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64040)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何久洋马媛媛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万英艾尔肯·斯地克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发光
  • 9篇光致
  • 9篇光致发光
  • 8篇方钠石
  • 7篇发光特性
  • 4篇光谱
  • 4篇掺杂
  • 3篇荧光粉
  • 3篇CE3
  • 2篇电池
  • 2篇荧光
  • 2篇水热
  • 2篇谱带
  • 2篇近红外
  • 2篇共掺
  • 2篇共掺杂
  • 2篇光伏
  • 2篇光伏电池
  • 2篇光性质
  • 2篇光致发光谱

机构

  • 15篇新疆师范大学
  • 5篇伊犁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何久洋
  • 5篇马媛媛
  • 4篇巴合提古丽阿...
  • 4篇万英
  • 3篇艾尔肯·斯地...
  • 1篇穆亚斯尔·凯...
  • 1篇王飞
  • 1篇巴哈德尔·肉...
  • 1篇周芷萱
  • 1篇张海珠

传媒

  • 4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发光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红外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u_2O_3共掺杂天然方钠石光致发光特性
2013年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S、Eu2O3共掺杂天然方钠石的橘黄荧光粉末Na8Al6Si6O24Cl2∶S2-,Eux3+(密度x=1%、3%、5%和10%(质量分数))。用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室温和低温下该粉末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特性。在265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包括由Eu3+中4f6(5 D0)→4f6(7FJ)(J=0、1、2、3、4)跃迁产生的、峰值在581~707nm间的光谱带和由Mn2+的4 T1→6 A1跃迁产生的、峰值在496nm的光谱带。改变方钠石掺杂的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研究了方钠石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S2-和Eu3+离子之间有能量抵消。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方钠石光致发光EU
Cu掺杂天然方钠石的VUV-Vis发光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u掺杂天然方钠石光致发光粉末。使用电子探针能谱分析(EDS)和微区分析(EPMA)测出了天然方钠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u掺杂对方钠石结构的影响。室温下测量了真空紫外-紫外-可见光光谱。结果表明,激发光谱中171 nm处的激发带属于基质吸收;202,255,280,290 nm左右的激发带是Cu+离子的3d10→3d94s跃迁引起的。Cu在方钠石晶体中以两种位置存在,分别为Cu+离子在Na+离子晶格位置上出现的Cu1位置和复合层间的Cu2位置,并形成Cu+离子的Cu1和Cu2发光中心。用不同波长光激发Cu1和Cu2发光中心得到的峰值分别位于420 nm和470 nm的蓝色荧光来源于Cu+离子内的3d94s→3d10电子跃迁。对样品的发光机理及浓度猝灭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阿丽屯古丽.麦麦提纳斯尔穆亚斯尔.凯合日曼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浓度猝灭
NaCl掺杂浓度对方钠石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用水热法合成了含氯方钠石粉末,并讨论了 NaCI的掺杂浓度、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方钠石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 -DTA -DSC)对合成方钠石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CI的掺杂量在2%~10%内合成样品产物为单一方钠石结构,当掺杂量达到20%时,合成产物结构发生变化,最佳晶化温度为80℃,晶化时间为6h。扫描电镜图片显示样品颗粒均匀,粒径为01.~02.μm。热重分析表明样品在230℃附近有吸热反应。
阿孜古丽.热合曼穆亚斯尔.凯合日曼阿丽屯古丽.麦麦提纳斯尔库尔班江.艾木杜垃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水热合成方钠石晶体结构
Na_4Ca_4Al_6Si_9O_(24)∶Ce^(3+),Tb^(3+)荧光粉合成及其能量传递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天然方柱石是一种典型的硅酸盐类的发光矿石,针对天然高发光效率方柱石的生成条件及化学成份,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100℃弱还原气氛下合成了Na4Ca4Al6Si9O24(方柱石),并合成了一系列掺杂Ce3+,Tb3+的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做了讨论。通过分别对单掺Ce3+,Tb3+和共掺Ce3+,Tb3+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发现共掺杂的样品其在545nm处由于Tb3+的5 D+4→7 F5跃迁发光强度远远大于单掺Tb3的样品。最后通过掺杂不同浓度Ce3+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以及其荧光寿命和能量传递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e3+掺杂浓度的变化,样品的Tb3+的5 D7 4→F5跃迁(545nm)发光强度及寿命也随着变化,并发现Ce3+对Tb3+存在能量传递,且当Ce3+和Tb3+的质比为0.02∶0.03时能量传递效率最高。通过色坐标的测量,发现随着Ce3+浓度的改变,样品的发光可在绿色区域进行调节。因此,认为Na4Ca4Al6Si9O24∶Ce3+,Tb3+荧光粉有望成为新型白光LED荧光粉。
