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1104)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9H指数:7
- 相关作者:吴晓春黎军顽左鹏鹏谢尘闵娜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Mn和W元素对4Cr2Mo2W2V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基于不同Mn和W含量的4Cr2Mo2W2V热锻模具钢的回火特性曲线,以及在620℃不同保温时间的力学性能,揭示了不同Mn和W含量下4Cr2Mo2W2V钢中碳化物的演变规律,并探讨其对该钢高温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分析了合金元素Mn和W对回火稳定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W元素的增加使4Cr2Mo2W2V钢的二次硬化峰向右移动,热稳定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Mn和W元素能有效抑制碳化物粗大,增强马氏体的抗回复能力。
- 朱春燕石楠楠左鹏鹏闵娜吴晓春
- 关键词:热稳定性
- C型环试样淬火及深冷处理应力演变的数值研究
- 本文基于金属-热-力耦合理论,建立了C型环试样淬火和深冷处理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探讨了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试样冷却行为和组织转变对其应力演变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由于C型环试样不同部位的冷却行...
- 黎军顽封源许茜章军吴晓春
- 关键词:深冷处理残余奥氏体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Ni对新型压铸模具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含2.0%Ni和不含Ni的新型压铸模具钢SDYZ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结合金相法、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分析了Ni元素对SDYZ钢连续转变规律、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元素可显著降低SDYZ钢的相变点(Ac1、Ac3和Ms),扩大奥氏体相区,使CCT曲线右移;同时,Ni元素可使SDYZ钢获得全马氏体的冷速由0.3℃/s降低到0.1℃/s,提高钢的淬透性;但由于Ni是强奥氏体稳定化元素,会增加淬火残留奥氏体,从而使含Ni的SDYZ钢硬度降低了20~30 HV。
- 何雪松左鹏鹏吴晓春
- 关键词:压铸模具钢CCT曲线淬透性
- C型环试样淬火及深冷处理应力演变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金属-热-力耦合理论,建立了C型环试样淬火和深冷处理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探讨了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试样冷却行为和组织转变对其应力演变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由于C型环试样不同部位的冷却行为差异,导致温度变化和组织转变呈现非同时性。淬火和深冷处理后,试样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分别为15.5%和2%左右,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在淬火过程中,试样等效应力变化曲线先后出现两个峰值,其中第一个应力峰值是由于试样心表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所致,第二个应力峰值与试样心表组织转变的非同时性引起的组织应力密切相关;在深冷处理过程,试样心表温差和心表奥氏体体积分数差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且比淬火过程小两个数量级,导致试样的等效应力变化相比淬火过程要平缓得多。相比于淬火过程,深冷处理后试样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试样的整体应力值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缺口和最大壁厚附近残余应力得到释放。
- 谢尘黎军顽封源封源吴晓春
- 关键词:深冷处理残留奥氏体数值模拟
- 氮含量对热作模具钢4Cr5Mo2V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结合变倍体视显微镜、高分辨扫描电镜及热疲劳损伤因子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比研究了氮含量对4Cr5Mo2V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材料抗回火软化能力及热疲劳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与氮质量分数为0.0044%和0.0080%的4Cr5Mo2V钢试样相比,氮质量分数为0.0105%的试样的热疲劳裂纹更早萌生;3000次循环后,该试样的表面硬度下降幅度最大,抗回火软化能力最弱;且热疲劳损伤因子最大,热疲劳性能最差。因此,减少氮含量有利于提高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大大延长热作模具使用寿命。
- 张学友左鹏鹏何西娟吴晓春
-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氮含量热疲劳性能
- 低温处理对3Cr2MoCoWV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通过比较低温处理前后3Cr2MoCoWV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结合透射电镜(TEM)分析低温处理对3Cr2MoCoWV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等温后,残余奥氏体呈薄膜状及块状两种分布形态。低温处理后,块状残余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贝氏体等温形成的残余奥氏体以更细小的膜状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间。回火后,基体中超细小M2C型碳化物的弥散分布及少量未转变的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束间,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阻碍了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低温处理得到材料的最佳强韧性配合,提高了3Cr2MoCoWV钢的热疲劳性能,其热疲劳损伤因子约是未经低温处理的一半。
- 黎军顽计天予吴晓春
-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 硬度对H13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对不同硬度的H13钢进行了Uddeholm自约束热疲劳试验,结合其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碳化物情况探究了硬度演变对H13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13钢抵抗冷热疲劳的能力随硬度的升高而提高,高硬度的H13钢表面裂纹密度较高,呈分布均匀的网状,且表面高温软化程度小,裂纹深度也较浅;低硬度的H13钢表面只有若干条纵向的主裂纹。通过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可知H13钢中存在的碳化物类型主要是M_(23)C_6、MC型,高硬度H13钢的碳化物尺寸比低硬度的小。
- 许书洋左鹏鹏吴晓春
-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碳化物
- 回火温度对新型盾构刀具用钢SDH55强韧性及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采用冲击试验机、硬度仪、光学显微镜及高分辨扫描电镜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新型盾构刀具用钢SDH55强韧性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SDH55钢1030℃油淬硬度为60.5 HRC,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及未溶碳化物;SDH55钢在500℃回火时,出现了二次硬化峰值;在540~620℃回火时,由于回火软化使硬度随温度升高而不断降低,但冲击吸收能量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其主要是由二次碳化物形态从杆状变成短杆或球状,最后再变成长条状分布在晶界所导致;从强韧性配合角度考虑,SDH55钢满足盾构刀具服役要求的回火温度应为(540±10)℃,此时,回火硬度为56.0 HRC,室温冲击吸收能量为264 J。
- 印康莹左鹏鹏何西娟吴晓春
- 关键词:回火温度强韧性碳化物
- 低温处理对SDC99冷作模具钢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将SDC99冷作模具钢在1030℃淬火之后在-130℃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利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低温处理对SDC99钢耐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内耗分析了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对SDC99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并通过三维原子探针(3DAP)探究低温处理之后碳原子的扩散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30℃低温处理之后,SDC99钢磨损量降低,大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但不能完全转变;低温处理之后发现部分碳原子存在短程扩散,产生碳偏聚。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和碳偏聚均可以改善SDC99钢的耐磨性。
- 王明谢尘吴晓春
-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马氏体相变耐磨性
- 三种热锻模具钢的热稳定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DM钢与H13、3Cr2W8V钢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及其微观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DM钢的硬度始终高于H13和3Cr2W8V钢,表现出优越的热稳定性能。其主要原因是DM钢在热稳过程中析出亚稳θ相,在高温下析出M2C型碳化物,起到二次硬化作用,保证了DM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
- 蔡媛媛左鹏鹏朱春燕闵娜吴晓春
- 关键词:热锻模具钢热稳定性能碳化物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