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930)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样板戏
  • 2篇身体
  • 1篇心理
  • 1篇政治伦理
  • 1篇身体美学
  • 1篇身心
  • 1篇身心和谐
  • 1篇生态批评
  • 1篇歧异
  • 1篇契合
  • 1篇壮美
  • 1篇现代性观念
  • 1篇鲁迅论
  • 1篇伦理
  • 1篇伦理观
  • 1篇毛泽东
  • 1篇美学
  • 1篇美学视角
  • 1篇革命伦理
  • 1篇革命现代性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李松

传媒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样板戏”对芭蕾舞的吸收与改造被引量:1
2008年
"样板戏"的意义结构和艺术形态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样板戏"创作者试图将芭蕾舞的艺术程式、方法与技巧根据政治目的加以符号化,这反映了革命政治通过文艺实现美学化的表达。其吸收与改造的特点表现为:艺术形式方面,从歌剧改编为芭蕾舞剧;主题内容方面,从身体的超越演变为身体的规训;美学范畴方面,从优美走向壮美;美学风格方面,从典雅转变为刚烈。"样板戏"对芭蕾舞的吸收与改造在艺术的嫁接上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弥合的裂痕,有必要从整体性角度进行辩证分析。
李松
关键词:芭蕾舞身体壮美
“样板戏”的领袖崇拜被引量:3
2008年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李松
“样板戏”的伦理观
2008年
"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袖、阶级关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样板戏"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人民与政党之间的恩情形成了政治伦理,由阶级内部的友爱与阶级之间的仇恨形成了革命伦理。政治伦理的性质决定了革命伦理的特点,革命伦理的内在关系反过来证明了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李松
关键词:政治伦理革命伦理
生态批评的身体美学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身体是欲望、工具、智慧的综合体。身体美学是对身体感性存在、超越性可能的发现和肯定。身体是个体存在的"小宇宙"与社会存在"大宇宙"的统一。身体美学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它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焦点,同时也应该成为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关注点,因为从身体美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及其启示意义。身体美学的生态批评内涵体现为:将身体作为思考人的逻辑起点可以发现人的在世存在的多重属性;肉身与精神的和谐可以外化为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生态学原则;身体的感性愉悦和自由解放是我们思考天人生态关系的起点与归宿。其意义体现为矫正身体伦理、弥合物我分裂、创造身心和谐三个方面。
李松
关键词:生态批评身体美学身心和谐
契合与歧异:毛泽东的鲁迅论——兼论毛泽东的革命现代性观念
2009年
研究毛泽东的鲁迅论可以推进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的历史景深。二人思想的契合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五四”新文化内涵,二人思想的歧异反映了毛泽东政治理念的工具理性。毛泽东对鲁迅评价的演变轨迹体现了革命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裹挟着个人意志与历史逻辑的悖论,该矛盾的解决可以释放出“五四”文化与毛泽东思想遗产的当代能量。
李松
关键词:契合歧异毛泽东革命现代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