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FJJ046)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竟竟贺俊平更多>>
-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山地丘陵与平原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分布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以河南省区域系统的不同地域单元为例,运用城镇体系研究的空间关联维数模型对山地丘陵区及平原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具有与城市聚落相同的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山地丘陵城市的城乡聚落空间可达性不及平原城市;城乡聚落空间分布的乌鸦维数集中在1左右,差别不大,表明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所具有的城乡聚落空间布局的总体均衡性。基于此提出了中部农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撤乡并镇、新农村社区建设应结合地域城乡聚落分布特点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等有益的建议。
- 张竟竟
- 关键词:空间结构分形
- 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对当前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行了动力因素选择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河南18地市为样本,对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量化研究方法确定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动力因素是科学可行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多因子信息提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样适用于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的评价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策制度等因素在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 张竟竟
- 关键词:城乡关联发展动力机制
- 基于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度动态评价被引量:8
- 2011年
-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研究城乡关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为着眼点,运用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河南省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多用于环境与经济评价的距离协调度和变化协调度模型创造性地运用于城乡协调度的评价分析,可以较好的判定城乡区域系统乃至各子系统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为基础构建的城乡协调度模型可以准确判定城乡区域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城乡两大系统总体上是朝着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的,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协调度在波动中增长,就河南而言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 张竟竟
- 关键词:城乡关系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日趋明显,已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利用河南省13年的经济数据资料,研究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分析法,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劳动生产率、城乡收入比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转型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特点,提出了加快河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 贺俊平
-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
-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综合应用城市首位率、不平衡指数和分形模型对河南省城镇体系从城镇人口和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两个层面研究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了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较之统计中的城镇人口更能表征城市实际规模和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总体上表现出不平衡性的结论。建议完善统计分类,以市区常住人口作为衡量城镇人口的规模;河南省应进一步提升首位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并构建等级规模体系完整,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 张竟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