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894)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杜军方瑞郭强张帆由振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odal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体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2
- 2013年
- 考察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Nodal蛋白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及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活性重组Nodal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B16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EMT标志物的表达及定位。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Nodal对B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检测Nodal刺激后,AKT、ERK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并考察Nodal受体抑制剂SB431542对Nodal诱导的细胞EMT过程及信号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odal可引起B16细胞发生EMT,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Nodal刺激后的细胞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明显增强。此外,Nodal还可引起AKT、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以上作用均能被SB431542所抑制。该研究为深入研究Nodal在黑色素瘤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分子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 方瑞郭强张帆由振源杜军
- 关键词:NODAL上皮间质转化黑色素瘤
- 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及其体内示踪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小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模型被广泛应用于CRC的病理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以及抗癌新药筛选。体内示踪技术是CRC模型研究的前提条件,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实验动物的无创监测,对于疾病的动态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小鼠CRC模型主要有3种:诱发型、移植型和基因修饰型。本文侧重于介绍移植型与近年来较为成功的Apc、Smad3和K-ras基因修饰模型。相应地,体内示踪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研发了一些新型的标记物,并且可以联用多种成像方式。本文对不同的成像方式结合标记物在小鼠CRC模型上的应用实例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提供参考。
- 陈奕杰方瑞杜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诊断显像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