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103)

作品数:38 被引量:156H指数:8
相关作者:鲁安怀李艳丁竑瑞王长秋郝瑞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微生物
  • 13篇矿物
  • 9篇水钠锰矿
  • 9篇光电
  • 8篇催化
  • 7篇光电子
  • 7篇光谱
  • 6篇铁矿
  • 6篇离子
  • 6篇光催化
  • 5篇矿物学
  • 4篇电化学
  • 4篇降解
  • 3篇针铁矿
  • 3篇土壤
  • 3篇铅离子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污染

机构

  • 54篇北京大学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2篇鲁安怀
  • 39篇李艳
  • 27篇丁竑瑞
  • 12篇郝瑞霞
  • 8篇王长秋
  • 8篇杨诗琴
  • 6篇张慧琴
  • 6篇姜源
  • 6篇李岩
  • 5篇王鑫
  • 5篇王浩然
  • 5篇吴沣
  • 5篇丁聪
  • 4篇曾翠平
  • 4篇杨晓雪
  • 4篇丁瑞
  • 3篇刘菲菲
  • 3篇余萍
  • 2篇朱云
  • 2篇许晓明

传媒

  • 14篇岩石矿物学杂...
  • 5篇中国矿物岩石...
  • 4篇地学前缘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Acta G...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seudomonas putida MnB1氧化Mn^2+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Pseudomonas putida MnB1是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的锰氧化细菌。本文在中性条件下对MnB1锰氧化特性及锰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XANES结果显示,MnB1可将溶液中Mn(Ⅱ)氧化并形成Mn(Ⅳ)的锰氧化物;XRD结果进一步证实锰氧化物为δ-MnO2。MnB1的锰氧化性能受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其中Cd2+影响最大、Cu2+影响最小。在4μM Cd2+、6μM Pb2+、200μM Cu2+和20μmol/L Ni 2+的体系中,锰氧化速率和氧化量均有所降低,锰氧化量由208.5μM分别降至20.3μM、192.5μM、129.5μM和52.7μM。
张慧琴李艳李岩丁竑瑞鲁安怀
关键词:Δ-MNO2重金属离子
青海三岔河灰紫色软玉颜色定量表达与紫色成因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颜色是衡量宝玉石品质、价格的重要因素,对宝玉石颜色的量化研究一直是宝石科学关注的热点。在透射光条件下观察宝玉石颜色特征是珠宝行业中十分重要的手段。本研究致力于依赖光谱和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一套依照透射法实现软玉颜色定量表达、颜色复原和确定致色机制的方法。以来自中国青海格尔木地区、具有渐变颜色特点的灰紫色软玉为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定量测量、结合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CIE L*a*b*色度学模型转化及计算机软件处理(Adobe Photoshop),实现对特定厚度(1.0 mm)灰紫色软玉样品颜色的定量表达和颜色复原。样品浅色和深色区域复原的颜色与样品透射光下肉眼观察颜色较为接近,存在的色差可能与玉石样品的半透明多晶质结构有关。而对于紫色的致色机理,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我们发现微量元素Mn含量随颜色加深呈现递增规律。在较深颜色区域,光致发光光谱(PL)中检测到的以585 nm为中心的发射峰、UV-Vis光谱中以530 nm为中心的吸收峰,以及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的六重超精细分裂峰都在指示Mn^(2+)是导致灰紫色软玉中紫色调的主要原因。本工作对于研究透射光条件下宝玉石样品颜色定量观测和表达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方法依据,并为采用光谱学确定致色元素以及致色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信息。
罗泽敏沈锡田杨明星
关键词:软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IE
3种典型富锰沉积物的形貌学与矿物学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采集了3种典型的富锰沉积物样品,即岩石漆、树枝晶与土壤铁锰胶膜,并制作了相应的纵切片。运用光学显微镜、原位微区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EDX能谱仪分别对其形貌学与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漆呈黑色致密层状、葡萄状,主要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是一种高度混杂的沉积物。宏观上岩石漆与基岩有截然的接触面,发育有微层理结构,在微观上的表现即锰含量的周期性波动。树枝晶呈黑色分枝状,主要由锰钡矿组成,极端富锰而贫硅铝,与基质呈交织结构。土壤铁锰胶膜呈黑色粘稠层状,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钛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可细分为外层黑褐色的富锰条带和内层黄棕色的富铁条带。这3种富锰沉积物的形貌学和元素分布特征与各自的成因机制密切相关。
许晓明李艳丁竑瑞李岩鲁安怀
关键词:树枝晶拉曼光谱矿物学
微生物锰还原过程中碳酸盐矿物沉淀研究
<正>中国锰矿资源丰富,沉积型矿床约占80%,在沉积型矿床中,以菱锰矿为矿石矿物的碳酸盐型锰矿是主要类型。长期以来,关于碳酸盐型锰矿床的成因多归因于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下的化学沉积,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锰矿床的微生物...
王霄李艳鲁安怀丁竑瑞张慧琴
关键词:锰矿微生物碳酸盐矿物
文献传递
