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7000196)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少鹏王利顺居秀琴赵方超邱晓丽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电致发光
  • 7篇发光
  • 5篇有机电致发光
  • 5篇PVK
  • 4篇PPY
  • 3篇电致发光器件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发光器件
  • 3篇掺杂
  • 2篇色纯
  • 2篇色纯度
  • 2篇磷光
  • 2篇发光特性
  • 2篇PBD
  • 2篇IR
  • 1篇电子传输
  • 1篇电子传输材料
  • 1篇阻挡层
  • 1篇稳定性
  • 1篇聚合物电致发...

机构

  • 8篇河北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杨少鹏
  • 4篇邱晓丽
  • 4篇居秀琴
  • 4篇王利顺
  • 4篇赵方超
  • 3篇刘素玲
  • 3篇庞学霞
  • 3篇秦向东
  • 2篇张福俊
  • 2篇徐征
  • 2篇赵谡玲
  • 2篇杨雅茹
  • 2篇张雪峰
  • 1篇傅广生
  • 1篇李庆
  • 1篇卢素魁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应用光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BD的掺杂对PVK:Ir(ppy)3体系发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从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机理入手,研究了PBD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对PVK:Ir(ppy)3体系的影响。实验中制备了单层器件ITO/PVK:Ir(ppy)3/PBD/Al,ITO/PVK:Ir(ppy)3:PBD/Al和双层器件,ITO/PVK:Ir(ppy)3:PBD/BCP/Al,其中PVK:Ir(ppy)3的掺杂浓度比例不变,通过改变PBD的掺杂浓度,其变化范围是PBD与PVK的质量比从0:100到20:100,制得了一系列器件,研究了它们的光致发光(PL)光谱和电致发光(EL)光谱。发现PBD这种电子传输材料的加入对器件的亮度有很大提高,当PBD与PVK质量比为10%时,器件亮度最大。
杨少鹏杨雅茹赵谡玲徐征张福俊张雪峰卢素魁秦向东
关键词:电子传输材料
掺磷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传递被引量:1
2009年
将高量子效率的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e iri dium(Ⅲ)(Ir(ppy)_3)按不同的比例掺杂到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的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PVK)中作为发光层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器件发光机制的研究,发现光致发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Foster能量转移机制;而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器件的发光性能受Dexter能量转移和电荷陷获2种能量传递形式的影响。器件的I-V-L特性表明:Ir(ppy)_3的掺杂比例为5%时,器件的光功率效率最大,能量转移最充分。
杨少鹏赵方超邱晓丽秦向东王利顺居秀琴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机制
以CBP为主体的高色纯度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0
2010年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红色电致磷光器件(PLED),其结构为ITO/CuPC(1nm)/Ir(piq)2(acac):CBP(25nm)/BCP(10nm)/Alq3(35nm)/LiF(1nm)/Al(100nm),对4种不同的掺杂剂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得出了Ir(piq)2(acac)的最佳掺杂比为8%,此时器件的色坐标都非常接近标准红色,且色纯度超过了98%以上;在16V时,色坐标为(x=0.67,y=0.32),色纯度为99.74%,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
杨少鹏居秀琴王利顺刘素玲庞学霞
关键词:CBP掺杂
基于PVK的高色纯度高稳定性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能量空间传递的原理制备了PVK∶Ir(piq)2(acac)体系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CuPc/PVK∶Ir(piq)2(acac)/BCP/Alq3/LiF/Al。研究了不同主客体掺杂比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色纯度、单色性较好的红光器件。当Ir(piq)2(acac)掺杂的质量比为1∶0.08时,器件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发光峰位于625nm,CIE坐标为(x=0.66,y=0.33)。通过对各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形成相对优化的微腔结构,充分利用其对光谱的窄化效应,使得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半峰全宽仅为55nm,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器件光谱具有很好的单色性,色纯度达到98.2%。
杨少鹏王利顺邱晓丽赵方超居秀琴刘素玲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色纯度
ZnO掺杂对PVK∶Ir(ppy)_3体系发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以无机纳米颗粒ZnO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并以不同质量比掺杂到PVK∶Ir(ppy)3体系作为发光层制成一系列磷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Ir(ppy)3∶ZnO(100∶1∶x)/BCP/Alq3/Al,ZnO的掺杂浓度x分别为0%,1%,2%,5%,10%,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合适比例ZnO掺杂可以改善器件的发光特性,ZnO的最佳掺杂量为1%,此时器件的相对发光强度是未掺杂的器件的4倍,器件的启亮电压也由未掺杂时的15.5V降到了10.5V。当掺杂浓度较大时,电子传输过多在电极另一侧形成漏电流,没有在发光层内进行电子与空穴有效复合,没有对发光起到作用,导致器件的发光性能下降。
杨少鹏邱晓丽赵方超秦向东庞学霞傅广生
关键词:磷光有机电致发光ZNO
PBD的掺杂对PVK:Ir(ppy)3体系的影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最具潜力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但因为有机荧光材料受自旋选择定则的限制,单线态激子发射的最大量子效率不超过25%,因此充分利用三线态激子发光是提高器件发光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利用三重态激子...
杨少鹏杨雅茹张雪峰赵谡玲徐征卢素魁秦向东宋丹丹李艳蕊
文献传递
主客体掺杂和空穴阻挡对蓝色磷光OLED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铱配合物蓝色磷光材料Firpic作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为主体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FIrpic:CBP(x%)/BCP/Alq3/LiF/Al,其中x%为发光层主客体掺杂浓度。分别研究了主客体掺杂浓度和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当掺杂浓度为8%时,主客体间的能量传转移最充分,器件的启亮电压为5V,器件在20V时的亮度为7122.25cd/m2。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现象,为Alq3部分参与了发光,影响了发光的色纯度,改变BCP的厚度,可以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器件发光的色度坐标,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的目的。
杨少鹏居秀琴赵方超邱晓丽王利顺刘素玲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掺杂空穴阻挡层发光性能
Ir(ppy)3掺杂PVK体系发光特性的研究
2008年
对常温下磷光染料Ir(ppy)3掺杂PVK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VK:Ir(ppy)3/BCP/Alq3/Al。实验发现随磷光材料掺杂浓度的不同,器件的发光性能发生变化。当浓度适宜时,主体材料PVK的发光很弱,主要为Ir(ppy)3的磷光发射。通过L-I-V特性曲线的比较,掺杂浓度为5%的光电性能最好,说明器件在掺杂浓度为5%时效果最佳。
杨少鹏张雪峰赵谡玲徐征张福俊杨雅茹李庆庞学霞
关键词:电致发光磷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