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92)

作品数:48 被引量:544H指数:14
相关作者:沈立成袁道先肖琼伍坤宇王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6篇岩溶
  • 8篇地下水
  • 8篇水化学
  • 8篇土壤
  • 7篇地下河
  • 7篇岩溶地下
  • 7篇表层岩溶
  • 6篇岩溶泉
  • 6篇表层岩溶泉
  • 5篇岩溶地下水
  • 5篇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岩溶区
  • 4篇石漠化
  • 4篇水化学特征
  • 4篇同位素
  • 4篇污染
  • 4篇化学特征
  • 3篇多环芳烃

机构

  • 42篇西南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4篇联合国教科文...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茂兰国家...
  • 1篇河南省新乡市...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 1篇南宁市社会科...

作者

  • 16篇沈立成
  • 11篇袁道先
  • 10篇肖琼
  • 9篇伍坤宇
  • 8篇王鹏
  • 6篇殷建军
  • 5篇杨平恒
  • 5篇杨雷
  • 5篇孙玉川
  • 5篇谢世友
  • 4篇汪智军
  • 4篇林玉石
  • 3篇徐尚全
  • 3篇贺秋芳
  • 3篇傅瓦利
  • 3篇唐伟
  • 3篇蓝家程
  • 3篇周小萍
  • 3篇蒲俊兵
  • 2篇蒋勇军

