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WW32) 作品数:8 被引量:7 H指数:2 相关作者: 敬南菲 史鹏路 陈娴 更多>> 相关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强化颠覆抑制协合:《应许之地》的文化诗学阐释 2013年 引言
20世纪初,美国犹太文学开始萌芽。其代表人物之一玛丽·安亭(Mary Antin)从1911年9月起,在《大西洋月刊》上分十次连载自传《应许之地》,讲述主人公怎样从俄属波兰小镇中世纪般的犹太人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来到20世纪美国的现代都市波士顿;又怎样随着物理时空的转换,从受尽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的犹太女孩玛什珂·安亭, 敬南菲关键词:诗学阐释 《大西洋月刊》 文化 犹太文学 现代都市 《爱的历史》:后记忆语境下的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4 2018年 第三代大屠杀文学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代亲身经历和第二代观察记忆双重缺失的后记忆时代,第三代作家试图通过想象性创作,以再现文本的文本之方式与大屠杀取得联系。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因其多重叙事声音、大屠杀隐性在场、大屠杀美国化、后现代及其超越的书写特征,成为后记忆时代第三代大屠杀文学的典范。 敬南菲成长小说观照下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2014年 随着犹太文化在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复兴,以色列成为当代犹太美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作为引发母性联想的犹太人家园,作为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前沿,作为在与四邻纷争中艰难求存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尤其为美国犹太女作家们的文学想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她们的以色列书写往往以女主人公离开美国前往以色列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为叙事模型,是较为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以此为视角,结合女性身份构建、女性本真生存、姐妹情谊等女性文学要素,探索《慈爱》、《来自一个封锁的房间》、《七次福佑》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在以色列完成主体性构建的成长历程,讨论其在主题探索与叙事审美维度呈现出的特性与共性,并分析以色列在美国犹太女性身份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敬南菲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 当代女作家 成长小说 文化心理学视野下幸福感缺失因素透视——以《店员》中的海伦为例 2014年 美国梦的核心是人人有权追求幸福。在认知叙事学范畴里,幸福是一种结果激情,其叙事文本常常围绕事业和爱情展开;在文化心理学视野内,幸福是个体对生活满意度和正负情感的主观判断,一定程度上是特定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投射之物。本文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分析《店员》中第二代犹太移民海伦在美国和犹太双重文化压力之下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指出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异质性是导致海伦美国梦想破灭,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敬南菲关键词:文化心理学 幸福感 价值观 美国梦 《养家糊口的人》的“格托”书写 被引量:3 2016年 美国犹太女作家安琪亚·叶捷尔斯卡的代表作《养家糊口的人》的"格托"书写突破性地聚焦于种族与性别密不可分的复杂情形,即第一代犹太女性在追求自由道路之上的双重困境:逃离"格托"令她们失去根基,所向往的美国新世界又视其为"他者";回归"格托"构建"美国犹太人"理想身份的努力亦以失败告终。 敬南菲 游芬娟关键词:逃离 《约侬迪俄:三十年代的故事》的“母子纽带”与“躯体意象”——蒂莉·奥尔森的政治诉求和女性视角 2018年 蒂莉·奥尔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犹太女作家。作为活动家,她曾积极从事无产阶级政党活动,其诸多政治诉求无不与其女权主张相生相伴;作为艺术家,相较于犹太身份和阶级属性,奥尔森更为核心的创作宗旨来自作为女性的生活经历。本文结合奥尔森论文集《沉默》中的文论观点,从"母子纽带"的恒定描写模式、"躯体意象"的叙事技巧和女性视角聚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尔森倾注在小说《约侬迪俄:三十年代的故事》中的政治愿望和女权诉求。 陈娴关键词:女性视角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2018年 艾瑞卡·容的《怕飞》是身体叙事的经典作品。作品随意散漫的叙事形式,融合诗歌、日记、回忆、呓语、独白的书写,是女性发散性思维的表达。这种反主流姿态来言说女性经验的元小说尝试,意在打破父权话语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单—二线性。作品强调差异的女性美学实践以一种僭越姿态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本质主义进行颠覆,是对女性基于自身特殊性建构女性话语的有意义探索。但同时必须警惕,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女性再现身体的叙事因男性读者对女性身体的欲望投射而被消解、导致女性被客体化的可能性。 敬南菲关键词:女性书写 身体叙事 人文学科的跨界视野——访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迈克尔·利文森 2014年 2011年11月8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正式成立人文与世界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放眼全球,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建设和跨文化交流,吸引全美及全球优秀人士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交流,对人文科学展开创新型思考。在弗吉尼亚大学接受作者采访时,利文森教授就跨学科研究、跨文化合作与人文学科的现状与走向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如今现代性依然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科与文化间应展开更多对话,探讨科技、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构筑创新型人文学科,搭建全球对话平台。 史鹏路关键词: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