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YQ240127)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汤晓君赵安新刘君华张钟华孙勇更多>>
相关机构: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矿业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光谱
  • 6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 6篇傅里叶变换红...
  • 6篇傅里叶变换红...
  • 5篇自然发火
  • 3篇气体
  • 3篇光谱分析
  • 2篇遥感
  • 2篇灾害
  • 2篇煤矿
  • 2篇矿井
  • 2篇火区
  • 2篇防灭火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
  • 1篇电容式
  • 1篇电容式传感器
  • 1篇电容式液位传...

机构

  • 10篇煤科集团沈阳...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计量科学...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华东计算技术...
  • 1篇山西晋城无烟...
  • 1篇华神东煤炭集...
  • 1篇西安飞机工业...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8篇汤晓君
  • 5篇张钟华
  • 5篇刘君华
  • 5篇赵安新
  • 2篇赵明
  • 2篇孙萍萍
  • 2篇孙勇
  • 2篇宋双林
  • 2篇刘拓
  • 1篇段星星
  • 1篇柳波
  • 1篇梁运涛
  • 1篇李志忠
  • 1篇林琦
  • 1篇赵英俊
  • 1篇宋娅
  • 1篇戴慧敏
  • 1篇汪大明
  • 1篇赵君
  • 1篇韩海辉

传媒

  • 6篇煤矿安全
  • 4篇煤炭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矿灾害气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为提高煤矿灾害气体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煤矿灾害气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针对煤矿灾害气体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定量计算模型与定量校正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对煤矿灾害气体中烷烃类气体的图谱交叠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满足了煤矿灾害气体定量检测的需求。结果表明:CH_4、i-C_4H_(10)、C_2H_4、C_3H_6、C_2H_2与CO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绝对偏差也较小;C_2H_6、C_3H_8、n-C_4H_(10)与CO_2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相对较低,但其绝对偏差较小,因此以上10种煤矿灾害气体均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王连聪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支持向量机
煤无氧升温中CO产生及变化规律的光谱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为阐明煤在无氧环境下升温过程中CO的产生及变化规律,利用程序控制升温和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无氧环境下对煤进行程序控制升温,采集并分析了煤无氧升温过程中CO产生及变化规律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谱图,揭示了煤无氧升温过程中CO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CO生成量与煤质量分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方程。结果表明:在30~370℃,由于热解温度不够高,无CO产生;在煤失重最快的370~650℃,CO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在641.5℃达到最大值;在650~800℃,由于与CO生成有关的活性官能团逐渐被消耗殆尽,CO生成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零。
王连聪梁运涛
关键词:一氧化碳无氧时间分辨光谱
晋牛煤矿井下刺激性气味气体成分分析
2015年
针对晋牛煤矿井下存在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现状,通过采集进风顺槽、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和钻孔的气样,定性分析气体的成分,定量分析气体的浓度,确定井下刺激性气味气体主要为H2S,其次为乙醇和异丁烷等,不含羰基硫等含硫化合物,不含胺类化合物。钻孔内H2S的浓度高达437.07×10-6,其余地点未检测到H2S。检测出的烃类化合物表现出钻孔浓度高、巷道浓度低的特征。
孙勇宁德义张德鹏尚玮炜冯文彬
关键词:刺激性气味质谱硫化氢乙醇烃类化合物
煤田火区灾害气体致灾机理被引量:2
2015年
深入了解煤田火区火灾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作用机制对于保证井下工作面安全回采有重要意义。以乌海矿区一受上覆火区影响的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形地貌、地表风向风速、昼夜温差、大气压力变化、地层裂隙及火风压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采用CFD方法研究了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气体流动规律,得到了如下结论:过大的通风静压不利于煤自燃防治工作;可将CO2气体作为上覆火区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预警指标;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压能差是煤田火区与工作面间气体流动的根本原因。
宋双林
关键词:煤田火区CFD模拟自然发火
光谱分析中Elastic Net变量选择与降维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在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多组分混合气体定量分析建模中,须根据各目标气体成分的光谱特点进行光谱维数降维和特征变量选择。以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和正戊烷等7种气体为分析目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与弹性网络(ElasticNet)方法进行目标气体数据预处理。针对LASSO和Elastic Net方法参数优化选择的问题,采用均方误差和预测偏差最小两个准则进行参数的优化选取。对4cm-1的实测光谱数据,采用LASSO和ElasticNet方法分别在0.0019和0.0021均方误差条件下使得维度从2542维分别降为2维和3维,LASSO的交叉灵敏度最大和最小为10.2718%和1.4205%,ElasticNet分别为5.4945%和0.7493%。结果表明:Elastic Net在用于光谱定量分析的数据预处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准确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奠定了基础。
赵安新汤晓君宋娅张钟华刘君华
关键词:ELASTICNET
同位素测氡技术在煤矿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火源探测技术适用性,针对榆家梁煤矿周边的小窑火区浅埋藏、地表无植被的特点,选用了同位素测氡技术进行火源探测。对探测出的异常区域采取钻孔注浆、黄土覆盖压实、构筑隔离带和挡火墙等措施后,小窑火区得到有效治理,验证同位素测氡法探测火区高温点的准确性,消除了小窑火区对榆家梁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
安世岗孙勇王世栋王刚张德鹏
关键词:火区探测火区治理
煤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及其解析解被引量:7
2015年
考虑对流、导热及源项作用,建立了均质、各向同性松散煤体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控制方程。采用泰勒级数、等价无穷小对源项进行处理,认为计算温度步长应小于2.4 K;以环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行波约化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并采用首次积分法给出了控制方程的一个解析解。在寻找控制方程解析解的过程中,建立了以划分温度区间、分别求解各温度区间的经历时间,进而通过累加获得煤自然发火期的计算方法。通过将多种已知煤样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解析解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梁运涛宋双林罗海珠林琦冯文彬田富超
关键词:自然发火期解析解首次积分法
基于光谱定量的矿井极性气体特征吸收峰提取
为提高矿井多组分混合极性气体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精度和准确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乙烯、丙烯、乙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10种矿井混合极性气体进行了红外光谱谱图采集,掌握了矿井极性...
王连聪
关键词:光谱定量分析极性气体
"谱遥感"与地球体检计划被引量:3
2021年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已逐步影响到地球的健康状况,急需发展有效的地球健康诊断、评估与识别技术.为获悉地球健康状态,需要对地球进行全面的体检.谱遥感技术因具有动态、快速、大范围应用等特点,综合了地物波谱、地学图谱、地表时空演化谱信息,是监测和分析资源、环境乃至生态状况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地球健康状况检测的核心技术.本文在遥感地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揭示地学图谱和地表时空演化谱的优势,提出了谱遥感的定义、谱遥感地球体检应用的内容及其关键技术,总结了实现健康地球的谱遥感应用需求,归纳了天、空、地一体化的谱遥感平台构建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地球体检效果的技术体系,最后对利用谱遥感技术开展地球体检提出了思路和展望.
李志忠汪大明王建华孙萍萍柳波陈江汤晓君帅琴杨日红刘拓赵英俊戴慧敏韩海辉段星星赵君
关键词:动态监测地球物理
基于CAV444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0
2015年
文中介绍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CAV444线性电容-电压转换芯片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计与优化方案。该方案根据所测液位范围对应的电容值变化范围对调理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了变换,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根据被测信号的带宽设计了低通数字滤波器,提高了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性能稳定,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75%,测量结果线性度好;引用误差为1.13%,测量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大多数工业现场实际的液位测量需求。
赵明汤晓君张徐梁张涛寇福林
关键词:液位检测电容式传感器数字滤波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