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078)

作品数:18 被引量:220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文科乔晓英孔金玲赵贵章杨泽元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地下水
  • 4篇干旱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包气带
  • 2篇导热
  • 2篇导热系数
  • 2篇水资源
  • 2篇盆地
  • 2篇乌鲁木齐河流...
  • 2篇西北干旱
  • 2篇陆盆
  • 2篇内陆盆地
  • 2篇基于GIS
  • 2篇含水率
  • 2篇旱地
  • 2篇河流
  • 2篇干旱半干旱
  • 2篇干旱半干旱地...

机构

  • 17篇长安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岩土工程...

作者

  • 14篇王文科
  • 4篇赵贵章
  • 4篇乔晓英
  • 4篇孔金玲
  • 3篇杨泽元
  • 3篇翁晓鹏
  • 3篇乔冈
  • 3篇李云良
  • 2篇韩锦萍
  • 2篇段磊
  • 2篇马雄德
  • 2篇麦柳妍
  • 2篇王才川
  • 2篇王文明
  • 2篇侯莉莉
  • 1篇姚珂君
  • 1篇齐青青
  • 1篇李会丽
  • 1篇李琦
  • 1篇程东会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典型岩性导热系数试验和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岩性的导热系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毛乌素沙地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不同,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利用JW-Ⅲ型热流计测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利用Campbell模型和赵贵章模型分析了毛乌素沙地典型岩性的导热系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拟合误差。【结果】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岩性中砂质壤土和风化砂岩的导热系数-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线性,而风积沙和莎拉乌苏组的导热系数-含水率变化曲线基本呈非线性。Campbell模型对各种岩性导热系数曲线的拟合均呈线性,而用赵贵章模型可很好地反映参数的变化特征。赵贵章模型拟合的不同岩性导热系数-含水率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而均方根差均小于0.005。【结论】利用赵贵章等提出的导热系数和含水率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参数的变化特征,可见该模型的拟合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赵贵章王文科李云良吴亚娜杨峰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岩性分析导热系数含水率
莫来石溶胶的制备及对钛酸铝粉体的包裹被引量:3
2007年
以硝酸铝和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制备稳定莫来石溶胶,用浸渍包膜的工艺方法对钛酸铝(Al2TiO5,AT)粉体进行包裹,研究了溶胶性能及含量对钛酸铝粉体包裹效果及性能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的浓度为0.18-0.30 mol/L、黏度在56-93 mPa.s之间、pH=3.0、包膜厚为0.15-0.20μm时,可得到包裹效果良好的莫来石钛酸铝粉体,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莫来石-钛酸铝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为36-50 MPa,为钛酸铝材料强度的10-15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89-2.25×10-6/℃(室温至1000℃),复合材料中的钛酸铝在1100℃/300 h的热处理未发生分解。应用TG-DSC、XRD、SEM、EPMA等对包膜前后莫来石粉体和复合材料粉体的热学行为、形貌和成分进行研究,探讨了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周健儿李会丽王艳香李家科张小珍胡学兵
关键词:钛酸铝
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信息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集成,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利用HSIS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黑河中、上游环境质量较好,下游额济纳盆地环境质量较差,基本反映了区内地质生态环境现状。
孔金玲王文科翁晓鹏麦柳妍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乌鲁木齐河流域“三水”转化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三水”转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河流域“三水”转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对“三水”转化量的估算,得出在整个流域内“三水”资源经历了多次转化,其中在径流区内转化率最高,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乔冈刘斌黄金廷何渊马雄德
关键词:水资源
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被引量:28
2007年
本文通过分析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比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的异同点,得出结论:(1)地下水化学场受到地质地貌的控制作用,自南向北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性。(2)山前冲洪积扇区,潜水和承压水联系密切,水质好,是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良好选择。(3)细土平原区,潜水沿河道两侧分布着一定宽度的淡水带,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河水的补给。(4)承压水是细土平原区工农业用水的首要选择;沙漠边缘和乌鲁木齐城镇区地下水水质差,不宜利用,可采用地表水或外流域调水。(5)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是受溶滤作用、蒸发作用和脱硫酸作用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段磊王文科曹玉清王丽娟刘斌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地下水
多元集对分析在湿地健康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湿地健康综合评价是一项影响因素多、关系非线性化、不确定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集对分析原理及其可展性,以主同、超同、同化度等概念和新的定元准则,弥补了常规集对分析不能确定权重与多级定元准则粗糙的不足,而建立的多元集对分析模糊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河南境内黄河湿地进行健康评价,并与常规集对分析模型与改进集对分析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实例应用显示该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客观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研究表明,基于熵权的多元集对分析模糊评价模型结构简单,计算简洁,可行有效。
赵贵章张泽中齐青青
关键词:熵权
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气带热参数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气带垂向温度梯度对其中水分运动的影响不可忽略。欲定量研究温度变化引起的包气带水分运移,需要建立水热耦合模型,而模型中热参数的确定成为模型求解的关键和难点。本文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以含水率为自变量推求导热系数的模型,模型中提出饱和导热系数和残余导热系数的概念,并对其可靠性、求解方法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认为该模型能够方便求解水热耦合模型中的导热系数,并且可用多种方法求解,拟合精度高,实用性强。
赵贵章王文科侯莉莉徐敏李云良
关键词:包气带导热系数含水率敏感度
河流与地下水关系的演化及若干科学问题被引量:53
2007年
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和频繁的转化关系。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趋于复杂化,引起水循环的变化,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益,使水资源及生态问题突显,其中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及其演化是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中重要问题之一,是属于河流维持机理与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基础研究内容。笔者在对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室内和野外试验资料,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各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影响河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因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急待解决的有关科学问题,为定量模拟和评价河流与地下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文科李俊亭王钊冯西洲徐敏王文明杨丽君
关键词:河流地下水数值模拟
河西走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河西走廊受地质构造、气候等条件影响,区内水资源形成与演化有特殊规律性,河流出山口进入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多次重复转化,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内水资源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河流—含水层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孔金玲王文科赵成
关键词: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河西走廊
乌鲁木齐河流域乌拉泊洼地地下水库调蓄功能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乌鲁木齐市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首府之一,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其工业、农业与生活、生态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城市规划,2010年乌鲁木齐市总需水量40×104m3/d,目前供水量30×104m3/d,年缺水3650×104m3。针对区内特殊的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乌鲁木齐河中上游地表水和乌拉泊洼地地下水将成为乌鲁木齐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本文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乌拉泊洼地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库的水源条件、储水空间及其调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拟建的西山应急水源地为例,对比不同开采方案下地下水渗流场的状态变化,同时评价该水源地运行对已建的干河子水源地及乌拉泊洼地泉水溢出量的影响。从而为缓解乌鲁木齐市季节性缺水,又保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技术依据。
乔晓英王文科翁晓鹏韩锦萍马雄德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流域洼地水库调蓄生态用水水源条件调蓄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