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10015)

作品数:20 被引量:498H指数:11
相关作者:潘可礼蔡林慧张之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网络虚拟空间
  • 5篇政治
  • 4篇网络空间
  • 3篇自治
  • 2篇宣泄
  • 2篇言论
  • 2篇哲学
  • 2篇政府
  • 2篇网络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民主
  • 2篇公民
  • 2篇非正式
  • 2篇层级
  • 2篇村治
  • 1篇代议
  • 1篇代议制
  • 1篇代议制政府
  • 1篇行政

机构

  • 19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篇张之沧
  • 1篇蔡林慧
  • 1篇潘可礼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政治学研究
  • 2篇江海学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被引量:103
2014年
实践表明,作为乡村治理正式制度的村民自治制度的运作并不是非常顺畅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偏离了制度文本的"应然"模式而走向非正式制度层面上的运作。客观地说,正式制度无法消弭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运行空间,必须要以非正式制度作为前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正式制度嵌入非正式制度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使之深度融合、落地生根,从而建立起在正式制度框架与约束范围内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动态开放治理体系,实现对村庄的民主治理、自主治理与合作治理。这一研究,对于将田野研究而得出的"碎片化"的乡村治理经验理论化以及理解隐藏于乡村社会内部的非正式制度治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杨嵘均
关键词:乡村治理非正式制度村民自治乡土文化
网络空间公民政治情绪的宣泄方式及其治理策略被引量:6
2015年
由社会转型而产生的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使得民怨与民愤不断积聚和积累,这导致了公民的政治情绪宣泄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样的社会心理氛围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一旦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就很容易激起民怨民愤,甚至可能酿成重大的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因此,研究公民政治情绪的宣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公民政治情绪的宣泄方式包括政治沉默、言论宣泄、合法抗议、极端行动等多种形式,其中言论宣泄是当前中国公民政治情绪宣泄的主要方式。针对网络虚拟空间公民政治情绪言论宣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政府与社会应以建设性的理性态度,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进行治理,缓解乃至消除虚拟空间公民政治情绪言论宣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有效发挥其积极的正面功能。
杨嵘均
代表从时尚走向责任的政治学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代表责任问题既是一个政治伦理也是一个代议制政体设计的问题。因为人性的缺陷与弱点,所以在设计代议制政体时,需在缜密审慎的政治理性思辨基础上对代表责任加以限制与规范。而在当下中国,获取代表身份被看作一种时尚,被当作光环用来显摆荣耀与地位。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代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缺乏治国理政、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由此,代表身份常常被看作头衔、标志、符号与象征,呈现出空壳化、空洞化和象征化的特征;代表责任已被严重弱化、虚化乃至异化,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代表素质、权力行使方向与领域、参政议政与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异化。而要促进代表从时尚走向责任,就需采取将代表责权具体化、增强其服务意识、畅通其解决问题通道以及明确其任务等措施。
杨嵘均
关键词:代议制政府政治哲学
论网络空间草根民主与权力监督和政策制定的互逆作用及其治理被引量:44
2015年
在当今网络传播环境下,媒介权力的作用方向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由以往的政治统治集团及其机构垄断的"权威主导"逐渐向普通民众参与传播的"草根主导"方向逆转。这一变化表明:网络空间草根民主和草根民主化趋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发展。这对现代政治体系运行,尤其是对权力监督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网络空间中,草根民众的网络造势与政府回应具有互逆作用,即:网络民众通过网络言论造势而给政府施加舆论压力,并迫使政府做出及时回应和处置。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草根民主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对待网络空间传播的政治信息与政治言论,尊重草根民众公共话语权,以平等对话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和网络立法为手段、以培育网络草根民众的理性精神和自治能力为主要内容治理网络空间草根民主无序发展的乱象。
杨嵘均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言论草根民主权力监督
网络空间公民政治情绪宣泄的刺激因素与政治功能被引量:14
2015年
在当下中国,公民基于可行性、风险性、现实成本、效果等方面的考量,日益倾向于选择通过网络虚拟渠道来宣泄政治情绪。因社会转型的领域之广、速度之快而积淀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而导致的公民感觉"被抛弃""被不公平对待""被剥夺"乃至"被打压"的负面政治情绪正在不断酝酿和发酵。按照公民负面政治情绪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逻辑背离型、利益侵害型、理念冲突型、伸张正义型以及意识形态型等。公民负面政治情绪的网络宣泄对政治发展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影响,对此,应该辩证地认识并理性采取有效手段来治理网络虚拟空间公民负面政治情绪宣泄的问题。
杨嵘均
关键词:网络虚拟空间
论网络虚拟空间对国家安全治理界限的虚拟化延伸被引量:26
