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97)

作品数:21 被引量:234H指数:8
相关作者:宋传中李加好任升莲涂文传张妍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滑铁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造山带
  • 10篇山带
  • 7篇秦岭造山带
  • 6篇斜向汇聚
  • 3篇构造带
  • 3篇古气候
  • 3篇变质
  • 3篇大别造山带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动力学
  • 2篇断裂带
  • 2篇中更新世
  • 2篇气候意义
  • 2篇秦岭-大别造...
  • 2篇中生代
  • 2篇裂带
  • 2篇末次冰期
  • 2篇矿带

机构

  • 22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滑铁卢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1篇宋传中
  • 11篇李加好
  • 10篇任升莲
  • 7篇涂文传
  • 5篇张妍
  • 5篇霍立新
  • 5篇刘国生
  • 5篇牛漫兰
  • 3篇张国伟
  • 3篇张欢
  • 3篇蔡志川
  • 2篇崔王
  • 2篇陈发扬
  • 2篇刘奇
  • 2篇连芸
  • 2篇张华
  • 2篇王道轩
  • 2篇王化可
  • 2篇胡思辉
  • 2篇袁胜元

传媒

  • 6篇地质科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2007年华...
  • 1篇中生代以来中...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堆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刘奇宋传中崔王王化可张妍王荻曹宗平
关键词:中更新世元素地球化学古气候
青弋江芜湖市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实地监测,系统分析了青弋江芜湖市段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丰富,适合鱼类生长。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等已超出Ⅲ类水标准。(2)对单项污染指数(Ii)及综合指数(M)的测算和评价表明青弋江水体水质属重污染,为Ⅳ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TN、CODcr、BOD5、氨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污染源控制及加强管理等对青弋江水质进行改善。
时伟陈发扬王化可
关键词:污染水质
扬子北缘复合构造带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被引量:3
2011年
扬子北缘复合构造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之间,由桐柏—大别造山带、武汉—怀宁断褶带、九岭—江南隆起带、瑞昌—铜陵断褶带和大冶—宿松对接带等构造单元组成,是中生代不同时期构造体制叠加,不同方向构造复合、联合的结果。该复合构造带北侧的桐柏—大别山南缘构造带和武汉—怀宁前陆断褶带由北向南逆冲,主要形成于晚印支期,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的产物;而南侧的九岭—江南隆起带和瑞昌—铜陵断褶带,则由南向北逆冲,主要形成于早燕山期,是太平洋构造体制作用的产物,同时北侧的大别山南缘构造带和前陆断褶带受到影响,再次活动;位于该复合构造带中部的大冶—宿松对接带是上述不同构造体制下,不同方向应力叠加,多期构造形迹复合最终形成的复杂构造带。所以,扬子北缘复合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的产物,是中下扬子两大构造体系转换的经典记录。
宋传中Lin Shoufa任升莲李加好张妍张华王中
关键词:扬子板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信阳-舒城断裂带西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桐柏山地区信阳—舒城断裂带西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变斑晶保留了较多岩石形成过程中的变形—变质信息,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缝合带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石榴石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铁铝榴石,反映出经受中级区域变质作用的特征。在Nadi石榴石成分与变质带的关系图上主要投影在略偏石榴石带的蓝晶石带内,显示岩石遭受了绿帘角闪岩相一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石榴石环带成分特征显示该岩石经历的是递进变质作用,变质环境先是持续地升温升压,中期有两次不同步的短暂降温压过程,最后又经历了热松驰环境的增温减压过程,没有遭受到明显的退变质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石榴石的位错主要是自由位错和位错壁,自由位错密度p=6.14×10~8/cm^2,位错特征反映的是中温偏高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石榴云母片岩的形成条件估算为562℃~617℃,压力为(0.77~1.02)GPa。
