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132002)

作品数:17 被引量:332H指数:10
相关作者:吕拉昌黄茹何爱胡海鹏刘珊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新兴产业
  • 2篇战略性
  • 2篇战略性新兴产...
  • 1篇地级
  • 1篇地级以上城市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性
  • 1篇学科性质
  • 1篇引力模型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产出
  • 1篇中国主要城市
  • 1篇三元论
  • 1篇授权
  • 1篇碳排放
  • 1篇能源

机构

  • 14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增城市城市规...

作者

  • 13篇吕拉昌
  • 11篇黄茹
  • 3篇何爱
  • 2篇胡海鹏
  • 2篇郭梅
  • 1篇梁政骥
  • 1篇林康子
  • 1篇刘珊
  • 1篇廖倩
  • 1篇杜志威
  • 1篇丁军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商业时代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以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创新活动数据,综合考察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包络分析方法,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维度对城市工业创新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以聚类分析划分了3类工业创新效率城市,总结工业创新效率模式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空间格局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呈现东强西弱,阶梯状减弱的总体空间格局,工业创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空间特征并不重合;全国尺度上,工业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黑河-腾冲"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尺度上,城市间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受到工业发展基础与工业创新能力影响,提高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工业创新中人力资本要素和优化工业创新投入规模。
杜志威吕拉昌黄茹
关键词:DEA城市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评述被引量:3
2014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着力点,因此,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中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与特征;(2)选择标准;(3)区位分布;(4)培育路径与政策研究;(5)国外发展新兴产业经验的启示。本文在以上几个方面研究评述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性概念、需要实用性强的权威规范的产业分类、加深从不同视角研究产业区位分布以及需要精确的政策指引。
胡海鹏黄茹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于知识产出的北京城市创新职能被引量:25
2014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城市创新职能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知识产出,参考城市职能的研究方法进行城市创新职能研究,利用城市职能创新指数及城市职能专门化指数,在与中国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前列的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城市比较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创新职能结构和强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论文发表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测度的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专门化指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北京交通信息业、科教文卫业的创新职能指数均较高。北京各行业部门的创新专门化指数均大于平均值,除少数部门外,基本优于上述四城市,但北京的创新强度并不占绝对优势。
吕拉昌何爱黄茹
关键词:知识产出
基于居民消费视角的广州市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分析广州市居民消费碳排放特征,从城乡居民消费方面计算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结果表明,2000—201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但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量低于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量。城镇居民间接碳排放量呈波动性变化,农村居民间接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城市居民间接碳排放量。食品、交通通讯、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是城乡居民主要的碳排放源。全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直接能耗和碳排放量呈递增趋势,间接能耗和碳排放量呈递减趋势。最后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几点建议,即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设低碳型城市;发展新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倡导低碳生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
何爱吕拉昌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能源消耗碳排放
北京文化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文化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资源条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发展条件、资源传承能力5个方面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对北京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文化资源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特性、资源消费人群、知名度等因子是北京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弱势在于保存状态、民间风俗礼仪、地域组合度、交通运输便利度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北京市文化资源总体上呈"两带一点"的分布格局;在北京市文化资源结构中,北京极品级文化资源和优良级文化资源数量突出,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北京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相关建议。
郭梅吕拉昌黄茹陈博群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被引量:115
2015年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现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角,以北京、天津,以广州、深圳为2个底角的创新联系"金三角"。城市创新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等级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与中国的许多城市有广泛的创新联系,具有全国创新影响力;南京、杭州、武汉、郑州、济南、青岛、大连、西安等成为地区性的城市创新联系节点,具有区域性的创新影响力。在创新联系较强的东部沿海主要的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间创新联系最强,但外向辐射力有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部创新联系较强,并与环渤海经济圈有较强的创新联系,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北京、天津、唐山具有较强的创新联系,外向辐射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为主。对中国创新联系格局规律的揭示,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创新城市体系中城市的作用,并为规划与建立中国创新都市圈提供依据。
吕拉昌梁政骥黄茹
关键词:引力模型
基于专利授权数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多尺度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基于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在城市群级、省级和市级多尺度上的区域创新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各尺度区域创新差异均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区域创新差异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各个区域尺度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影响城市群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省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因素。创新集聚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大而减小。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正处于创新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阶段,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入创新活动的扩散阶段,并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巨大的创新集聚系统。
丁军黄茹吕拉昌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被引量:3
2014年
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为了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提出的,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大大加快了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本文就该产业内涵与特征、选择标准、培育路径与政策研究、区位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最后提出内涵界定及外延性概念仍然不清、产业定性定量选择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没有权威的规范、产业区位分布研究不够深入、有政策支持但需要精确的政策指引等问题。
胡海鹏黄茹吕拉昌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市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北京市经济普查年鉴2008中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关数据,建立衡量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分析北京各区县、各部门及各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现状.研究发现,海淀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制造业是创新活动最多的行业,在制造业各部门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最强,而有限责任公司在15类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中排名最前.同时,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授权数之间高度正相关,表明提高对R&D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力度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
陈博群吕拉昌黄茹郭梅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人地关系认知路线图被引量:11
2013年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作者对人地关系20多年的研究,提出地理学人地关系认知首先要区分其研究的特殊性——建立人地关系"三元论",从此出发探讨地理学人地关系的认知结构路径,包括"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路径,"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路径,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路径,从空间方面,要区别于经济学的劳动地域分工,建立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分异—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吕拉昌黄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