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YBA062)

作品数:4 被引量:212H指数:4
相关作者:范兴华陈锋菊蔺秀云刘杨方晓义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知觉
  • 3篇歧视知觉
  • 3篇流动儿童
  • 2篇抑郁
  • 2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同
  • 1篇情绪适应
  • 1篇自尊
  • 1篇留守
  • 1篇留守儿童
  • 1篇儿童

机构

  • 4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天航空...

作者

  • 4篇范兴华
  • 2篇陈锋菊
  • 1篇袁晓娇
  • 1篇方晓义
  • 1篇唐文萍
  • 1篇刘杨
  • 1篇蔺秀云
  • 1篇黄月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被引量:137
2012年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选自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整体上并不明显,其社会文化适应状况整体良好;歧视知觉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性(β=-0.39,p<0.001);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负向预测关系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城市认同有增强作用,老家认同有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受到城市认同、老家认同的调节。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社会认同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模型检验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模式。方法:以班为单位对558名流动儿童进行间隔近一年的追踪调查。以前、后测中均提供了有效问卷的507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在控制性别与学龄段的作用后:1前测歧视知觉、自尊、抑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各自的后测水平;2无论前测还是后测中,自尊在歧视知觉对抑郁的即时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前测抑郁对后测歧视知觉有正向预测性。结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三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关系。
范兴华陈锋菊唐文萍黄月胜袁宋云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抑郁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调节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长沙市5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歧视知觉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β=0.446,P<0.001);积极应对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增强作用;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的增强作用有缓冲效应。结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共同调节作用。
范兴华陈锋菊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抑郁社会支持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范兴华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适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