可霉素菌渣的厌氧消化应采用含固率<5%、接种比>2的液态发酵工艺,此条件既能保证厌氧消化不受消化产物(胺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抑制,也可以缓冲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对消化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抑制效应.
徐颂吴铎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关键词:厌氧消化含固率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组分动态水解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96h无置换动态水解批式实验和不同缓冲液置换频率动态水解批式实验,研究破碎预处理、翻转、甲烷化出水和不同时间间隔置换操作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组分(OFMSW)厌氧消化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转可使OFMSW的动态水解效率最高达到42.7%(未破碎甲烷化出水缓冲液工况),而不翻转时仅有22.3%;与蒸馏水相比,未破碎预处理工况下,甲烷化出水可使OFMSW的水解效率提高40.6%;但破碎预处理之后,仅提高了3.6%,说明对OFMSW进行破碎预处理不会显著提高水解效率,反而增加了破碎能耗;缓冲液置换操作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高浓度有机酸的产物抑制;不同置换频率工况相比,虽然每24h和每48h置换的工况比每12h置换的工况所得到的OFMSW减重率分别高出11.5%和40.7%,但能耗相应增加了100%和300%,因此,缓冲液置换频率以12h为最佳.
何品晶张宗兴吴铎吕凡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能耗
氨氮和林可霉素对有机物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16
2011年
以含高蛋白质和抗生素的林可霉素生产残渣产沼利用为背景,通过中温厌氧消化批式实验,研究不同的氨氮浓度(300~4500 mg·L-1)和林可霉素浓度(0~100 mg·L-1)对含氮含抗生素类生物质废物的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氨氮和林可霉素浓度均与累积产甲烷量显著负相关。经过240 h的培养,氨氮和林可霉素对厌氧消化产甲烷量的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445 mg·L-1和35 mg·L-1;游离氨的EC50在27~28 mg·L-1之间。在25 mg·L-1林可霉素存在下,氨氮对厌氧消化的抑制趋势和抑制程度并未明显改变,说明氨氮的抑制作用独立于林可霉素。
何品晶管冬兴吴铎吕凡邵立明
关键词:氨氮林可霉素中温厌氧消化
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
<正>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的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有机质丰富的抗生素发酵残渣(简称菌渣)。若不经恰当处理,则会成为环境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厌氧消化适合处理高有机质含量的底物...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文献传递
垃圾堆酵过程水分去除及焚烧污染衍生潜力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不同负载压力(分别为不加载和加载3.20,8.00,12.7 kPa)的堆酵(3 d)实验,研究了负载压力对堆酵水分去除和处理产物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压力对水分去除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超过最优值(本实验中为8.00 kPa)后,水分去除率反而降低;一次堆酵的水分去除主要集中在最初的36 h.堆酵产物的可燃Cl,S和重金属等焚烧污染因子的含量增加,其增加率与水分去除率呈正相关;但是,入炉污染物总量和单位低位热值的污染因子含量降低,整体而言,大幅降低了生活垃圾焚烧衍生污染的潜力.
何品晶郁醇张春燕王珂
关键词:低位热值二次污染物
木炭对污泥堆肥有机质减量和腐熟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木炭为供试生物炭,分别添加污泥初始质量0,10%,20%和30%的木炭,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木炭促进污泥堆肥过程中碳减量和氮减量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木炭添加量的增加,污泥中碳的质量分数显著减少;堆肥结束时,相比未添加木炭工况,添加木炭工况的碳减量程度和氮减量程度分别提高了18.3%~27.8%和10.3%~17.2%;污泥堆肥的芳构化程度和稳定度相应提高,多糖、蛋白质类和脂肪类成分减少.
张继宁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关键词:污泥堆肥
三维荧光淬灭-平行因子分析研究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重金属络合特性
<正>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其利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影响到金属离子的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三维荧光淬灭法作为一种快速、简单、非破坏性的...
范世锁章骅姚其生邵立明何品晶
文献传递
城市污泥焚烧灰中磷资源回收技术
磷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世界范围内的磷资源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还能维持50到100年。各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未来世界面临的危机不是水的危机,也不是石油的危机,而是磷的危机。所以从自然界中一切含磷物质中回收磷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
徐华成顾伟妹王冠钊邵立明何品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