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SH017)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6H指数:6
- 相关作者:孟宏斌陈娥英王征兵徐创洲张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风险及其防范监控机制被引量:1
- 2009年
-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试点普及向规范持续运行转轨的关键时期,解决医疗服务机构、参合农民、医疗保险机构、政府间的逆选择、道德风险及基金运行风险是合作医疗风险防范监管的核心。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行政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职能监督机制,健全风险防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参合农民风险控制,实现风险防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 陈娥英
- 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在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向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缺陷。因此,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及贫困农民三类弱势群体进行医疗保障,集中完善包括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最终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 孟宏斌陈娥英
- 关键词:弱势群体医疗救助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困境及机制创新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的前提基础。在合作医疗供、需、管三方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导致合作医疗出现筹资瓶颈的约束条件下,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在筹资渠道、比例及模式等方面创新筹资机制,确保合作医疗的良性运行,缓解农村因病致(返)贫问题。
- 孟宏斌
- 关键词:合作医疗制度博弈困境筹资机制利益相关主体
- 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从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的制度缺陷;提出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即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贫困农民三类农村弱势群体,完善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措施包括:明确政府职责,选择适宜模式,强化医疗救助。
- 唐侠陈娥英孟宏斌
- 关键词:弱势群体医疗救助
- 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被引量:7
- 2009年
- 传统中国,帝国行政机构的管理并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乡村治理主要依赖绅士阶层。绅士权威基础来源于帝国赋予的身份及特权,民间认同是获得权威的决定因素。绅士依靠自主网络实现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但是其治理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
- 张健
- 关键词:帝国绅士乡村治理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与利益相关主体博弈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建立持久、稳定的农民自愿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的前提基础。在农民、政府及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导致合作医疗出现支付瓶颈的约束条件下,筹资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前提下,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比例、筹资模式、筹资统筹层次等方面加以完善,并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最大化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 孟宏斌王征兵
-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利益相关主体
- 机制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性运行的核心被引量:22
- 2007年
-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农民、政府及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困境的约束条件下,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的前提下,通过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健全完善,尤其是通过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市场监管,最大化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
- 孟宏斌
-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经验启示被引量:14
- 2019年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府主导建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因病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主要分为萌芽兴盛、衰退解体、恢复重构、新农合试点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五个阶段。为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规范发展,必须在功能定位层面,始终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健康医疗保障的权利;在体系建设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村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减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压力;在运行主体层面,将"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作为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点,强化参保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在覆盖范围层面,关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群体的参保补偿方案,考虑建立贫困农民群体的长效参保机制;在发展趋向层面,按照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 孟宏斌
-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
- 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陷与机制优化
- 2008年
- 为了有效推进西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运行,运用市场调研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性缺陷,并界定了政府、农民及医疗机构三方利益主体的职能。分析认为:应从筹资补偿、监督管理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构建相宜的农民参与机制,从而保障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
- 孟宏斌
-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
- 制度变迁中的缺失与完善:西部农村合作医疗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中,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西部合作医疗存在功能定位偏差、管理体制不顺、筹资公平性欠缺、补偿支付范围不合理等根源症结,可在明确合作医疗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上,强化...
- 孟宏斌陈娥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