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1B340)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晓敏贾志浩纪颖李杨牛安琪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1篇道德
  • 1篇颠覆
  • 1篇伊利
  • 1篇真相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主义
  • 1篇人文主义理想
  • 1篇莎士比亚
  • 1篇莎士比亚戏剧
  • 1篇视域
  • 1篇天国
  • 1篇托尼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价值
  • 1篇女性文学
  • 1篇妻子
  • 1篇清廉
  • 1篇仁爱

机构

  • 6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张晓敏
  • 2篇贾志浩
  • 1篇李杨
  • 1篇纪颖
  • 1篇刘冬霞
  • 1篇张含璞
  • 1篇牛安琪

传媒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作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凯特·肖班《觉醒》中克里奥尔民族身份认同问题探究被引量:3
2013年
克里奥尔人生活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种族身份与社会身份的模棱两可将克里奥尔人抛向了一个尴尬的窘境,处在夹缝中的身份困境成为萦绕在历代作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梦魇。凯特.肖班,"第一个描写藤河地区的克里奥尔作家",在其小说《觉醒》中,真实地揭露了克里奥尔民族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以及克里奥尔人在美国语境下的身份困惑和普遍流行的"白化"现象。本文试图从文本的浅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去探讨这种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以及肖班的书写策略。
张晓敏
关键词:民族身份认同白化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理想天国的重建被引量:1
2014年
《哈姆雷特》演绎了理想之国从破坏到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人本存在的有限性和契约性,表明无论人类如何破毁自己的家园,终究要服从于冥冥中的归善意志,并用切实的行动对理想中的国度施以不断的重建,那就是建立一个仁君秉政、政治清廉、道德高尚、充满博爱的理想社会。
贾志浩
美国黑人女性自传体写作与身份认同研究
2012年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多半通过自传式的言说方式和"经验自我"的文本形式,来揭示黑人女性的身份诉求问题。借助身份认同研究来解读美国黑人女性自传体写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被双重文化"边缘化"的黑人女性的生存与精神境遇,以及黑人女性是如何在多重夹缝中拓展身份认同之路的。
刘冬霞张含璞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身份认同
《李尔王》:伊利莎白时代两种自然观的决裂
2013年
本文从哲学思辨角度出发,探究中古"自然仁爱观",剖析资产阶级的霍布斯、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即"自私自利"自然观。两种自然观的决裂导致了《李尔王》悲剧的发生。莎翁弘扬了中古价值观,挞伐了资本主义自然观,旨在申张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和谐。
贾志浩牛安琪
关键词:自然观仁爱自私自利决裂
文化批评视域下的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戏剧创作被引量:3
2011年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其作品既具有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学所共有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时代精神,同时又贯穿着作家鲜明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莎士比亚在文学领域内真正地发现了人,他带着继往开来的巨大魄力及昭示永恒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超越了历史,穿越了时空,其人文主义的戏剧创作蕴含了历史、现实、民族、人类之厚重的文化感。
纪颖
关键词:文化批评人文主义莎士比亚戏剧
叙述背后的真相——解读《托尼的妻子》的双重写作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在19世纪美国文坛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女性作家的创作极其艰难,她们不得不选择可以得到公共话语场认可的写作策略才能突破层层桎梏,使其作品得以出版。表面上,她们的作品遵照男性既定的评价标准;而在深层文本中,女性作家透过男性话语结构来传递自己的声音。艾丽斯.邓巴.纳尔逊的作品《托尼的妻子》正体现了女性作家对于双重写作策略的选择。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双重写作策略在文本中的体现并探究文本背后女性价值的自我实现。
张晓敏李杨
关键词:女性价值颠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