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4)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杨健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戈贤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背角无齿蚌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生物积累
  • 3篇养殖
  • 3篇污染
  • 2篇淡水
  • 2篇养殖池
  • 2篇养殖池塘
  • 2篇移殖
  • 2篇渔业
  • 2篇藻类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金属污染
  • 2篇池塘
  • 1篇大宗淡水鱼
  • 1篇淡水贝类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毒理

机构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4篇杨健
  • 12篇刘洪波
  • 12篇陈修报
  • 11篇苏彦平
  • 3篇戈贤平
  • 2篇孙磊
  • 1篇马明硕
  • 1篇倪乐意
  • 1篇姜涛
  • 1篇虞锐鹏
  • 1篇孙超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渔业质量...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监测五里湖重金属污染被引量:12
2014年
移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研究了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积累与特定的季节/时间密切相关,在夏季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移殖五里湖3个月蚌样中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前者Ba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移殖五里湖6个月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和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限量标准评价显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相同水平,重金属污染均不明显.
陈修报苏彦平刘洪波杨健
关键词:移殖生物监测重金属生物积累
背角无齿蚌净化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水体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和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其对Mn、Cu、As和Cd的影响总体不明显,Ba的含量增加(P<0.05),然而能够显著降低Al、Cr、Fe、Ni、Zn和Mo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3.0%、78.0%、12.7%、100%、80.6%和4.8%,而且响应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31 ind./m^3和22.77 d、40 ind./m^3和19.78 d时,对Cr和Zn的去除率可提升至80.3%和81.8%。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鱼水体重金属的净化。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戈贤平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养殖密度重金属
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中的藻类组成被引量:5
2014年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2.5月龄13种,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dron minimum);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6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小球藻和直径较大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微小四角藻在6月龄幼蚌消化道前后端的出现频率差异显著(P<0.05),反映出较高的利用强度。上述结果可为突破饵料"瓶颈",建成标准化养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研究其他淡水经济蚌类的饵料藻类,以促进其人工繁育及资源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彦平陈修报刘洪波武秀国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组成藻类
淡水蚌类发生与发育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淡水蚌类是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巨大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营养、经济和生态价值。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缺少寄生鱼和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其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且它们繁殖生物学具有特殊性,生活周期较长,这就给全面把握其完整生活史带来困难。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淡水蚌类配子的发生、胚胎发育、寄生,稚蚌、幼蚌以及成蚌的生长发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总体上了解其生活史全过程的特点及繁殖生物学意义,从而为淡水蚌类资源保护和增殖以及生物指示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陈修报杨健
关键词:发育生活史
水生生物近缘种和产地的分子生物学判别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孙超苏彦平刘洪波杨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近缘种
东湖移殖背角无齿蚌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被引量:12
2014年
贝类具有分布广泛、活动性差、对污染物耐受性强等特点被作为“生物指示物”,广泛用于监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背景[1],如著名的“贻贝观察[2]”(Mussel Watch)监测工作等。近年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贝类移殖监测”的尝试由于具有将贝移殖到待测地点[3]、免受水体理化(盐度等)条件的影响[4]、能够评价可控时间段内的污染情况等优点[3,5,6]逐渐受到了重视。2003年以来笔者研究室利用野生淡水背角无齿蚌系统进行了太湖重金属[7-9]的“淡水贝类观察”研究,成功证明了背角无齿蚌适于监测淡水中持久污染物的生物积累。然而由于野生背角无齿蚌有可能规格不一,污染背景的个体差异过大,甚至在某些待测水域已无法采样等不足,因此野外采样的监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相关问题,笔者研究室近期应用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建立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种群。其个体具有亲本来源相同,污染背景相同且可控于低水平,大小规格相同等特点。此外,养殖的三角帆蚌个体还被移殖到太湖中进行了环境重金属监测的可行性研究[10]。本研究首次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个体移殖到武汉市东湖水域,以期了解东湖中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以及探究重金属在背角无齿蚌体内生物积累的动态。东湖位于武汉东北部,面积32 km2,平均水深2.5 m[11],刘振东等研究发现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是最主要重金属污染源,56%污染来自工业燃烧尘埃,东湖的主体湖区沉积物污染为轻度污染[12]。本研究拟将移殖到东湖的个体和作为对照无锡市南泉养殖基地养殖的同一批次的个体进行对照,通过定时采样分析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差异来监测移殖对蚌个体重金属积累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大规模的野外移殖监测打下基础。
孙磊陈修报苏彦平刘洪波倪乐意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重金属生物积累移殖
野生和养殖背角无齿蚌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野生和养殖水域背角无齿蚌软组织为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和液相色谱测试方法,分别研究其软组织中6种矿质元素和18种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虽然两生境背角无齿蚌中含有的6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高低顺序相似,但在部分矿质元素和个别氨基酸的含量上两者差异明显。野生蚌中矿质元素Ca、Na、Mg、Sr、Se的含量高于或接近养殖蚌(特别是Mg和Sr元素的含量显著较高),但后者元素K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前者。两水域蚌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17种氨基酸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养殖蚌牛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蚌。养殖蚌和野生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7.65%和36.7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60.38%和58.11%。
马明硕陈修报苏彦平虞锐鹏刘洪波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矿质元素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牛磺酸
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被引量:1
2015年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 H值、溶氧量、电阻率、电导率、总固溶物含量、浊度、透明度、盐度共9项理化指标。
苏彦平武秀国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关键词:养殖池塘蓝藻
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目前它却已沦为了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有效解决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业已成为中国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以及突破环境约束发展现代渔业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有效开展污染物和胁迫因子的诊断和预警,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传统的理化分析相比,生物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更直接而真实地判断水体中污染物潜在的生物毒性和危害程度,把握对渔业生物和生态系统有中长期影响的污染源及其动态,并能通过暴露实验来探寻和确认更多传统、新型和未知污染物/胁迫因子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机制。目前以指示生物和生物标志物为代表的水环境生物监测、诊断和预警,已经成为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特别是在基于双壳贝类的海洋和淡水"贝类观察"指示生物监测体系和基于更广泛的指示生物体内生化、遗传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类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和技术突破,在污染物/胁迫因子的早期、快速、客观诊断和预警方面成效显著。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指示生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技术,必将为最大限度地挽回由污染/胁迫导致的渔业损失,修复受损的渔业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该研究领域也希望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杨健
关键词: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生物标志物预警
淡水贝类观察--生物阐释水污染和毒理的创新手段被引量:9
2021年
淡水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产量和产值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与此相适应,自2003年系统性提出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专用指示生物的创新性“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Freshwater Mussel Watch)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渔业生态环境无机(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以及毒理学、污染物积累动力学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研究.本文梳理了“淡水贝类观察”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及渔业环境研究用模式动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业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评价、保护以及阐释污染毒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陈修报杨健刘洪波姜涛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污染监测模式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