任升莲宋传中Lin Shoufa张浩然李加好涂文传张欢章俊杰
关键词:变质作用位错
秦岭伏牛山构造带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与流变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通过对伏牛山构造带岩石的矿物岩石学、石英重结晶型式、石英分维值和有限应变等特征分析研究,认为伏牛山构造带的变质—变形深受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影响,其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断裂带往北岩石从糜棱岩依次过渡为片岩—片麻岩—花岗岩原岩。构造带内发育多种糜棱岩,岩石变形强烈,远离构造带岩石的变形逐渐变弱。从构造带往北,石英的重结晶型式从SR向GBM变化,轴比逐渐变小,应变椭球体从长雪茄到扁椭球状,变形逐渐减弱,反映出构造应力从大到小的变化;沿构造带自西往东,石英重结晶型式由BLG型式到SR和GBM型式,分维数的变化等均反映出温度、构造应力逐渐增加,变质程度逐渐加深,塑性流变加强的特点。伏牛山构造带估算变质温度范围为300℃~520℃、应变速率值为4.11183E-15~3.68947E-17,属中-高温、中应变速率变质环境。靠近断裂带应变速率和构造应力大,远离断裂带逐渐减小,反映洛南—栾川断裂带较强的压扭性质。
任升莲宋传中Lin Shoufa李加好张浩然涂文传章俊杰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流变学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4
2009年
目的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秦岭—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宋传中张国伟任升莲李加好黄文成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大陆动力学斜向汇聚
秦岭洛南-栾川构造带的变形分解与年代学制约被引量:23
2009年
洛南-栾川构造带位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它包括洛栾断裂带和断裂北侧的强变形带.断裂带内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叠瓦状脆性断层和双重构造等,是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同一剪切带内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叠加.线理构造主要有矿物生长线理、拉长线理、皱纹线理、鞘褶皱等,指示了板块由SW→NE的运动学特征和汇聚过程.断裂带北侧的强构造带内规模不等的褶皱和逆断层有相同的展布方位和运动学极性,与洛栾断裂带小角度斜交;不同性质的构造组成有规律的构造图案,是板块斜向汇聚的的产物.古板块汇聚因子是:在西段汇聚方向为22°,汇聚方向与板块边界的夹角为73°;在东段汇聚方向为31°,汇聚方向与板块边界的夹角为82°.洛栾构造带强烈活动时期主要是372Ma,是秦岭造山带形成的早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汇聚的大背景下,位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的二郎坪弧后洋盆向华北大陆之下左旋斜向俯冲的结果.
宋传中张国伟王勇生李加好陈泽超蔡志川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斜向汇聚大陆增生
秦岭伏牛山北麓构造带的变形研究
伏牛山北麓构造带包括洛南-栾川断裂带和石人山地块。洛南—栾川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汇聚—拼合带,具有 SW—NE 向俯冲兼左旋走滑的性质。断裂带以及石人山地块内面理产状主要为北东向, 同时发育大量拉伸线理与矿物...
蔡志川宋传中霍立新连芸
关键词:有限应变测量斜向汇聚
文献传递
秦岭造山带北缘的两次俯冲汇聚
<正>秦岭造山带北缘的构造显示,区内至少经历了晚印支期的斜向汇聚和新生代陆内俯冲两个俯冲汇聚过程,指示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和华北板块相对与秦岭造山带陆内俯冲的两个不同的构造体制。1秦岭造山带晚印支期的斜向汇聚晚印...
宋传中牛漫兰刘国生
文献传递
秦岭造山带北缘的斜向碰撞与汇聚因子被引量:24
2006年
秦岭北缘洛南—栾川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汇聚-拼合带,具有SW→NE向俯冲兼左旋走滑的性质,并构成叠瓦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的组合样式。秦岭北缘不同性质的构造组成有规律的图案,其展布方位和运动学方式与板块汇聚的动力学特征极为吻合。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变形岩石主要是中上地壳的产物,岩石有限应变的三轴比为:X∶Y∶Z=8.86∶4.32∶1,应变椭球体为扁椭球状。汇聚因子是:在洛南地区板块汇聚方向为22°,汇聚方向与板块边界的夹角为73°;在栾川地区板块汇聚方向为31°,汇聚方向与板块边界的夹角为82°,显示出秦岭造山带与华北板块南缘的碰撞和拼合具有典型的斜向汇聚特征。
宋传中张国伟牛漫兰刘国生霍立新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斜向汇聚大陆增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