马媛媛何久洋阿孜古丽·热合曼巴哈德尔·肉孜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荧光寿命
Ce^(3+)掺杂斜长石Ca_2Al_2SiO_7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Ca2Al2SiO7属于斜长石类的钙铝硅酸盐矿物,和一般的氧化物发光材料基质相比,该种硅酸盐是一种稳定性更好、性能更优良的基质材料。文章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掺杂Ce3+的Ca2Al2SiO7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Ca2Al2SiO7:Ce3+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稳定;在362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波峰位于406 nm处的强烈蓝紫色荧光,其最佳掺杂浓度为2 wt%,并发现量子效率高达95%,符合商用标准。
马媛媛何久洋万英阿孜古丽.热合曼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光致发光量子效率
Gd_(0.97)Nb_(1-x)V_xO_4∶Eu_(0.0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方法制备了Gd0.97Nb1-xVxO4∶Eu0.03(x=0.2,0.4,0.6,0.8和1)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Gd0.97Nb1-xVxO4∶Eu0.03粉末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了室温下该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荧光粉分别在315nm和395.5nm紫外光的激发下,Gd3+和Eu3+的掺杂浓度一定时,样品的发射光谱随着x值的增加红光发射(λ=619nm)强度逐渐变强,x=0.8时最强。研究了激活剂的浓度不变,而NbO3-4离子和VO3-4离子的浓度变化的条件下粉末的光谱性质。在激发光谱中,在200~320nm范围中出现了非常宽的谱带。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于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张海珠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红色荧光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钒酸盐
1540nm发光增强∶Er掺杂β-FeSi_2/Si薄膜
2015年
为了增强β-FeSi2薄膜的发光强度,通过脉冲激光轰击(PLD)β-FeSi2和Si靶材沉积于Si(111)面制备了优质的β—FeSi2/Si薄膜,薄膜表面光滑、平整,β—FeSi2颗粒尺寸在20~50nm左右。光致发光(PL)测试显示,β-FeSi2/Si薄膜在低温下(20K)在1540nm左右的近红外处有一较强发光峰,对应β-FeSi2带-带跃迁。对Si层进行掺杂Er^3+处理,发现处理后的β-FeSi2/Si:Er薄膜发光强度得到明显地增强,掺入Er使β-FeSi2/Si薄膜非辐射复合中心得到有效地抑制,且β—FeSi2/Si:Er薄膜的红外发光来自Er^3+离子的^4I13/2→^4I15/2的跃迁和β-FeSi2纳米颗粒带带复合的发光叠加。
何久洋马媛媛万英阿孜古丽.热合曼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ER^3+光致发光
天然方钠石的近红外发光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天然方钠石近红外发光材料。测定了荧光粉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谱以及室温下的光致近红外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在600nm可见光的激发下,天然方钠石粉末中的Mn^(5+)离子(~3A_2-~1E跃迁)发射了主发射峰位于1200nm的近红外光谱。在500nm可见光的激发下,该粉末中的Fe^(2+)离子(~3T_1-~5E)发射了主发射峰位于1000 nm的近红外光谱。这种现象对于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方钠石光致发光近红外光伏电池
Eu^(3+)掺杂方钠石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水热反应及后期热处理工艺合成了Eu3+掺杂方钠石结构的荧光材料Na8Al6Si6O24(OH)2·(H2O/NO3)2∶Eu3+。SEM图像显示,所合成的样品由一些长棒状和不规则多面体结构组成,平均粒径约为0.6μm和2μm。样品在394 nm(对应于Eu3+离子的7F0→5L6跃迁)激发下发出单色性较好的红色荧光,相应的色坐标值为(0.613 6,0.337 7),色纯度为85.5%,量子效率为0.36。随着Eu3+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大,样品的红色荧光增强。当Eu3+摩尔分数超过7%时发生部分相变现象。发光热猝灭研究发现,样品的相对亮度和红色比在37~100℃内比较稳定。
阿孜古丽·热合曼何久洋穆亚斯尔·凯合日曼马媛媛王飞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色坐标
长石共生方钠石的结构表征与发光性质被引量:1
2014年
对长石共生方钠石荧光矿物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发光特性研究。XRD分析显示,样品中的主要矿相为方钠石,次要矿相为长石。XRD和TG-DTA-DSC分析结果显示,当矿物的退火温度超过1 000℃时晶型开始变化,而温度达到1 300℃时转化成非晶玻璃态。样品经过煅烧后,总质量损失率为3.2%,其中以结构水的损失量最大,损失率为2.5%。在256 nm和380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分别发射了主峰位于735 nm的玫红色荧光和620 nm的橘黄色荧光,两发射光分别来源于样品中的Fe3+(4T1→6A1)和S2-发光中心。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玫红色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橘黄色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弱,最佳退火温度为900℃。
阿孜古丽.热合曼何久仰穆亚斯尔.凯合日曼阿丽屯古丽.麦麦提纳斯尔艾尔肯.斯地克
关键词:方钠石长石光致发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