塔宾曲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从铅锌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LYF12(KJ569519),对其菌落、菌丝、分生孢子、生理生化特征、18S rRNA分子特征以及其对生存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Pb2+耐受浓度高达6 mmol·L-1.TE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可以将Pb2+转移到细胞内,并以含铅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将Pb2+固定于细胞内部.当Pb2+浓度低于4 mmol·L-1时,LYF12对Pb2+的固定率高达99%以上;当Pb2+浓度为6 mmol·L-1时,菌株对Pb2+的固定率也可达到81%.另外,又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不同能量供应水平下,LYF12对Pb2+吸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LYF12对Pb2+的吸附与能量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并由此推断:Pb2+跨过LYF12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
吴沣郝瑞霞鲁安怀姜源杨诗琴
关键词:铅离子生物学特征主动运输
同步辐射软X射线吸收谱与发射谱测定天然针铁矿能带结构被引量:4
2016年
天然半导体矿物由于成分、缺陷复杂,传统测试方法如紫外可见漫反射等难以准确测定其禁带宽度.本文以针铁矿为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纯针铁矿及掺Al针铁矿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显示,纯针铁矿导带底与价带顶均由Fe3d与O2p轨道组成,而当含杂质Al时,Al2p与O2p发生杂化参与了价带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氧的K边吸收谱与发射谱对纯针铁矿及天然针铁矿的能带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天然含Al的针铁矿禁带宽度为2.30eV,小于纯针铁矿(2.57eV).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测定天然氧化物矿物禁带宽度的新方法,为深入研究天然半导体可见光催化活性产生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丁聪李艳李岩鲁安怀
关键词:针铁矿吸收谱发射谱光催化
武汉黄棕壤铁锰氧化物胶膜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是我国黄棕壤中重要的铁锰元素富集载体,选取我国华中地区典型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偏光显微镜(PO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能谱仪(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高能量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研究方法,对原位和分离处理后的黄棕壤铁锰胶膜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表征.结果表明,黄棕壤铁锰氧化物矿物胶膜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依次呈现富锰条带、富铁锰条带、富铁条带、富锰铁条带、富铁条带,并且锰铁元素含量之比不规则降低,其所含铁锰氧化物矿物主要为锰钡矿、针铁矿、水钠锰矿、六方水锰矿、水羟锰矿,粒度为纳米级,形貌多样.
李岩李艳鲁安怀王浩然丁聪杨晓雪
关键词:黄棕壤胶膜环境属性
德兴铜矿地区土壤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西德兴铜矿区周围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重金属元素富集,且表层土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结果表明,当总淋滤时间为451 h时,土壤对Pb2+的总吸附量为2 584.75 mg/kg,淋滤实验的前半期存在多种竞争吸附机制,后半期土壤对Pb2+的吸附基本达到动态平衡。淋滤后土壤矿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粘土矿物有所减少。粘土矿物在不同土壤层对Pb2+的吸附能力也各异。
李子悦吴沣郝瑞霞
关键词:土壤矿物粘土矿物
几种常见矿物的中远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本文利用热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透闪石、蛇纹石、钠长石与白云石的红外发射光谱特征。通过对300cm650 cm的红外波段进行积分计算,发现钠长石的发射率最高,可达到0.978,其次为蛇纹石0.968,透闪石0.960,白云石...
朱莹李艳丁竑瑞黎晏彰许晓明鲁安怀
文献传递
浅海Mg^(2+)和SO_4^(2-)对微生物诱导形成锰碳酸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模拟浅海环境下锰氧化物微生物还原作用诱导碳酸盐沉淀的过程,选取最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K_(0.33)Mn_7O_(14)·7H_2O)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种类与浓度盐离子(Mg^(2+)、SO_4^(2-))存在条件下开展异化锰还原菌Dietzia cercidiphylli 45-1b好氧还原水钠锰矿的实验研究.通过测试体系蛋白、Mn^(2+)等离子浓度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谱(XAS)表征反应前后矿物结构变化,来探讨不同初始Mg^(2+)和SO_4^(2-)浓度对于菌株45-1b还原水钠锰矿及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pH值在4天内从7.0迅速上升至9.3,Mn^(2+)浓度在2天内迅速上升至166μmol/L,随后迅速下降至8μmol/L(第4天),其好氧还原产物为菱锰矿(MnCO3),且其产生量随M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SO_4^(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好氧环境下菌株45-1b能够利用乙酸为电子供体,水钠锰矿为电子受体还原水钠锰矿释放Mn^(2+),最终转化有机碳为无机碳酸盐矿物菱锰矿.Mg^(2+)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和菱锰矿成核对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产生抑制作用,而SO_4^(2-)可以缓解Mg^(2+)的抑制作用并促进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
王霄李艳黎晏彰刘雨薇段鉴书丁竑瑞王长秋鲁安怀
关键词:水钠锰矿菱锰矿生物还原生物矿化环境地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