传媒

  • 18篇中国岩溶
  • 9篇环境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Scienc...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地质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Acta G...
  • 1篇Acta G...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Advanc...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4篇2012
  • 16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活动对表层岩溶泉溶解无机碳及稳定碳同位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农业活动强度不同的3个表层岩溶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泉点溶解无机碳(DIC)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 CDIC)的变化,探讨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农业活动影响下的柏树湾泉DIC浓度最高(332.45mg/L),少量农业活动影响下的兰花沟泉DIC浓度次之(235.13mg/L),农业活动影响强烈的后沟泉DIC浓度最低(203.52mg/L);随农业活动强度增加,δ13 CDIC值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柏树湾泉(-9.84‰)<兰花沟泉(-8.06‰)<后沟泉(-5.72‰)。进一步分析3个泉点DIC浓度与δ13 CDIC的关系,发现DIC浓度与δ13 CDIC的相关性也与农业活动干扰强度有关,即在无农业活动影响条件下(柏树湾泉),DIC浓度与δ13 CDIC呈较好的正相关,随着农业活动干扰的增强(兰花沟泉),DIC浓度与δ13 CDIC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在农业活动干扰强烈时(后沟泉),二者基本无任何相关关系。综上,农业活动不利于岩溶碳汇,在遭受全球变暖威胁的当代,为利于岩溶作用的碳汇效应,岩溶区应退耕还林,以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张笑微周小萍徐尚全王鹏
关键词:农业活动岩溶作用
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资源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选取重庆市温塘峡背斜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水化学方法,探讨了该区内地下热水资源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地质背景条件基本相同,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且热水中含有较多锶、氟、锂、硼以及硫化氢、氡气等对人体健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气体成分,是较优的医疗热矿水.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源,补给高程约960 m,主要热储含水层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地层(T1j).Na-K-Mg图解模型显示,5个泉点样品投点均落在Mg1/2角,属于未成熟水,表明该区水岩反应平衡温度不高,可能有冷水混入.多矿物平衡图解显示,5种矿物中,只有石英的lg(Q/K)-T曲线最接近饱和线,根据此曲线估测的该区热储温度为65~82℃,与运用石英温标计算所得热储温度基本一致.
杨雷肖琼沈立成
关键词:地下热水资源特征
岩溶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重庆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分析表明,25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0%、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要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氨、耕层厚度和粉黏比进入最小数据集(MDS),并对进入MDS的肥力因子进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表明选取的MDS能最大程度表达坡耕地土壤属性信息;利用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并对单项肥力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研究区80%样地肥力综合指数在0.40-0.60之间,肥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伍宇春傅瓦利程辉陈高起文志林
关键词:坡耕地主成分分析
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对象,研究了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观测计算结果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后,由于内外源水相互混合,提高了岩溶水的溶蚀能力,以致DIC含量不断升高,其碳酸盐饱和指数也逐渐增加,SIc由不饱和达到饱和,增加了岩溶碳汇的通量。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仅以位于地下河上游的小龙背的外源水补给量和地下河出口的HCO3-浓度进行计算,岩溶碳汇通量由2.28×105 g增加至2.04×106 g,增加了近10倍。碳汇通量的增加固然与沿途大气降水、植被及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CO2输入有关,但更与外源水加入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有关。因此,在岩溶碳汇通量计算中外源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黄芬唐伟汪进良曹建华殷建军
关键词:地下河
表层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的脱气作用——以重庆市南川区柏树湾表层岩溶泉溪流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以重庆市南川区柏树湾表层岩溶泉溪流为例,沿柏枝溪流程以一定间距监测水体中HCO3-的浓度及其pH、电导率、溶解氧等水化学参数,并初步探究溪流水的脱气效应。结果显示(1)表层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HCO3-浓度沿流程呈现出递减的规律;(2)HCO3-浓度递减的快慢反映了脱气作用的强弱,溪流脱气速率具有"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点;(3)暴雨期间由于稀释效应HCO3-浓度递减趋势不明显,但降雨后期,递减又开始逐渐产生;(4)脱气效应在造成溪流水HCO3-浓度减小的同时,也导致电导率(EC)沿柏枝溪流程逐渐降低,而pH值逐渐升高;(5)沿途溶解氧(DO)昼夜变化表明,水生生物作用对脱气作用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周小萍沈立成王鹏徐尚全林明珠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脱气作用
Carbon dioxide degassing flux from two geothermal fields in Tibet,China被引量:5
2011年
在地质的时间规模上,排除的土在大气的二氧化碳(CO_(2) ) 上有重要影响集中,它是全球碳周期模型的一个重要部件。在西藏,结构的条件和联系普遍地热的系统导致在地热的水移植期间排除的二氧化碳。我们在西藏的高原上描绘了二块地热的地的 hydrochemical 条件。地热的水的化学作文被 K 长石和钠长石控制。Langjiu 地热的地里的地热的水是钠氯化物类型, Dagejia 地热的地的那些是钠酸式碳酸盐类型。在二个 hydrogeothermal 系统以内的 CO_(2) 部分压力的模拟证明排除的 CO_(2) 从含水土层发生在热水移植期间到表面。来自 Langjiu 地热的地的二氧化碳排除流动被估计是 3.6 吗?
SHEN LiChengWU KunYuXIAO QiongYUAN DaoXian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地热田化学条件
表层岩溶泉域短时间尺度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初步研究——以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域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以水房泉表层岩溶泉域为例,通过CDTP300多参数自动水质监测仪提供的年际连续的电导率、水温、水位,利用岩溶水化学-径流量方法计算出水房泉连续两年各月的CO2吸收量和年吸收总量。计算结果显示水房泉各月CO2吸收量中6、7、8三个月吸收量较大,1、2、12月吸收量均较小;年最大CO2吸收量出现在7月份,年中最小CO2吸收量出现在1月份。水房泉各月CO2吸收量同水房泉出口月径流量和月降雨量都有很好相关性,雨季吸收量远大于旱季吸收量。泉水HCO3-含量受到气温、降水、径流量和土壤CO2含量的综合影响,HCO3-含量的最高值与月CO2吸收量的最大值在时间上存在2个月的滞后现象。相对于较大流域碳汇的估算,以小流域为对象从短时间尺度计算碳汇更加精确,而且对于流域岩溶作用碳汇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的深入揭示也是非常必要的。
胡毅军蒋勇军李林立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
重庆北温泉地热水碳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景区分布有多处自然出露温泉点,选取其中流量大于2000m3/d的北温泉(BWQ)和水文站(SWZ)两处泉点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泉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pH呈中性,其阳离子主要为Ca2+和Mg2+,阴离子主要为SO24-和HCO3-,阳离子当量变化范围为31.74~40.12 meq/L,阴离子当量变化范围为29.05~35.08meq/L。温泉水中δ13CHCO-3的值为-4.84‰~-9.73‰,计算得出CO2的δ13CCO2值集中在-11.91‰~-16.81‰之间,其参与水-岩反应的CO2为幔源和土壤混合成因。δ34SSO2-4值为30.29‰~32.19‰,与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石膏中的δ34SSO2-4值(28.3‰~35.4‰)一致。联系温泉水中阴阳离子含量、δ34SSO2-4值与δ13CHCO-3的值认为地表雨水补给进入的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水-岩反应且水-岩反应主要为石膏的溶解,其次是CO2进入储水层与围岩发生水化学作用生成HCO3-。
肖琼沈立成杨雷伍坤宇王鹏
关键词:水-岩反应
重庆南川区石漠化分布特征及其坡地利用模式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4TM遥感影像,并结合地质、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图等,研究了重庆南川区石漠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川区石漠化分布具有如下特征:地层岩性上,石漠化集中发育在中生界三叠系嘉陵江、飞仙观、雷口坡组和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地区的纯灰岩与其他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分布区中;气象水文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中部槽坝年均温为10~16℃、年降水量大于1 200mm的地区;地形高程上,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 200m之间,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m之间,极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500~600m之间;土地利用上,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灌木林地中,重度以上石漠化则主要见于旱地。根据研究区石漠化的发育和分布特点,建议平缓坡地(<5°)推行稻田保护性耕作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较缓坡地(5°~15°)发展农耕和种植园区;较陡坡地(15°~25°)种植藤本植物(金银花)、经济林果和生态林草;陡峻坡地(>25°)应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和景观林。
熊平生袁道先谢世友白俞
关键词:岩溶石漠化
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15N)法研究了重庆青木关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土壤1δ5N受不同的植被、地质和土地利用等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横向和垂向分异特征,具体表现为:0—20 cm层土壤1δ5N与植物体1δ5N具有显著相关性,该层土壤1δ5N大小为草地土(4.79‰)>退耕还林土(4.77‰)>稻田土(4.28‰)>旱地土(4.25‰)>灌丛土(3.82‰)>针叶林土(3.81‰)>砂岩区针叶林土(3.40‰);20—40 cm层土壤δ15N大小为砂岩区针叶林土(5.21‰)>退耕还林土(5.10‰)>草地土(5.01‰)>稻田土(4.88‰)>灌丛土(4.70‰)>旱地土(4.55‰)>针叶林土(4.26‰);40 cm以下土壤1δ5N差异较小,灌丛最高,旱地最低。总体上,砂岩区林地土壤除表层贫化15N外,其余各层均富集15N,且分异较小。而岩溶区土壤δ15N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特别是灌丛林,表现为40 cm以上的土壤贫化15N,且变化较大,其中0—10 cm土壤δ15N受植物凋落物影响而较低,10—20 cm土壤δ15N受微生物作用影响稍显偏高,20—30 cm土壤δ15N随微生物活动减弱而有所降低;40 cm以下土壤矿化程度较大而富集15N,且变化较小。除受植被类型影响外,岩溶区土壤1δ5N还受其偏碱、富钙、高粘粒含量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农业施肥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
汪智军梁轩贺秋芳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