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50)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忠义金显仕王俊刘茂利董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对虾
  • 1篇银鲳
  • 1篇优势种
  • 1篇渔业
  • 1篇渔业资源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放流
  • 1篇中国对虾
  • 1篇中国明对虾
  • 1篇摄食
  • 1篇摄食量
  • 1篇摄食生态
  • 1篇食道
  • 1篇食量
  • 1篇水母
  • 1篇通量
  • 1篇年际
  • 1篇资源量
  • 1篇资源增殖
  • 1篇黄海南部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河北省水产研...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山东省淡水渔...

作者

  • 4篇李忠义
  • 3篇王俊
  • 3篇金显仕
  • 1篇郭学武
  • 1篇陈瑞盛
  • 1篇赵振良
  • 1篇吕振波
  • 1篇栾青杉
  • 1篇吴强
  • 1篇周军
  • 1篇董婧
  • 1篇刘茂利
  • 1篇童玉和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对莱州湾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09年8月—2013年8月莱州湾海域渔业拖网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渔业种群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和资源量的年际变动,以了解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对莱州湾渔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莱州湾渔业资源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以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少;鱼类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网获量明显多于底层鱼类,但2011年8月底层鱼类稍多于中上层鱼类;(2)莱州湾渔业资源各年份的优势种有所变动,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的优势种变动较大,甲壳类优势种变动较少,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主要优势种集中于斑、矛尾虎鱼、口虾蛄、小带鱼和日本枪乌贼等种类。2010年斑大量暴发,为唯一优势种;(3)2009—2013年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与鱼类种数、底层鱼类数和渔业资源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底层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的变动对莱州湾渔业资源量和资源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杨尧尧李秀启金显仕王俊李忠义
关键词:黄河口渔业资源优势种
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被引量:13
2012年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资源分布以渤海湾最高,为129.9ind/haul.h,其次为莱州湾,为7.8ind/haul.h,再次是辽东湾,为0.3ind/haul.h,渤海中部最低,为0.05ind/haul.h。2009年渤海共放流中国对虾202641万尾,据初步统计估算,截止10月中旬共捕捞中国对虾2377t,总回捕率为2.8%。
李忠义王俊赵振良周军吕振波董婧刘茂利金显仕
关键词:中国对虾增殖
黄海南部银鲳的摄食生态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黄海南部银鲳的日摄食量,为5.87gwet/100gwet/d。结合1998~2000年海上声学评估获得的资源量,计算了黄海南部银鲳年饵料消耗量为4.78×105t,食物转换效率为1.46%。根据观察食道侧囊和分析胃含物,确认水母是银鲳的食物源之一,食道侧囊能够高效碾磨水母,是银鲳重要消化器官,胃内鳞片不是银鲳摄食对象。亟需对银鲳摄食水母的生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银鲳控制水母暴发的潜在可能性。
童玉和李忠义郭学武
关键词:银鲳摄食量水母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李忠义金显仕吴强栾青杉陈瑞盛王俊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资源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