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84)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汝华朱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公交
  • 2篇交运
  • 2篇公交运行
  • 1篇需求响应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运输工程
  • 1篇站点
  • 1篇指标体系
  • 1篇设计规范
  • 1篇平面交叉口
  • 1篇渠化
  • 1篇中式
  • 1篇综合交通
  • 1篇路网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快速公交
  • 1篇后评
  • 1篇后评价
  • 1篇交叉口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张汝华
  • 1篇王金萍
  • 1篇朱宏

传媒

  • 1篇综合运输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交通运输研究
  • 1篇交通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道路等级的新型城市平面交叉口简介
2015年
作为城市道路的瓶颈点,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但现今城市交叉口的设计具有地域相同性,一个城区内不考虑道路条件和流量就采用统一的交叉口模式。本文在总结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类型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相较道路的不同等级提出了新型交叉口的设计方案及适用性,以提高交叉口的行车顺畅性和安全性。本文仅在理论层面对新型交叉口进行了简单介绍,在后续工作中,会通过实例数据加强对新型交叉口的跟踪分析。
牛馨雅张汝华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规范
综合交通环境下山东省公路网发展思路探讨
2016年
《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预示着山东省交通运输进入综合发展的崭新阶段,给各种交通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山东省公路网建设起步较早,标准低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充分研究山东省公路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比研究,找到山东省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需求预测,提出了山东省公路网发展思路,以期为后续山东省公路网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陈常迪张汝华
关键词:综合交通公路网
基于AHP的中小城市公交运行后评价——以山东省平邑县为例
公交优先是治理拥堵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交规划实施之后,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公交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以便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本文主要对影响中小城市公交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建立公交运行后评价...
谢云侠张汝华王金萍
关键词:公交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文献传递
近交叉口路中式快速公交站点选址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公交车辆和到站乘客综合时间效益最优的站点选址优化方法,建立时间效益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选取济南市黄岗路站点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测度单元中快速公交运行时间的权重越大,到站乘客通行时间的权重越小,满足时间效益最优时的缓冲区距离越大,当案例站点设置在交叉口下游25 m处时,综合时间效益最优,与现状相比时间效益提高20%。
郭蓉蓉张汝华马信辉郭森垚
关键词:快速公交遗传算法
快速公交站点类别及步行吸引范围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目前对BRT站点简单的分类及步行吸引距离的粗泛定义,以济南市1~3号快速公交作为研究背景,开展了关于快速公交站点分类方法及各类站点对步行吸引范围的研究。以在19个快速公交站点中进行的RP(Reveal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及济南Arc GIS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选取了9个站点步行吸引距离的影响因素,借助聚类分析法并利用Matlab工具箱拟合正态分布模型,最终总结归纳出5类快速公交站点,并计算得到各类型站点的步行吸引距离。结果表明:终端型站点的步行吸引距离最长,为1 300m;其次是交通枢纽型站点,为1 100m;城市次中心型与城市中心型站点步行吸引距离相差不多,平均为750m;一般型站点步行吸引距离最短,约为630m。不同类型站点的步行吸引距离相差较大,不能以单一经验值解释所有BRT站点,其中城市次中心型与城市中心型站点步行吸引距离适中,是理想的站点类型。
朱宏谢云侠张汝华姜洋
关键词:公共交通聚类分析
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行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需求响应式公交是为了迎合部分出行者追求的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相继推出的新型公交之一。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行服务水平,揭示需求响应式公交在运营过程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路段服务水平、站点服务水平及车上服务水平3个维度提取运行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9个测度指标的运行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需求响应式公交实际运行服务水平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乘客满意度两个评价模型,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实际运行服务水平,评价等级为“较高”;对于基于乘客满意评价的运行服务水平,评价结果为“一般”。
张汝华赵冰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结构方程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