2014年
在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正面临由网络空间的无界性特征而导致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危机与主权国家因主权国别性的特征而决定的主权国家治理有界性的危机。这种危机在现实中则直接表现为主权国家之间在安全治理方面的公共性危机,而其实质就在于主权国家安全治理界限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延伸。正是由于这种虚拟化延伸,使得网络空间参与主体、治理领域、治理对象以及治理手段具备了虚拟性的特征。只有通过采取在价值层面、利益层面、机制层面、规则层面和操作层面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主权国家才能实现对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从而维护和捍卫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杨嵘均
关键词:网络空间有界性虚拟性
论网络虚拟空间政治沟通对执政合法性的影响及其互动生成机制被引量:12
2015年
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视角来看,现代政治沟通的技术化、网络化与虚拟化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政治体系的去封闭化发展,这进一步加快了现代政治体系的执政合法性消解与生成的双向互逆运动,并进而对执政合法性产生双重作用。就其消解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通过侵蚀主流意识形态、诋毁当前政治制度以及丑化或者矮化政府与国家形象来达到消解政治合法性的目的;就其生成作用而言,网络虚拟空间不仅为意识形态的自我辩护和自我完善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问,也为社会公众渲泄负面政治情绪提供了平台和"减压空间"。因此,现代政治体系必须顺应技术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大正式制度供给,因时因势地构建网络虚拟空间政治沟通与执政合法性互动生成的机制。
杨嵘均
关键词:网络虚拟空间政治沟通执政合法性
论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融资的社会资本嵌入机理及政府引导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农业生产组织的融资活动虽然表现为一种经济活动,但无法须臾脱离其所处的基层社会结构并且受到诸多乡村社会机制,尤其是非正式规则的影响,因而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也即社会资本在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融资过程中因其所蕴含的社会关系、道德与信任、社会规范等机制而作用巨大,它能够显著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进而防范道德风险,因此它成为隐藏在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融资背后,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社会动因。鉴于社会资本在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融资中的双重效应,政府需要引导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客观认识社会资本的价值,合理把握社会资本的嵌入方式,同时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运行机制和组织载体,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的融资优势。
杨嵘均
关键词:融资行为社会资本政府引导
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结构调整与改革路径被引量:7
2014年
改革和完善现行乡镇行政管理层级结构,不只是理论界的呼声,也是改革乡镇行政体制弊端与提升县乡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税取消后国家所实行的"项目制治理"方式、新农村建设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战略"倒逼"作用的结果。因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推动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与提升县乡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县乡层级结构的调适与改革,需要以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工作新特点以及县乡层级结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不合理、强县扩权和乡(镇)自治双重诉求等的行政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为前提,以合理界定县乡责、权、利以及分担行政决策风险与成本等为核心,以各地域自然与人文的现实条件和实际困难为基础。
杨嵘均
关键词:行政层级乡村关系乡镇自治强县扩权行政区划调整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认知、实践定位与哲学意蕴被引量:7
2014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一问题所探索、继承与创新的未来前景的自信,实质上是对于共产主义道路的自信。这既是一个基于历史认知基础上的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政治路线紧密相连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搞清楚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准确定位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发挥哲学思辨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刻挖掘这一问题的哲学意蕴:在价值论上,明确社会主义的实质和灵魂是发挥其价值功能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在认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真理性与价值理想性相统一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在实践论上,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地统一在对社会主义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中,为人民生活创造科学的制度空间与普惠的价值空间。
杨嵘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认知价值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